俞昊洋
(1.北京安鵬保險經紀有限責任公司,北京 100176;2.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在職人員高級課程研修班學員,北京 100029)
這幾年,中國經濟取得了突飛猛進發展,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開始慢慢向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的方向聚攏。今后,高質量發展將成為新時代國企改革的基本要求。對此,國企務必要做到改革創新,持續走在高質量發展前列。作為國企經營管理的導向,也必須要深刻認識、全面領會、真正落實。
新時期,國企經營管理改革工作取得顯著成果,但是,同時也暴露出諸多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就此,繼續推進國有企業經營管理改革很有必要,這體現在:
有統計的數據顯示,2010年至今,國企資產總額已經實現了近二百萬億元的增長,漲幅到達6倍之多。但是,從非金融國企控股人員就業人數來看,卻在這幾年時間里,減少了20%之多。由此可見,國企吸納就業人數的能力在逐年降低。
從國有企業數量來看,小微企業占比較高;從各省市國有企業的數量占比看,西部地區占比過高;從國有資產的地域分布看,東部地區過度集中;從國有資產的行業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工業、社會服務業及交通運輸業領域;從國有企業數量的行業分布看,工業以及批發零售、餐飲業的國有企業數量最多[1]。
與非國有企業相比,國有企業債務風險更高、績效明顯偏低。以2020年為例,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61.94%,較私營工業企業高了10.13個百分點。國有工業企業的經營績效明顯低于私營工業企業,2020年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資產回報率僅為2.87%,較私營工業企業低了7.72個百分點[2]。
就國企國資監管來看,明顯存在越位、缺位、錯位的問題,也存在政企不分、政資不分、監管無效等問題。今后,國企向著公司制、股份制等形式改制,對應調整企業經營管理方式,嚴格公司治理規則,以調整、精簡、優化國資委監管職能就顯得格外重要。
當前,國內經濟的發展,正值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過渡期。今后國有企業的轉型,勢必要想質量第一、效益優先聚攏。同時,近期召開的經濟會議中,同樣提出了對國企改制的要求,要始終圍繞高質量發展為突破口,注意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以實現國有企業的更高、更快發展。
新時期,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與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關系,是當前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而這種矛盾體表現出來的形式整體呈現多種多樣,根源上分析與發展質量不高有著直接的關系。由此,今后國企發展的戰略導向,應緊抓這一矛盾關系,堅持高質量發展為第一要義,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進國有企業更好更快發展。3以提高供給側體系的質量為主攻方向,聚焦高科技求新突變,大幅提升企業產品及服務質量。要繼續在“三去一降一補”領域做表率,積極引領鋼鐵、煤炭等行業去產能超額完成指標,以推進企業經營管理全方位進入高質量發展時代。
國企投資營運國有資產,根本上要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目標,并最終將國有資本布局在合適領域,以發揮好在改善民生、保護生態、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牢牢把控國企功能定位,做到公益企業以改善民生為先,商業二類企業以投資運營國家經濟戰略為先。
同時,跟進經濟發展態勢,積極培育世界一流企業,持續推進國企戰略重組。積極借鑒國際頂級企業產業布局及動態調整的經驗,提前制定前瞻性經營戰略重組方案,以確保國企投資均衡配置強弱周期行業中去[4]。實際上,國際特大跨國公司在產業投資上都力求高遠,能運籌資金布局到強周期行業周期中去,如此能保證在該行業高景氣時獲益獲利,在經濟景氣度低時及時撤出,以避免較大波動造成的經濟損失。國內大型的國企集團,多從事多個主業,尤其那些主營資本運用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更應該提前考慮行業強弱周期而均衡布局,以增強國企抗市場風險能力。
做強國有企業,根本上,要遵守高質量發展,繼續釋放國有資本活力,以強勁發展正本溯源,不追求規模、速度,而重在激發卓越的內生動力,這種才能增強國企競爭力,繼續做大做優做強國有資本。
(1)增強國企科技創新力
科技創新是引領國企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優化現代經濟系體系的重要支撐。增強國企科技創新力,應得益于科技創新及研發平臺的搭建,凝心聚力聚攏戰略性技術人才。
應得益于高精尖缺的科技人才及團隊,以獲得最前沿、最原創、最顛覆性的核心技術。而對人才的管理,關鍵應在激勵,更倡議以人才股權、分紅股、期權等形式,形成中長期人才激勵機制。近年來,央企相繼發起的國企結構調整基金、中國風險投資基金、國創投資引導基金等等,都是落實人才激勵驅動科技發展的關鍵舉措。
(2)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
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是優化國企優質資產的制度創新。今后,需全面推進國企董事會建設,不斷增強董事會決策水平,完善國企外部董事選聘和管理機制,建立健全外部董事履歷支撐的服務體系,落實好國企董事會職權。需積極探索國企股權多元化思路,構建有別于國企獨資的治理與監管模式。
(3)優化國有資本布局
當前,隨重化工業高位平臺期的來臨,國企今后繼續跳躍式發展的空間逐漸狹窄。今后,優化國資布局,逐漸從發展不景氣的領域抽身,調整到未來盈利潛力好的行業領域,不斷提升國資優化配置率,成為國企重點應解決的問題。尤其重國資專業運營的資本投資公司,在優化資產配置率方面,還需繼續以績效考核為約束引導,積極調整企業戰略布局,進而體現優化資產配置對企業經營業績的提升效應。
化解和防范企業風險,是國企現代化建設打響攻堅戰的關鍵突破口,也是今后國企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
今后,務必做到提前防范,秉承底線思維,推向強硬的預控措施。要拓寬風險隱患的視野,高度關注國內外經濟發展態勢,做好政策性降息、減稅等對經營管理造成的不利影響,將提前預案工作做到位,切實化解各種可引發重大風險的事件。要治理轄下特困企業,積極化解過剩產能,推進“合并同類項”重組,處置好無效低效資產,降低企業經營風險及可能波及自身信譽的金融風險。要嚴控各類債務風險,積極推進國企股權多元化改制,不斷提升企業融資比重,降低國企負債比重。要嚴控企業投資風險,出臺相應的《融投資監管辦法》《境外投資監管辦法》等實施細則,將投資聚焦到實體主業,推進產融結合,不斷強化其服務實體經濟的職能。
以國資經營門類來看,有行政事業性、自然資源性、經營性之分。依據當前國企改革意見來看,對國企資產經營的分類監管,應依據不同經營門類略有側重點,并體現在差異性的考核標準上,以求實現不同角度構筑國企資產監管閉環,增強企業資產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今后,國資授權經營改制的推進,不同資本營運平臺類企業的營運而生。在國資監管工作中,務必要掌握不同平臺的運營特點,制定好切實有效的考核指標、考核周期、決策流程等等,以推進國企經營管理工作的有序、有效進行。另外,應該注意的是,無論是混合制改革,還是國際化經營,國有資產流失這條紅線是堅決不能觸碰的。
總之,隨國內經濟社會供給側結構性的持續調整,國企發展也開始由高速增長期向高質量發展期過渡。今后國有企業的轉型勢在必行,在改制調整過程中,要始終以高質量發展為突破口,注意推進國有企業的戰略性重組調整,竭盡全力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繼續做大做優做強國有資本。同時,提高國資監管效能,構筑完整的國企資產監管閉環。
做好重大風險的防范與化解,不斷增強國企抗風險能力,以實現國有企業的更高、更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