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平市水利局 王傳兵
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水污染治理逐步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本文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為出發點,簡要闡述了我國水資源現狀,分析了水資源危機對我國的影響,探討了加強水資源保護、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對策,希望在實際工作中對相關工作人員提供一定的幫助。
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指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和人類生活用水的可持續發展。水資源可持續發展對維持世界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具有重要意義。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要想使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得到利用,水行政主管部門需要運用法律、行政、經濟和技術手段,對水資源的分配、可持續、利用、調度和保護進行管理。
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對于平衡經濟發展與水資源短缺的矛盾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已成為各國全面發展的主題。目前,東遼河、遼河干流、黃河上中游和淮河中游的供水量約為可用水資源的80%,已接近開發極限。隨著污染的加劇和水環境的不斷惡化,一些水體已經失去了利用功能,由于污水排放量的增加和處理的滯后,進入河流、湖泊和水庫的污染物不斷增加。目前,約1/3的水功能區有cod或氨氮進入河流超過其污染物承載能力,進入河流的污染物約為其污染物承載能力的4-5倍,導致水質持續惡化。
水資源的缺乏將直接導致整個國家的生存危機,然而,水資源分布不均對地方發展來說并不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水資源的占用與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的協調,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對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我國水資源和經濟合作的現狀來看,我國各地區都存在著廣泛的水資源污染問題,即使有很大份額的水資源,開發利用整個水資源也不一定是理想的。因此,在現階段,加強水資源的治理和保護是我國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
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母親河,像它的母親一樣,這條河孕育著當地的文明,保護著當地的生物從野蠻走向現代??梢哉f,沒有江河就沒有所謂的民族興衰和民族輝煌,沒有河流審美價值和倫理道德的不斷熏陶,就沒有一個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如果河流不能持續,那么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就會難以為繼。因此,只有保護河流,人類社會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人類的起源離不開河流的滋養,離不開城市的發展,離不開人類經濟社會的繁榮。水是城市的靈魂,在早期的城市建設中,人們靠水生活,今天河流流經所有的主要城市,人們習慣了生活中水和河流的存在。河流和湖泊可以形成生態系統,它們是鳥和魚的天堂,它們不僅給人類帶來了美麗的觀賞資源,還減緩了污染,凈化了周圍環境。更重要的是,它們對當地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河流的持續存在意味著城市有了靈魂,生態有了保障,經濟有了發展的動力,這對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不可或缺的。以河流為代表的水,是哲學的最高境界。河流倫理的內涵體現和審美價值,中華民族精神的不斷完善和發展,都關系到河流倫理的可持續發展。水資源的可持續性對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經濟社會發展不可避免會犧牲河流生態。今天,有河流干涸,生態平衡被打破,人們被迫大規模遷移,我國有黃河洪水和城鎮洪水的典型案例。在非洲,整條河都干涸了,農民種植和飼養的大量莊稼和動物已經死亡??梢哉f,沒有河流生命的穩定和可持續性,當今社會的經濟發展就不可能長期穩定。不言而喻,保護河流對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那么人們應該如何采取更好的措施來確流生命的可持續性。我們應該堅持可持續理念,節約水資源,減少或避免水污染,保護河流中的動植物,保持河流生態平衡。沒有江河,就沒有所謂的民族興衰和民族輝煌,沒有河流審美價值和倫理道德的不斷熏陶,就沒有一個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只有保護河流,人類社會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用水總量迅速增長。2019年,水資源平均開發利用率達到0.7%,部分地區甚至更高。當河流徑流利用率超過時,將對水生態和水環境產生影響,當超過50%時,將產生嚴重影響。工業化和城市化是加劇中國水資源危機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是一比較嚴重的問題,對水資源的合理利用造成阻礙,因此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從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問題出發改善水資源,將對水資源合理利用和發展產生很大的促進作用。
公眾長期以來,缺乏節約和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國家發布的有關水費征收和水價改革的政策文件至今尚未完全落實,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人們沒有意識到水是一種商品。目前,我國水資源短缺與浪費并存。我國水資源管理存在諸多弊端,制度創新和政策創新任重而道遠。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節約和保護水資源的意識的形成要從每個人抓起,加強相關水資源節約的宣傳工作將對意識的形成產生很大的促進作用。
資源配置的研究內容和任務是將稀缺的資源配置到社會急需的領域,以達到最佳的資源利用效率。水資源配置貫穿于規劃、建設、管理和調度的各個環節。實行水資源規劃配置,在項目規劃和建設中,根據水資源規劃中制定的資源配置方案,按照國家基本建設程序、科學論證,進行項目建設布局和水資源工程配置。嚴格技術審查和項目審批,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按有關規定進行。我們不能用其他國家的管理方法來保護我國的水資源,這樣也不會有明顯的效果。要想在水資源保護方面取得進步,還需要積累經驗,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作為一個特殊地理環境的國家,各地水資源分布的不平衡問題十分嚴重,低缺水地區的用水問題嚴重,而水資源豐富地區的水污染和浪費現象比較嚴重。因此,國家要完善水資源配置機制,從而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另外,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政府可以建立和完善大規模的水資源配置工程以及相關的儲排水工程。根據不同地區的發展需要,政府要對區域用水進行合理調控,使區域各地區用水處于更加合理的狀態。
長期以來,我國資源利用相對比較粗放,水資源浪費現象比較嚴重,利用效率十分低,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我國水資源短缺和不合理匹配的現實。實行城市、農業用水以及相關計劃用水的配額管理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同時節水器具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應得到全面的實施,另外,還應當降低管網的泄漏率,農業方面的節水需要提高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從而促進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發展。
在地下水開采過程中,要制定完善的測量機制,避免過度開采,通過動態監測,確保地下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同時,應制定相應的規劃,進一步提高地下水資源效益。為避免地下水污染,可采用兩種方法進行治理:第一種方法是處理受污染的地下水,以避免其繼續擴散。第二種方法是消除污染物。地下水處理涉及許多技術,常用的技術有物理化學法、生物凈化法、泵送處理法等。地下水開采過程以及污染的管理十分重要,此項工作對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和利用有很大的幫助。
隨著國民經濟的加快發展,我國現有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并不能有效解決經濟發展與水資源短缺之間的各種矛盾。在我國目前水環境惡化的情況下,迫切需要提出一種水資源管理制度,依靠政府的力量對水資源進行調控,實現水資源的節約、科學、合理利用。
目前特別是在干旱的情況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效率比較低。因此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我們需要對水資源的分布進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充分利用和配置水資源。除了必要的生產生活用水外,還要做好應急用水的充分準備,必要時可以第一時間將水資源調配到需要的地方。加強水資源統一管理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我們要高度重視,從而保證水資源的利用得到一定的完善,進一步促進行業的發展和進步。
水資源對可持續發展的支撐地位是不可替代的。為了滿足人類發展對水的需求,我們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協調發展的理念,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要尊重自然本身的規律以及實際的經濟規律,從而實現水資源在實際發展過程中的可持續利用,進一步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的建設。本次論述到此結束,希望能夠給相關工作人員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和實際參考。
相關鏈接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INTERNATIONAL GLOSSARY OF HYDROLOGY》(國際水文學名詞術語,第三版,2012年)中有關水資源的定義,水資源是指可資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這個水源應具有足夠的數量和合適的質量,并滿足某一地方在一段時間內具體利用的需求。根據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水利科技名詞(科學出版社,1997)中有關水資源的定義,水資源是指地球上具有一定數量和可用質量能從自然界獲得補充并可資利用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