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云浮生態環境監測站 范穎
在現代,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都是建立在環境的基礎上,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各種工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產生的污染已經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而且,現代人的生產生活也需要向自然不斷索取,尤其是在人口增加的背景下,對資源的需求量就更大,這也在很大程度上給自然造成了壓力。所以,對環境進行保護、對污染進行治理,已經刻不容緩。環境監測作為發現污染和對環境進行動態監測的重要工作,在環境的保護和污染的治理方面發揮著重大作用,不僅能夠對污染區域進行統一識別和規劃,還能對環境污染起到預防作用,并持續對治理情況進行監督,從而對環境進行保護。但在環境監測工作過程中、存在著諸如相關人員技術水平不足,設備落后或者是意識不足等問題,這就嚴重影響了環境監測的相關功能,對環境的治理也有很大的影響。這時就需要對相關工作進行質量管理,對環境監測的整個流程進行監督,進而找出環境監測工作中存在的隱患,并對其進行治理。這樣才能有效提升環境監測工作的功能,對環境進行更好地保護。
環境監測是指通過對影響環境質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測定,確定環境質量(或污染程度)及其變化趨勢。通常包括背景調查、確定方案、優化布點、現場采樣、樣品運送、實驗分析、數據收集、分析綜合等過程。按照監測對象,環境監測分為環境質量監測和污染源監測兩種。環境監測的主要手段包括物理手段、化學手段以及生物手段三種。物理手段是指通過聲音或者光進行波的檢測,并根據反射回來的信息進行鑒別,對環境進行檢測。化學手段是指通過重量法、分光光度法等化學檢測的方法,對相關地區的環境樣品進行檢查,從而對環境進行監測。生物法主要是通過監測相關區域的生物生存狀態和習性改變等情況,反推出環境的變化,從而對環境進行監測。通過多種方法的混合運用,就能對當地區域環境情況進行詳細的了解,為后續的治理提供足夠的信息支撐。
在環境監測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監測工作會出現各種問題,從而對環境監測造成很大的影響,需要對監測工作進行質量管理,才能夠保證監測工作的順利進行。質量管理是指確定質量方針、目標和職責,并通過質量體系中的質量策劃、控制、保證和改進來使其實現全部活動,是在質量方面指揮和控制組織的協調活動。質量管理經歷了質量檢驗、統計質量控制以及全面質量控制等三個階段,現在已經發展為對相關工作或者是活動進行全面監管的一種監督手段。在對環境監測工作進行質量管理時,就是對環境監測工作人員、使用設備、整體意識以及技術等層面進行全面監管,這樣才能保證環境監測工作功能的順利發揮。在城市化建設過程中,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監測工作的質量,同時也影響著環保工作的整體水平。
我國在發展過程中,由于缺乏環境保護的意識,發展的同時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壞,現在環境地污染和破壞已經嚴重影響了城市建設的步伐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必須對其進行治理。環境監測作為環境情況調查和污染情況統計的重要工作,能夠為環境治理提供大量數據,并持續對環境進行監測,還能實時發現環境治理的效果,對治理措施進行及時調整。質量管理能夠對環境監測的整體工作環節進行監督管理,最大限度發揮環境治理的功能。這樣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資源和能源的可持續利用,解決環境污染問題,促進社會進步和發展。
在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背景下,環境監測已經成為環境治理的有效措施,但是在相關環境監測工作的質量管理中,依舊有不少工作人員缺乏環境監測意識,沒有認識到環境污染治理的迫切性,也沒有意識到環境監測工作的重要性,對其質量管理不上心。在監測工作的質量管理中。管理人員缺乏危機意識,沒有深刻認識到監測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沒有對下屬進行很好的管理,導致監測水平較低。工作人員由于缺乏責任意識,導致監測工作效果不好,嚴重制約了環境監測功能的發揮。
