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貴書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給公眾上了一堂公共衛生課,也讓人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越來越多的人出門戴口罩、進門先洗手、聚會自覺分餐、吃飯公筷公勺、排隊遵守一米線、咳嗽必遮掩……人們認識到,健康的生活習慣既是對自己的保護,也是對他人的尊重。
一年多來,我國多地散發疫情,除了疫情防控存在薄弱環節外,一些人防疫意識淡薄、生活習慣不良,也是原因。血的教訓警示我們:科學、健康的好習慣,就是防疫期間一道有效的防護屏障。
具體來說,出門戴口罩、進門先洗手等等,都是好習慣。這些習慣因防控新冠疫情而養成,更需要在未來生活里保持。
好的習慣能有效地避免一些疾病的傳播。目前我國幽門螺桿菌的成人感染率超50%。醫學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是眾多胃病的罪魁禍首,而就餐者的筷子是病菌的主要傳播媒介。實行分餐制或在聚餐時使用公筷公勺,能很好地控制其傳播。公筷公勺的理念,理應長期倡導。
面對新冠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我們要積極倡導廣大群眾樹立正確的健康觀、防疫觀,服從管理、遵守規定,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滴做起。要認識到“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在居家和公眾場合,積極推崇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眾人齊心,筑起防疫的鋼鐵長城。
有政府的積極引導,有更多公民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的轉變,有公眾衛生健康意識的進一步提高,健康文明的生活習慣必將成為全民的自覺行為。養成全民好習慣,從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