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民族干部學校 韓春龍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針對農村的各項政策兜底和保障、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項目等政策得到穩步落實,進一步完善了農村基礎設施,提高了農民收入,有力保障了醫療、教育、住房等方面,切實解決了“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在此基礎上,如何進一步發展農村、振興農村,成為下一步工作面臨的重要課題。目前,在我國的邊疆民族地區,一些少數民族村寨因為偏居山野,發展較為落后。對于這些少數民族村寨而言,傳統文化的保護與村落經濟的發展成為鄉村振興工作中同等重要的兩個方面。近年來,隨著“民俗文化游”“鄉村游”興起,旅游業成為破解這一難題的手段,在少數民族村寨的保護與發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和龍市金達萊村作為吉林省延邊地區民族特色村寨旅游發展典型之一,擁有其自身獨特的產業特色以及發展模式,對于研究民族地區特色村寨振興與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意義。
金達萊村位于吉林省延邊州和龍市西城鎮,延和一級公路北側,距和龍市區21公里。金達萊村現有村民小組9個,戶籍人口511戶1322人,常住人口159戶276人。金達萊村最初名為申家村,1925年更名為明巖村,此名因屯后山崖陡峭,草木不生而名。明巖村在民間稱為“平崗第一村”,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該村作為延邊地區典型的朝鮮族村落,保持了較為完整的朝鮮族生活習俗、文化傳統等,并在2009年被國家民委確定為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試點村。
2010年,一場水災致全村102戶房屋進水,3戶房屋倒塌,82戶房屋過水無法居住,3座橋梁被毀,堤壩被沖毀400余米。水災極大破壞了金達萊村原有的生產生活環境,導致金達萊村旅游業發展被迫停滯。和龍市政府在災后重建工作中,考慮到明巖村原址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而且原址在每次汛期時有水災隱患,經研究決定在202省道旁邊重建該村,并把明巖村改名為金達萊村,結合金達萊村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環境,計劃將其開發成以休閑觀光、餐飲娛樂等集于一體的朝鮮族旅游度假村。經過長期發展,形成了以種植業、養牛業、旅游業、食品制造業、光伏發電為主的產業格局,其中旅游業已成為金達萊村的特色優勢產業。
如今的金達萊村旅游業主要以朝鮮族特色飲食、農家旅館、民俗風情展覽、金達萊文化旅游節四個方面為主。在朝鮮族特色飲食方面,金達萊村主要分為公司運營的餐廳與個體經營餐廳,其飲食種類涵蓋多樣,能滿足日常游客的不同需求。農家旅館主要利用空閑民居為中心,其院落、房屋、內部裝修都體現出濃濃的朝鮮族風味,非常具有特色。另外,金達萊村在開發旅游業的過程中,針對長期外地務工而一直處在空閑狀態的庭院,開發成共享庭院并進行認領,可在庭院種菜,體驗農村庭院生活,進一步挖掘農村旅游項目深度。金達萊村在餐飲與住宿設施的基礎上,建設了具有朝鮮族人文風情的朝鮮族民俗風情園,其建筑風格有別于村內民居更具有傳統朝鮮族建筑風格,并且結合整體園林設計非常具有特色。產業方面,金達萊村擁有極具特色的地窖辣白菜基地,其員工均由本村村民組成。該基地在生產銷售自產辣白菜的同時,也可供游客參觀體驗。另外,金達萊村為了進一步加強旅游項目建設,于2020年新投入了700萬元,建設金達萊民俗綜合體項目。該項目主要建設游客接待中心、朝鮮族民俗文化展示區、朝鮮族民俗活動體驗區、東北農副產品線下銷售區、線上服務區、研學課堂、朝鮮族民俗草坪婚禮園等項目。該項目投入使用后,不僅有機結合民俗旅游、產品銷售、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內容,也將進一步提升金達萊村民俗旅游整體項目與服務水平,鞏固金達萊村旅游業發展優勢。
目前,旅游業作為金達萊村的重要產業,在延邊地區成為鄉村旅游模范典型之一。金達萊村旅游業形成今天這個規模,經歷了長期發展的過程。
第一階段,從第一屆金達萊文化旅游節到2010年水災之前。在這一時期,金達萊村旅游業還處于起步萌芽階段,主要依靠學習成功經驗和自身探索相結合,通過開展旅游節的形式吸引游客。摸索發展的金達萊村,因其自身實力和規模有限,整體發展較為緩慢。自此,金達萊村正式步入民俗旅游發展之路,并且為未來發展方向奠定了基礎。
