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佳丞 李 俊 王 野
(中共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黨校(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管理培訓中心),湖北 武漢 430000)
電力企業供電所長具有雙重身份,既要擔任企業運營的“戰斗員”,又要擔任企業運營的“指揮員”,其業務能力和管理水平對電力企業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基于此,需要將培訓供電所長的機制、內容等進行一定程度的創新,深度貫徹國家電網精神,有效進行培訓。
翻轉課堂主要指轉變傳統課堂模式,讓學員在課前對培訓內容進行自學,將課堂時間主要用在討論和練習上,主要的要點就是“主動學習+師生互動”,在供電企業創新所長培訓中采用這種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培訓質量。對此,需要講師在培訓之前將學習資料發放給學生,為了保證發放效率可以采用互聯網途徑,建立學員群,在群中進行資料的統一發放,督促學員進行自學;將學員劃分為6人小組,由小組長統計好自學情況,明確學員的主要疑問,制定相應的課前測試,保證充分反饋學員自學效果,進而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
在培訓課程正式進行的過程中,講師需要將課程的主要內容進行串講,并有側重點地講解學員有疑問的部分,豐富課堂內容,形成適合電力企業的培訓風格。一方面,講師可以讓各組的組長將自己小組的學習成果進行展示,利用多媒體大屏幕展示問題,提出解決方案,讓所有學員參與研討當中,分析其問題解決方案的優缺點;另一方面,為了保證學員參與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講師可以實時地進行簡短性的評估,并制定相應的評估體系。例如,針對學員的課堂互動、研討學習等行為進行可視化的積分獎勵,優化學員的知識體驗,提升課堂的互動性,保證培訓效果。
培訓成果的評價指標可以由學員的課前自學成果、課上表現、研討成果三部分構成,將學員參與培訓全過程的狀態進行客觀真實的反映,需要講師制定合適比例的成績參考,結合培訓主題側重點,如理論性、實踐性等,靈活調整評價方式。其中,在研討成果上可以讓學員編寫具體的研討表,將課題結合學習資料、講師在課堂上的引導劃分為不同的研討主題,并將其中課題細化為研討內容綜述、研討反思和改進方向,保證研討結果的高質量產出,釋放學員活力。同時,將其成果用圖像的形式進行展示,提升學員收獲感,鞏固培訓效果,實現有效的培訓創新[1]。
電力企業供電所長培訓創新可以采用經驗分享培訓模式,即將學員作為培訓中心,使其進行相互交流,在此過程中講師需充分發揮培訓引導者的作用,讓供電所長可以將自身的工作經驗、教訓進行分享,使其可以取長補短,不斷優化提升自身能力。在實施過程中,需要講師先行引導學員確立分享主題,如“優質服務” “精益管理”等,將待選主題發放在學員群中由學員自主領取,并發放針對性的輔助資料,讓學員負責經驗分享稿的編寫工作,并將其成果交付給專家進行審核、評分,保證其在課程上進行分享的質量。
為了保證經驗分享培訓課程的有效開展,講師需要事先引導學員進行相對統一的分享稿編寫活動。STAR法則是講述自己故事(項目任務)的方式,培訓定為按照STAR模型進行編寫分享稿。其中,S指Situation,即事件背景,學員需要在事件背景模塊中將自身所在的部門背景、工作背景、當事人背景等進行宏觀說明,詳細分析電力企業所處的內外部環境;T是指Task,即事件問題,要達成的任務和目標。分享稿中需要有目標設定、問題挑戰以及疑問等內容;A指Action,即事件經歷,采取的行動與嘗試的辦法。學員應當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敘述,內容應包括但不限于當事人分析、應對方案以及經過;R指Result,最終的結果,敘述事件帶來的影響等內容,并進行總體的總結,如其中成功因素、改進空間等,需要講師將其制定成模板,讓學員可以明確分享稿編寫標準,保證其在分享過程中的順利性。
