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 孫田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醫療行業的改革,醫院發展最佳的歷史機遇期已經過去,醫院之間的競爭將會越來越大,更加注重服務品質和運行成本。各大醫院把工作重心從規模發展轉到精細管理上,如何降低后勤運行成本首要問題。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和思考從醫院建設、后勤運行兩個方面來探討醫院如何建立高效后勤,從而有效降低醫院運行成本。
醫院的前期建設至關重要,完善的設計施工不僅有利于臨床科室使用,更方便后期運行維修,會極大降低后期成本。下面以筆者的工作實踐分析前期醫院建設施工中需要注意的細節,供大家參考。
建設前期首先成立集設備、維修、通信、消防等于一體的前期建設小組,提前讓各個班組的一線員工參與進來,專職負責完善、修改設計,反復同使用科室溝通,不斷改進設計,后期監督施工,確保工程質量達標,如果后勤各部門不能在建設初期就參與進來,后期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建設過程中對材料嚴格把關,同一類設備、材料盡量使用同一品牌、同一型號,并要選擇主流、成熟產品,避免產品后期升級或者淘汰,以免日后配件難尋、維修困難。
醫院在建設過程中往往存在趕工期的情況,而一旦開始趕工期,最后施工質量和效果肯定大打折扣,有條不紊、保質保量建設才是對工程質量負責,趕工期取得的短暫效益注定會在后期付出數倍代價。
醫院前期建設中需要注意的具體細節。
宜全部采用普通鋁扣板吊頂,此種吊頂板便于拆裝,且能承受一定積水,不用開檢修口,可以長期正常使用。
醫院絕大部分地方安裝了中央空調,中央空調在制冷季節不可避免會產生冷凝水,石膏吊頂會變黃或者掉灰,筆者工作的醫院基本上一個制冷季過后,很多科室石膏吊頂就需要重新刷一次油漆,且石膏吊頂需要后期開檢修口,維修吊頂內故障難度也很大。
采用帶孔的鋁吊頂雖然可能更美觀,但會增大吊頂漏水的報修量,且這些孔洞會使吊頂上下空氣對流,除了會使空調效果變差以外,也存在一定感染風險,吊頂以上部分無法有效進行消毒,此次我院新冠肺炎定點醫院改造中對沖孔吊頂板采取了封堵的措施,降低病毒通過沖孔板吊頂從污染區傳播到清潔區的風險。
所以不建議醫院選擇石膏吊頂和帶孔吊頂。
病區總的供回水閥應該設置在管井內合適位置并設置標簽,便于臨床工作人員緊急關閉,而不能設置在吊頂內,以便于發生爆管事件后臨床工作人員能夠第一時間關閉閥門減少損失。
盡可能加大生活水箱的容積,避免因生活水管被挖斷或者搶修而導致醫院停水。
(1)護士站、醫生辦公室、配藥間、治療室、病房槽帶插座屬于醫療用電,發生故障將直接影響醫療工作,所以應嚴格將醫療用電和普通用電分開,單獨控制,不能混接,保證醫療用電的穩定性和醫療用電發生故障后維修的快速性。
(2)盡量將燈具大小、色溫統一便于維修,燈具及其接線盒不能置于新風機組、盤管、空調管道正下方,避免燈具進水。
(3)放線施工時應檢查施工質量,禁止野蠻施工,盡量避免電線損傷,減少后期使用過程中的漏電、短路、缺相等故障發生,對安裝完成后的線路進行測試,對超過標準的漏電等故障要求施工單位整改,避免留下隱患。
(4)地下配電房頂上需要做好防水層,避免此后漏水情況的發生。配電房的空調外機盡量放在室外,避免制冷季節導致地下區域過于炎熱。
(1)對大面積的區域采用新風機組取代風機盤管,新風機組不僅效果更好,且維修量相對較小。
(2)新風機組因其體積較大、噪音大、易滴水,而且維修電機、皮帶等比較困難,建議設置單獨的風機機房,如果沒有單獨的機房則選擇設置在電梯間、陽光房、雜物間、病區外靠近窗戶處的吊頂內,不要設置在病房公共區域或者工作位置上方吊頂內。
(3)風機盤管和新風機組電磁閥故障率非常高,維修成本高且困難,在筆者的實踐維修中,大部分電池閥電磁部分直接拆除也沒有對系統產生影響,建議在建設初期直接去掉電池閥,通過風機檔位來調節空調效果。
(4)新風機組和風機盤管過濾閥堵塞是空調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空調終端數量龐大,空調供應季節需要大量維修人員維修空調。所以注意保持空調冷凍水清潔尤為重要,應定期更換,加大過濾,實踐中曾經見過每層樓采用主過濾器,終端不安裝過濾閥的模式運行良好,只需定期清洗數量有限的主過濾器就能保障空調效果,極大節省人力,值得推廣。
冷熱水、空調供回水閥門應統一安裝在管井合適位置,并設置標簽,便于臨床工作人員在爆管等事故發生后第一時間關閉閥門。