第二階段,自2010年水災發生后至今。水災發生后,和龍市委、市政府結合災后重建實際,把金達萊村寨保護與發展納入到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中。根據總體規劃,實施西城鎮金達萊民俗村(原明巖村)建設項目,并將其作為吉林省“平崗綠洲”旅游重點工作,全力建設成集旅游、飲食、休閑、體驗、農家樂等為一體的朝鮮族特色民俗村。自此,金達萊村從資金、政策等各方面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全力發展旅游業。
災后重建也成為金達萊村蓬勃發展的轉折點,從此正式步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在這一時期,金達萊村通過政府支持、企業引進、返鄉創業等方式,從基礎設施建設到產業項目等方面得到了長足發展。依靠逐漸完善的各類設施,繼續開展金達萊文化旅游節,實現相互提升和帶動,不斷提高整體質量和規模。依靠媒體的大力宣傳與游客的口碑相傳,不斷擴大金達萊村的知名度與影響力。通過如此往復的良性循環,金達萊村逐漸吸引了更多企業與創業者投入到其中。
在金達萊村眾多旅游項目當中,每年舉辦一次的金達萊文化旅游節是最重要的特色與亮點。金達萊文化旅游節在每年四月末金達萊花開期間舉辦,主要以賞花與朝鮮族傳統文化展示、體驗相結合為主題,開展相關旅游活動。
金達萊文化旅游節,形式上以賞花、品嘗民俗美食、文藝演出、傳統文化體驗、文化旅游產品推介、農特產品展覽以及特色旅游活動等為主,向多元化和規模化方向發展??v觀金達萊村旅游發展歷程,金達萊文化旅游節作為金達萊村特色旅游項目一直保持至今,已成為金達萊村的標志性符號,每年在這一期間慕名到訪金達萊村的游客出現爆炸式的增長,與平日的游客數量形成鮮明的對比。金達萊文化旅游節作為當地發展重要推動力,主要起到了三個方面的作用。
第一,對金達萊村起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以朝鮮族代表性花卉金達萊作為活動名稱不僅給游客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而且具有更好地傳播與宣傳效果。金達萊村可以通過金達萊文化旅游節的方式進行宣傳,從而獲得良好的廣告效應,吸引更多的游客與投資。金達萊村的旅游業發展主要依靠金達萊文化旅游節不斷吸引新的游客,擴大自己的知名度,為本地各類相關產業帶來新一輪增長,從而帶動整個村的發展。
第二,金達萊文化旅游節對金達萊村的發展和當地村民收入的提高方面有著重要作用。每年金達萊文化旅游節的巨大客流量,對于金達萊村是一個良好的發展機會,不僅在金達萊村周邊地域,甚至在和龍市內都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F如今,人們越來越注重生活品質,對有機食品、特色飲食、文化旅游等需求越來越高,帶動了金達萊村各類產品消費以及旅游業發展,進而推動其他產業發展。因此,每年的金達萊文化旅游節不僅帶來一次經濟增長的爆發,而且也通過活動余熱刺激了各個產業蓬勃發展,不僅推動金達萊村經濟繁榮,也進一步影響和帶動了整個和龍市經濟發展。
第三,金達萊文化旅游節在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如今,朝鮮族傳統文化和習俗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逐漸淡化,通過這種大型的活動把傳統文化展現給群眾,依靠旅游節巨大客流量的優勢,在朝鮮族文化傳播和傳承上創造出非常良好的平臺。這不僅能讓更多的人接觸和關注到傳統朝鮮族文化,也能讓更多人了解和認識朝鮮族傳統文化,并且通過慶典活動可以獲得很好的宣傳效果,從而有利于朝鮮族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總體而言,金達萊村旅游業以金達萊文化旅游節為特色,以朝鮮族特色村寨旅游為中心,開展吃、住、體驗、購物等多樣化旅游項目。金達萊村的發展,主要依靠政府的推動,結合本村優勢基礎進行長期的開發,建立了多樣化、多層次發展模式。同時,金達萊村在進行旅游開發的過程中,政府、企業、創業人員把當地農業與特色產業、旅游業有機連接,使各個產業之間形成紐帶,起到相互提升的作用。與此同時,在實際發展過程中,金達萊村民俗旅游業發展也面臨一些問題。首先,金達萊村旅游業發展對于金達萊文化旅游節依賴性較高,主要客流集中在節日慶典期間,平日游客較少,導致當地一些旅游項目經營情況受到影響。