對于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來說,由于環境監測的范圍很大,各個地區的環境有較大的差異,導致各地對于環境監測的要求不一樣,立法方面有很大的難度。而質量管理在開展過程中需要根據環境監測工作的完成度進行管理,監測方面規定的缺失,導致質量管理缺乏依據。而且,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環境監測的工作量不斷增加,對質量管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有關的法律卻沒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和補充,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質量管理的效果,不利于對環境監測進行管理。
對于環境監測工作的質量管理來說,如果能夠有相關法律條文作為支撐,就能在管理方面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從而提升環境監測的質量管理水平。但現有的法律卻缺乏相關規定,這就嚴重制約了管理能力的提升。要想促進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效果的提升,首先就是要從立法方面進行解決,法律作為各行各業需要遵守的底線以及行為標準,一方面能夠對環境監測行業的行為標準進行規范,避免監測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出現失誤等行為,進而提升環境監測的效果。另一方面,質量管理人員也能在相關法律的支持下進行管理工作,對違背規范的人員依法進行懲處,并按照相關規范對工作人員進行監管。這樣一來,就能有效提升環境監測的水平。
在進行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過程中,環境監測如果能夠形成相關的體系,工作人員就能按照相關體系進行工作,從而盡量避免操作過程中存在的流程失誤,也能提高環境監測的工作效率。所以,要想提升環境監測的水平,還需要依靠相關體系的構建。在工作過程中對相關的科學技術進行要求,保證環境監測過程中所使用的技術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環境監測的需要。然后,要立足現在、著眼未來,對相關技術進行更新,保證環境監測運用的技術能夠符合未來環境監測的需要。最后,在設備方面,要加快審核效率,改進準入制度,這樣就能在環境監測的過程中保證設備的質量。就能通過相關體系的構建,提升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水平,從而促進環境監測水平的提升。
環境監測的目的是對環境進行治理和保護,收集信息和監測環境等工作是為了給后續的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提供數據支撐。這就需要保證環境數據的質量,提升監測效率,從而保證環境保護工作和污染治理工作的正確性。在保證質量方面,相關人員要對陳舊的設備進行更新,運用最新的設備進行環境監測工作。這樣一來,就能避免陳舊設備出現數據誤差的可能性,新設備的使用也能更加準確地對信息進行收集和傳遞,避免信息在收集和傳遞的過程中出現失真,影響監測工作的進行。在效率方面,設備的提升也能讓監測過程變得更加智能化和機械化,通過流程化的機械運作以及網絡等設備的運用,就能實時對環境情況進行監測,這樣就能提升環境監測的效率。通過新設備的運用和舊設備的升級,能夠提升監測效率,保證數據質量,從而提升環境監測的水平。
在進行環境監測的過程中,進行監測的雖然是相關設備,但進行數據分析和數據甄別的主體還是相關工作人員。所以,建立完善的人員管理制度,加強工作人員的管理規范,也是環境監測工作質量管理的有效對策。相關單位要根據當地環境監測的實際情況制定人員管理制度,結合法律法規和監測要求,讓工作人員能各司其職。在技能水平方面,可以聘請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指導,這樣就能從整體上提升監測人員的技術,從而提升環境監測水平。
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的基礎,只有對環境進行詳細了解,才能更好地進行治理。相關人員應該從完善法律法規、規范監測體系、進行設備更新以及提升人員素質等方面,不斷地提升環境監測水平,從而建立起適應社會發展的環境監測體系。
相關鏈接
環境監測,是指環境監測機構對環境質量狀況進行監視和測定的活動。環境監測是通過對反映環境質量的指標進行監視和測定,以確定環境污染狀況和環境質量的高低。環境監測的內容主要包括物理指標的監測、化學指標的監測和生態系統的監測。
環境監測(environmental monitoring),是科學管理環境和環境執法監督的基礎,是環境保護必不可少的基礎性工作。環境監測的核心目標是提供環境質量現狀及變化趨勢的數據,判斷環境質量,評價當前主要環境問題,為環境管理服務。
環境監測就是運用化學、物理、生物、醫學、遙測、遙感、計算機等現代科技手段監視、測定、監控反映環境質量及其變化趨勢的各種標志數據,從而對環境質量作出綜合評價的學科。
既包括對化學污染物的檢測和對物理(能量)因子如噪聲、振動、熱能、電磁輻射和放射性等污染的監測;又包括對生物因環境質量變化所發出的各種反映和信息測試的生物監測,以及對區域群落、種群遷移變化進行觀測的生態監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