氣體閥門除了在管井安裝有閥門外,還應該每一個房間處安裝分閥,且不能置于槽帶內部,便于在氣體終端損壞后臨床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切斷房間氣體。
醫院為了保證重要科室供電的可靠性,通常會加裝UPS不間斷供電系統,比如,手術室、ICU、檢驗科、新生兒科等,往往這些科室基本不在同一棟樓或者不在統一樓層,如果就近建造UPS機房,將會使得機房過多、分散,不便于監控和管理。而UPS電池組具有一定危險性,一旦發生火災會冒出大量黑煙,難以滅火。所以在醫院建設中盡量建設UPS中心機房,并將機房置于設備層或者屋面平臺上,安裝火災報警和排煙系統。筆者曾參加過一起UPS機房電池起火的滅火,由于沒有排煙系統,導致著火房間往外冒黑煙,進而黑煙飄到二樓大廳,造成不良影響。
現代醫院建設熱衷于給空調、照明、污水泵等加上中央控制系統,實現由控制人員通過操作電腦便可以控制各處設備的啟停,往往設計規劃時覺得會讓醫院更加科技化、智能化,結果控制系統建設投資花費巨大,后期科室和后勤都覺得沒有實用價值而被拋棄。醫院建設應該一切從臨床和病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不能建設一些沒有實用價值的“面子工程”。
高效、低成本的后勤運行除了設計合理、施工質量合格的前期建設外,離不開后勤保障團隊的運維。合理的后勤模式、一流的人才建設、合理的外包模式將是建設一支高效后勤團隊的關鍵。
1.后勤科室設置
以筆者工作的醫院為例,后勤處下屬總務科、動力科、器材科、基建科,電教中心、計算機中心、保衛科、消防科、財務、支助中心(臨床服務)等則為單獨科室,這應該算典型的小后勤模式,這種運行模式下各部門之間容易出現推諉,從自身利益出發各自為政,比如,總務科空調末端維修和動力科空調機組運行本來是一套系統卻是兩個部門在管,總務科下屬外包的物業保衛人員和保衛科的保衛人員,同為醫院的安保人員,工作任務和薪酬待遇確是兩個部門在管理制定。每個部門只會對自己職責內的工作負責,而不會管理超出職責的事情,但從醫院角度來看,這都是為了醫院正常運行需要處理的事情。小后勤模式在管理上肯定不如大后勤模式先進,大后勤能在一個更高層面上協調管理全院更大范圍內的工作,管理到每一位普通員工,能考察到更真實的績效,使得醫院對后勤工作的管理更加科學,對員工更加公平。醫院應該將除了醫技、護理、藥學以外的部分全部劃入后勤部門,由后勤部門實現統一協調管理,而不能成立過多部門,使得管理過于分散。
2.后勤運行費用負擔
醫院后勤的運行費用除了與后勤管理水平、后勤人員素質相關外,更受臨床科室的極大影響。所以科室的維修費用應該全部計入科室成本,而不應該由醫院全部承擔或者按比例承擔,科室維修費用應該納入區域負責人績效考核,使得維修費用大的、水電費高的科室醫院分配的收入相應減少,一定區域維修費用大的、水電費高的科室責任人收入相對減少。將愛護財務、節約水電的道德要求轉變成醫院的制度要求,通過利益相關真正做到“綠色醫院”。
醫院后勤外包是社會發展趨勢,也是醫院在新形勢下的戰略選擇,醫院應該將簡單重復的勞務進行外包,比如物業、保衛、班車、飲食等,也應將需要專業技術的非核心業務進行外包,比如電梯維保、鍋爐維修,高壓配電維修。醫院后勤需要培養將自己的核心高素質人才,將醫療儀器安裝、維保、維修等高附加值業務掌握在自己手里,或者通過技術培訓、資格考試慢慢將后勤轉型,利用人才優勢從水電維修、設備巡檢等傳統后勤工作轉移到后勤管理和醫療設備安裝、維保、維修上,不僅提高后勤員工的素質,更為醫院創造了更大的價值。外包能解決后勤人手不足的問題,也能在保質保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運行成本,但在高技術、核心業務上需要醫院自己有核心員工,掌握相關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先進技術應該進入醫院后勤的方方面面,比如,智能化的人臉識別攝像頭將會代替一部分保安的工作,并比保安更加警惕和專業;智能巡檢機器人將會對機房內的設備進行24小時不間斷巡視,并能進行相對危險的高壓倒閘操作;未來無人駕駛技術成熟后,醫院司機的工作也將被解放。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有些技術已經普及,有些正在推廣,新技術、新設備將會為醫院運行極大解放人力、提高水平和降低成本。
醫院需要培養專業的后勤管理人員和專業的醫療設備人員,前者負責醫院一般后勤業務的管理,后者負責醫院高價值醫療設備的管理。傳統醫院后勤招聘的大學生往往成為普通工人或者一般管理者,沒有發揮其應有的價值,醫院卻要付出高于其勞動價值的福利薪資,這也間接成了醫院后勤的“面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