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汽車工業高等??茖W校 辛德娟,黃麗多
勞動教育要積極回應人的發展需要和時代發展需求,勞動教育具有立德、明智、增體、育人的綜合育人作用。高職院校作為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基地之一,理應關注對學生核心基礎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然而,在高職院校開展勞動教育雖然具有一些教育優勢,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因此,高職院校需要突出勞動教育的針對性、有效性、制度性,保證勞動教育育人功能的持久發揮。
當前,高職院校以促進就業和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勞動教育往往被忽略或是被形式化。一些學校僅注重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的培育,忽視了勞動精神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和影響,存在著勞動教育形式單一化、勞動教育內容模糊化、考核方式隨意化等方面的問題。一是教育內容不系統,缺少設計和規范。許多學校把勞動教育被簡化為體力勞動,被簡化為技能教育,缺乏必要的內容設計,以及對職業道德、勞動素養等方面的人文素養的培育,重技能教學、輕思想觀念引領。二是教育形式單一化,缺少傳承與創新。一些學校沒能從人才培養的角度去貫徹勞動教育,而是用社團活動、勤工儉學、志愿服務、企業實習實踐等單一形式代替其他形式的勞動教育。然而,簡單的體力勞動不能滿足學生的專業化勞動教育需求,沒能體現智慧勞動、創造性勞動的內涵,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三是教育方法過于陳舊,缺少創新。教育方法陳舊和相互模仿,造成學生對教育內容的抵觸心理,影響其正確勞動價值觀念的建立,更難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無法使學生在接受學校勞動教育后養成自我約束自我教育的意識。
一是勞動教育意識淡薄。90后或00后大學生多數為獨生子女,成長環境較優和生活壓力較小。許多孩子從小在“學習至上”的教育觀念中,缺少勞動鍛煉,生活自理能力較差,許多身體力行的簡單勞動,都由家長代勞,勞動意識淡薄。對待勞動教育態度抵觸,積極性不高,經驗不足,方法不當,責任意識和奉獻意識弱,在勞動中沒有收獲幸福感和價值感。二是勞動能力欠缺,學生缺少動手和操作能力以及創造勞動價值的素質。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宅男宅女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使得一些大學生滋生惰性思想,過于依賴和迷戀互聯網帶來的便利?;ヂ摼W的便捷性在改變著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得學生產生“等靠要”的惰性思想和情緒,當學生面對學習任務時,習慣于向網絡求助和抄襲,弱化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利己主義、消費主義、享樂主義盛行,對學生勞動觀念侵蝕,使學生盲目崇拜“不勞而獲”,無視勞動、不想勞動、不會勞動成為通病,忽視勞動價值。學生重物質享受輕吃苦耐勞,沉迷于網絡世界,抵制不良誘惑能力較弱,缺乏從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情懷,也加大了勞動教育的難度。
目前,諸多院校勞動教育的教育評價體系尚未完全確立,只是簡單地將勞動教育納入到實習、社團活動中去考評,缺少對勞動教育精神、勞動態度的考核,勞動教育的真正價值和目的沒有突顯出來。一方面,由于制度的缺乏,導致學生在勞動教育結束以后,要么沒有反饋的途徑,要么反饋不及時,造成學生缺少正激勵的作用,心理上產生巨大的落差感,認為做不做一樣。再一方面,一些院校對于勞動行為表現差,勞動態度不好的同學同樣缺少懲戒機制,導致學生產生心理不平衡感,造成對勞動教育的抵觸情緒,使得勞動教育難以順利開展。另一方面,對教師而言,缺乏系統完備的評價機制,在勞動教育過程的各個環節沒有明確的評價標準,在勞動教學過程中很難對學生給予很好的評價與引導,導致勞動教育工作水平低,不利于對學生勞動精神的有效培養。此外,勞動教育管理方法不當,很容易引起師生之間的矛盾,不利于師生之間的關系,影響教師對學生勞動價值觀的傳遞,勞動精神很難落實,在一定程度上使勞動教育被淡化、弱化。
勞動教育課應作為一門獨立的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進入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設立學分、學時。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要既有高度又有溫度。一要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勞動和勞動精神重要講話的學習,將新時代的工匠精神、奉獻精神、吃苦耐勞精神等和勞動教育有機結合,找到在高職院校開展勞動教育的支點和人才培養的契合點。二要在勞動教育中融入家國情懷教育、傳統美德教育與責任擔當意識教育,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到勞動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也是集體、社會、國家、民族的事情。它關系到集體榮譽、社會繁榮、國家富強和民族的振興。三要重視在專業課程中挖掘勞動教育要素,這既可以體現課程思政的基本要求,也能做到二者有機統一。在專業課程教育中蘊含各種形式的勞動要素,可以根據專業課程的教育需求,將挖掘到的勞動要素進行拓展,做成系統的實踐課程,使學生在勞動實踐中理解和掌握專業知識,培養勞動技能,傳承勞動精神,提升勞動責任感和榮譽感。