其次,金達萊村旅游項目質量參差不齊,或與當地整體條件和環境不符合,導致針對游客的吸引力不足。這兩大問題相互影響、相互關聯,制約了近幾年金達萊村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和推進。盡管,金達萊村旅游業還存在一些問題,但總體上能保持良性發展,對其他發展旅游業的農村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和價值。通過金達萊村旅游業發展情況可以看出,金達萊村旅游業發展起步較早,并且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也并非一帆風順,而是通過不斷學習摸索,不斷吸取經驗教訓從而形成其特有的發展模式和路徑,為如何進一步發展民族地區特色村寨旅游提供經驗借鑒。
現今,許多農村在選擇如何發展時,因本村勞動力、土地資源以及其他客觀條件等原因,在發展產業時遇到選擇范圍窄、發展困難等問題。因此,在民族地區農村,基于自身民族文化特色以及相對較容易開展的旅游業,成為許多農村的主要發展選擇。在方式上,主要采取模仿、學習其他地區村寨旅游發展經驗,依托現有資源開展農家樂、采摘園、民宿、稻田觀光等項目。
在發展這類項目時,許多農村主要面臨規模小、后續發展動力不足、質量不高等問題。例如農家樂、民宿、采摘園等項目,主要以個體經營為主,存在知名度與規模小,資金等方面薄弱的問題,加上此類項目經營比較依賴當地旅游資源的總體質量,在市場競爭方面僅依靠自身規模和有限實力,無法形成有效的競爭力。此外,這些項目都存在因大眾認知度與市場占有率低的問題,這就需要較長時間發展營運才能逐漸建立市場。近幾年,一些剛開始投入發展此類項目的農村,因資金實力、抗風險能力、運營水平較弱等原因出現許多問題,特別是眾多農村在近幾年都在大力扎堆發展的情況下,會使競爭更加激烈,導致實力相對較弱的項目出現長期虧損運營的情況。開發項目或者產業,對于發展和振興民族地區村寨來說是一個必經之路,因此,在這方面要避免一味地跟風扎堆,必須要在清楚認識自身實際情況以及可發掘潛力的基礎上,認真分析市場情況與自身的競爭力,再決定發展路線,并做好長遠打算。
在樹立正確發展觀的前提下開發旅游業,可充分發揚自己的特色,建立自身優勢項目的良好口碑以及市場。發展眼光放長遠,要注重發展質量,特別是在鄉村旅游市場競爭逐漸激烈,互聯網高度發展的今天,為保證自身競爭力優勢,需要向基于優質項目以及產品,結合網絡推廣,通過游客樹立良好口碑的方向發展。同時,在經營過程中,應不斷收集市場反饋從而進一步優化項目以及產品,保持市場競爭力,才能在長期發展當中立于優勢地位。
金達萊村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是根據自身情況以及長期經驗,逐漸走向多樣化的發展道路,但這并不是農村發展的唯一道路。發展方式有很多種,每個村有每個村的特色,有自身優勢所在,所以還得需要從自身情況出發。但是,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避免只注重短期利益或不注重后續發展的情況,這樣會導致項目或者產品質量降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因此,發展民族地區特色村寨旅游不僅僅是解決開起來的問題,也要注重怎么開、如何保持發展等后續問題,這樣才能在眾多競爭者當中站穩腳跟,立于不敗之地。
金達萊村的旅游業發展并不是僅靠自身的實力支撐,更多依靠政府的支持和投入逐漸發展壯大。其主要原因在于延邊地區農村普遍經濟實力較弱,發展旅游業和產業無法僅僅依靠自身單打獨斗,存在難以形成產業效應、后續發展動力弱、難以實現長久發展的問題。因此,發展不僅要依靠自身的基礎實力,也必須要依靠政府或企業的投入來獲得幫助。
在這一方面,我國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發揮了重要且關鍵的作用。通過這一期間政府的大力投入和支持,我國民族地區農村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具有了完備的基礎設施以及生活保障,再通過幫扶單位的投入等方式極大提升了農村發展,也讓民族地區農村發展多了更多選擇,提高了整體基礎水平,體現出政府在農村發展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鄉村振興作為脫貧攻堅后進一步提升農村發展的重要政策,要抓住這一機遇,認真思考,充分利用鄉村振興政策資源,大力推進自身優勢產業,實現農村快速發展。這不僅是延邊地區農村,也是全中國農村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