經驗分享培訓模式的課堂開放性較高,需要講師嚴格控制課程流程。例如,在整體培訓時間的安排上,可以先用1小時的時間梳理學員的主題內容,再用30分鐘的時間講解經驗分享技巧、10分鐘時間講解分享規則和模式,最后5小時的時間供學員進行主題分享。同時,進行細化,每個分享主題由11名左右的學員進行分享,并將其分享時間控制在20到25分鐘,隨機選擇學員點評其分享內容并提出相應的建議,講師可以結合其分享情況,進行多維度的評價同樣提出優化建議。
電力企業供電所長培訓創新還可以采用課程定制的形式,將培訓內容和供電所長的實際需求進行密切聯系,保證培訓的有效性。對此,在培訓課程內容的設定上需要緊跟供電所當前工作要求,明確其建設發展的關鍵任務,嚴格圍繞供電所長的工作實際進行設計,做到精題精練。例如,當前供電所重點提倡的“優質服務”“安全管控”和“精益管理”,將培訓內容和其學習熱點相結合。同時,關注好每名學員的真實需求,可以在培訓正式進行之前利用問卷進行調研,了解學員感興趣的話題和在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困惑等,結合問卷結果,靈活調整培訓內容和講解角度,實現主題課程共創[2]。
定制課程的精準性較強,在培訓課堂上往往會針對單一話題進行深入分析、研討,課堂氛圍相對較為沉悶,想要保證培訓創新的有效性,需要講師創新培訓課堂形式,增強其中的趣味性,豐富激勵方法。例如,在引導學員進行課堂發言的過程中,講師可以采用卡片積分制,在卡片上標記好對應積分,根據問題的難度等設置合理的積分梯度,調動學員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同時,為學員提供自我展示機會,在整體教學課程的設計上,需要先導入理論知識,再引導學員互動學習,最后的時間讓學員進行展示研討成果,創建團隊性的培訓形式,實現學員的彼此促進,提升學員的課堂參與度,保證培訓質量。
在定制課程培訓管理制度時,可以選擇專門的助教進行負責,其主要的管理內容有:引導學員進行課程簽到;管理學員資料,準備教具、課件音樂等;組織學員進行培訓評價,在培訓課程結束后發放《培新滿意度問卷》,并做好相應的統計工作;針對設有展板的培訓活動,助教需要將展板內容根據培訓進度進行及時更新,在其中展示學員積分情況和研討感悟,制定培訓質量短期報表,如實反映培訓成效。助教對培訓活動的順利進行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需要引起相關人員的注意,保證切實設置培訓助教,提升培訓質量。
當前,電力企業供電所長的培訓創新,需要有相應的配套措施,結合現階段突發的新冠疫情,首要構建的培訓機制就是安全管理。應當嚴格遵守國家防疫管理規定,需要電力企業在完善培訓機制,制定培訓計劃的過程中健全安全管理機制,做好防疫工作。一方面,嚴格管理培訓環境,選擇專門的工作人員定期消毒教室、走廊等公共培訓區域,制定學員分餐制,并為培訓整體人員提供相應的防疫物資,保證培訓的安全性;另一方面,監測學員的健康情況,在課外活動、上課前、研討活動的過程中先檢查學員的體溫情況,并進行切實記錄,一旦存在問題及時發現并解決,督促學員佩戴口罩、做好個人防護工作,保證安全管理質量[3]。
講師是創新培訓電力企業供電所長的主要組織人員和實施人員,是課堂的引導者,需要電力企業選擇經驗豐富、資質良好的專業人士負責培訓活動,并為其提供具體的助教人員。在講師的選擇上,電力企業可以從講師背景、授課經驗、研究特長、研究方向和授課經驗五個方面考慮,結合自身企業的實際需要進行聘請,保證師資力量符合培訓創新需要。此外,精心選擇學習材料,針對培訓主題充分分析市場上現有書籍資源對培訓可能會起到的作用,盡可能選擇最優的學習資料。例如,針對“精益管理”培訓主題可以考慮選擇《供電所精益管理》課程書籍,其中案例和理論充分結合,并提供相應的管理工具,對培訓效果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電力企業供電所長培訓的創新,需要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增強培訓活動的開放性和互動性,針對具體培訓對象的能力特點提供相應的定制課程,保證可以有效地解決其在工作上遇到的問題,從而實現培訓目標,促進電力企業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