一是拓寬社會實踐教育活動。社會實踐是勞動教育的重要載體。依托社會實踐基地,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走進企業、社區、社會去體會勞動的價值、意義,去領會勞動精神在當今社會中的重要意義,不僅可以強化學生的勞動意識,也可以鍛煉學生的勞動能力。二是豐富校內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在學校內設立勤工助學崗位,如在學校公共領域實行校園衛生責任制,引導學生關注勞動、熱愛勞動、參與勞動,并結合勞動節表彰身邊的勞動模范。開展豐富的社團活動,如興趣社團、愛心社團、創新創業社團,可以說這些社團活動兼具勞動教育和德育、智育、美育的功能,可以塑造大學生的勞動精神、奉獻精神、創新精神等,提升大學的參與熱情,強化大學生對勞動教育的參與感和認同感。
勞動教育要想達到一定的效果,收到實效,評價體系是極為重要的。學生的勞動素質和勞動精神培養的好不好,關鍵在于勞動教育評價體系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它就像一個指揮棒,在引導著勞動教育的方向。在勞動教育的評價體系中,既要有教育理論課的考核,又要有勞動實踐課的考核,多元立體成體系。針對不同類型的勞動教育也可設定相應的勞動評價指標。指標項目不必過于繁雜,但要涵蓋對勞動觀念、態度、行動、成果等多方面的考量,而且要可操作、可量化,符合實際。同時,要開展勞動教育結果評價,根據勞動教育工作方式、內容、途徑的變化,對評價方案進行及時調整,確保評價機制和勞動教育的契合度,保障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科學性。以一個學期為期限,以學生為對象,設立每一位學生的勞動檔案,對學生的勞動情況進行觀察和評價。同時要建立完善的獎懲機制,督促學生的勞動自覺,強化學生的勞動意識。此外,應根據勞動教育的主題,配合相應的規章制度,以此保證勞動教育課程、勞動教育考核體系能夠在大多數高校落地生根,落實做強。激發學校、師生對勞動教育的重視度和認可度,改變目前的教育現狀。
育人者,先育己。要想培養出具有勞動精神、奉獻精神的學生,離不開專業化教師隊伍的引導。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學生,只有教師從內心深處真正領會勞動精神的實質,才能為學生傳遞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因此,要培養一支專業化的勞動教育教師隊伍。學校要為教師創造學習的平臺,根據勞動教育的需要組織教師進行教育培訓、外出學習、課程進修等,開展全員培訓,提升教師的勞動教育素質。對承擔勞動教育課程的老師要進行專題的培訓,提高教師勞動教育的專業化水平。不僅重視專業教師的培訓,還要聘請勞動模范、行業專家參加學校的教育活動,從勞動情感培育、實踐指導、技巧傳授、精神傳承等方面,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強化學生對勞動的認知,深化勞動價值觀,讓師生更多的了解現在社會的需求導向,使得學校的勞動教育更具有前瞻性。
新時代,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需要一批又一批高素質的勞動者。而高職院校作為技術技能型人才搖籃,肩負著立德樹人的光榮使命。如何讓學生認識到勞動的重要性,感知到勞動精神對于個人成長成才、對于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時代價值,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價值觀、人生觀,理應成為高職院校的工作重點。高職院校應立足于自身職業院校的特點,充分利用校內校外的資源,營造全過程全方位全員育人的良好環境,從教學理念、內容、形式等多方面入手,全力打造適合高職學生發展的勞動教育體系。
相關鏈接
高等職業院校包括??坪捅究苾蓚€層次教育,根據教育部相關規定,非師范、非醫學類的??茖哟蔚钠胀ǜ叩葘W校應逐步規范校名后綴為"職業技術學院"或“職業學院”,而師范、醫學類的專科層次的普通高等學校則應規范校名后綴為“高等??茖W?!薄?/p>
高等職業院校是高等教育學校的重要類型,也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應用型專門人才的使命。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對教育問題有一系列重要的闡述,其中提到的“: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這是我國高職教育事業發展中永遠不變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