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生態環境監測中心 劉學鋒
近年來,隨著城市產業結構和布局持續升級,傳統產業逐漸演變為一種新型的環保智能產業。但是,一些經濟落后地區仍有大量的傳統工業項目,在生產過程缺乏有效的環境管理技術手段,產生的大氣污染因子在未達到排放標準的情況下外排,加之頻繁的陰暗天氣,對空氣環境質量帶來了較大影響,對城市居民身體健康亦帶來危害。為有效解決大氣污染問題,持續改善城市空氣環境質量,既要從源頭上積極控制和改善落后生產,又要提高環境監測過程中監測手段的敏感性和完整性,確保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強化區域協同共治,用監測數據引導、支撐生態環境管理精準化。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監測事業發展,全國生態環境監測技術體系、裝備設施、人員隊伍、管理制度等各方面建設進展很快,成就有目共睹。但是,環境監測是一個舶來品,經過多年發展,目前中國的環境監測技術能力水平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仍然較落后。一是整體空氣環境監測點位布設不優、“測管協同”度不高。空氣自動監測布設、監測數據傳輸等未全面納入構建的傳送系統,造成在空氣質量的變化過程中,不夠及時有效精準地采取治理措施。二是監測數據綜合研究部門和污染因子分析部門之間的聯系不夠密切,不能有效地配合,導致分析得到的空氣環境質量數據不能及時得到綜合研究整理。三是分析方式智能化不足,有些地方還在通過手工分析的方式獲取監測數據,這造成監測數據獲取不及時、不全面,亦使數據綜合研究部門無法有效使用最先進的設備進行科學和智能分析,這樣會造成得出的結論不及時、不精準,從而失去可利用的價值,致使監測數據無法引導生態環境管理部門有效精準地開展空氣環境治理工作,以至于加劇污染情況。
空氣環境質量不高甚至是污染危害著人們,它不僅影響人類健康,甚至威脅著地球。人們呼吸的空氣被污染,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塵會導致慢性中毒,長時間大氣污染將影響生態平衡,導致酸雨經常發生,影響植物生長,危害人畜健康。
在大氣污染治理工作中,必須強化對環境監測工作的重視。只有通過監測手段才能夠掌握各個環節大氣污染情況,并獲得相對較為準確的數據,同時通過監測部門對監測數據進行綜合研究,可對大氣污染的成因進行準確判斷,將重要數據和污染成因提供給大氣污染環境執法監督部門,有助于執法部門根據實際情況高效地開展工作,找到污染源頭,制定相對較為完善的制度,減少大氣環境污染問題,有效提高環境質量。
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中發揮的數據支持作用是其最核心、最重要的基本作用,面對2030年“美麗中國建設”和“十四五”時期的新任務、新要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應該如何把控執行方向和執行力度,這些都需要有效的數據作為執行參考,而環境監測就是開展有序高效的環境管理工作的基礎支持。在工作中,我國利用物理、化學、醫學、生物、計算機、遙感、遙測等現代綜合化技術手段,能較為全面地得到反映環境質量變化的標準數據,這些數據為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參考,這在工廠排污控制中的應用最為廣泛。21世紀以來,我國以精準的環境監測數據對不符合標準的重污染工廠進行了有效整治,取得了良好的整頓效果,有效提升了生態環境保護執行中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很好地踐行了我國作為世界大國的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如今,我國在環境監測工作手段上不斷創新,在利用現代計算機系統的基礎上,建立了更為強大的數據分析系統,不僅能對已經發生的環境污染情況進行快速監督處理,還能通過趨勢分析和周期分析,對即將出現的污染情況進行提前防范,很好地保障了現代民眾的生活環境質量。
在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的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斷提升,對環境質量的需求也逐漸提高。然而,目前人類的生產、生活對生態環境影響較為嚴重,為了解決諸多環境問題,保證生存環境的質量。只有不斷加強“測管協同”,借助準確的數監測據,提出針對性整改意見和工作方案,提高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綜合水平。
(1)統計規律分析。統計規律分析是基于數理統計、模糊數學方法、數學物理方程等相關方法對環境空氣監測數據進行規律性評價、分析和解釋。
(2)合理性分析。兩個或多個監測數據存在固定的聯系,合理性分析技術是在這個理論上實現的。對于特定環境空氣監測數據的分析,使用該方法的首要前提是必須結合多種環境條件和特定污染參數的各種因素,進行準確、合理的分析。準確性和有效性由各個環境的各種要素相互影響,同時對這部分影響進行合理、科學、有效的評價和分析,更好地獲取環境空氣監測的相應數據。無論采用哪種方法,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數據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正、負相關性,可以確定各種條件下相關數據之間的相關性。
根據最新環境監測記錄,在監測當地實際的空氣質量時,需要適當的設備,如空氣中的顆粒物測量裝置、攝像機夾和因子采集器,實際操作程序應在設備運行階段之后執行,分析單個數據的可靠性和準確性,然后比較結果。數據發布要充分利用移動媒體終端和網站,減輕相關部門的工作量,根據空氣的實際情況,首次向有關環保部門提供視頻、數據等信息,并配備相應的空氣處理系統,制定有效的治理方案。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只有事前做好萬全準備,才能確保空氣監測現場采樣工作的效率及準確性。因此,首先,要對擬監測區域的地理、氣候等情況進行全面調查,充分了解擬監測區域的基本環境情況。其次,制定科學可行的監測采樣計劃,明確監測采樣的目的、目標、內容、具體完成時間等。最后,備齊所需的收集容器、儲存器等儀器設備,安排足夠的人員,并合理分組、分工,確保現場采樣的效率及質量。
空氣監測采集的樣品在運輸及保存過程中,易受生物、化學等因素影響而出現質變,進而影響監測結果的準確性。鑒于此,空氣監測采樣過程中,要加強運輸及保存的質量控制,選擇合適的采樣容器來保存氣體樣品,比如,鋼瓶內壁易吸附某些成分,甚至會發生氧化反應等,進而會引起誤差,為此,可選用鋁合金氣瓶來保存一些氣體樣品(除腐蝕性氣體樣品),腐蝕性氣體樣品可選用內涂層鋼瓶保存。采集完樣品后,要根據需要適當地添加固定劑,而對于SO2、CH4、O3等需要避光或者冷藏的樣品,也要做好避光或冷藏處理,以防變質。同時,要在每件樣品上貼上標簽,完整記錄樣品的情況,有特殊情況的要作特殊說明。采集完樣品后必須及時送到實驗室進行實驗,若不能及時進行實驗的樣品,可根據實際情況將其保存到2℃~4℃的冰箱中,預防其發生質變。
在科學技術穩定發展的推動下,環境監測工作的覆蓋范圍逐漸擴大,監測結果的準確性也在不斷提升,如果始終運用人工方法進行計算,不僅會消耗大量的人力,甚至還會受失誤的影響導致復雜數據計算存在誤差,嚴重影響數據處理工作的效率。所以在環境監測過程中合理運用大數據和云計算,就能夠實現高質量的數據分析,不僅可以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同時可以縮短數據計算與處理的時間。而且多種先進技術的應用可以彌補傳統人工監測的短板,使得設備能夠高效地開展工作,優化資源配置,保證環境監測質量及效益。除此之外,環境監測工作人員還可以通過多種介質進行大氣污染治理和保護工作,全面發揮互聯網及移動設備信息傳輸的高效性,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積極參與到大氣污染治理工作中,為治理工作帶來更多幫助。
環境監測部門的任務之一就是必須確保監測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全面性,及時將監測到的相關數據傳輸到大數據系統,提高整個部門的效率。同時,大數據系統在接到監測數據信息后進行高效的云分析、云計算、云統計等,并將分析結果提交有關部門。
為政之要,唯在得人。首先,要培養環境監測綜合型技術人才,向監測技術人員全面普及綜合性監測檢驗儀器使用方法,保證同一個工作人員可以對大氣、水體、土壤、固體放射性污染等進行綜合檢測。強化資源整合,降低環境監測的成本。其次,創新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利用環境監測部門內部自媒體展開必要的培訓,保證基層工作人員能夠在百忙之中抽時間學習,不斷提升自身水平,保證環境監測工作有序開展。最后,需要積極構建良好的工作環境,實現工作人員的安全防護,提高崗位安全標準以及提高相應待遇,保證環境監測技術人才隊伍得到擴增。
綜上所述,面對環境空氣監測任務重、社會關注度和需求度高、環境監測數據量大、監測數據可信度差異顯著的實際情況,需要進一步加強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工作,加大人力資源、財政科技投入,結合先進技術來構建完全自動化的監測系統和衛星觀測系統,確保有效提高監測和數據處理的效率,減少人為誤差,確保可以快速定位污染區域,縮小摸排范圍,結合清單數據、地面監測和現場排查,快速鎖定污染區域和范圍,使得環境監測部門引領、支撐、服務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現精準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