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 郭亞蘭
基于問題意識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教學活動的組織實施以問題為中心,積極發現問題,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由此實現課程教學目標。基于問題意識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的創新認識和發展,以下從三個方面就本論題做以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干渠道…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核心課程。”[1]由此可見,其教學目標是幫助大學生確立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標不同于單純知識能力取向的專業文化課程,天然地秉承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理論、知識、實踐等多個取向[2],不僅要通過教學使大學生知曉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知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相關知識體系,還要能使大學生情感共鳴和思想認同,實現從知識體系向信仰體系和態度體系的轉化。基于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尊重學生的主體需要,以問題為中心,分析、解決問題,切實解決大學生思想認識上的疑惑,才能真正引發大學生的情感共鳴和思想認同,實現知、情、意、行的統一,更好地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標。
教育部印發的《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中把“堅持增強獲得感”列入了教學基本原則。毋庸置疑,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具體課程,其教學活動必須實現其課程教學目標,但另一方面,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現代教學活動中,學習者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必須尊重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和主體需求,重視其學習獲得感。學習獲得感可以是知識得到增長的獲得感,可以是能力得到提升的獲得感,也可以是思想實現成長的獲得感等等。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而言,教學目標的實現離不開一定的學科知識傳授,但從根本上來說,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旨是幫助大學生確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立足大學生角度,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意義主要也在于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實現個人思想成長,更好地融入國家社會發展大局。只有基于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以問題為中心,解決大學生的思想疑惑,才能真正實現其思想認識上的提升,切實增強其學習獲得感。
2018年教育部印發的《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中明確指出“更加重視提升教學質量,不斷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指出“課堂教學效果還需提升”,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注重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全面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理論素養”。基于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已經成為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指導性要求。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際情況看,課堂教學效果還需提升,提高課堂“抬頭率”“點頭率”,真正“入腦入心”,仍是需要著力解決的教學課題。基于問題意識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以問題為中心和媒介,積極回應學生關切,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深度結合,不失為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進一步發展的方向。
突出重點和難點是教學活動的一個基本要求。教材是確定教學內容的基本依據,特別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意識屬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認真研讀教材,厘清教材章節的基本內容、邏輯架構、以及重點和難點,嚴格遵循教材主旨,準確把握教材內容。問題的確定首先要基于教材授課章節的重點和難點。一般而言,教材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往往也是教材中隱含的重點和難點問題,但內容并不等同于問題,問題是對現實中客觀矛盾的一種主觀反映,是“已知信息在人腦中構成的指向未知信息的疑問”[3],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問題意識是一種主體意識,問題意識必定與主體相連,必須是重點、難點內容中主體存在疑惑的部分,需要實現和學生主體思想認知的對接。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應直面回應學生的思想疑惑問題,這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問題意識的直接體現。青年時期是較多困惑與迷茫的時期,從面向書本到逐步走向社會,面臨較大的環境變化和適應問題,特別是當今時代疊加社會變革與轉型及互聯網大潮,青年學生在對社會形勢和個人前途、人生價值、個人理想追求以及道德認知等諸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惑和迷惘,但學生在日常感知到的思想認識問題往往是表象的和零碎的,甚至有時自身都難以清楚發掘,所以學生的思想疑惑需要在教學進程中有意識地收集整理,選取學生中具有普遍意義的同時和教材重點、難點問題有效對接的典型問題。
思想政治教育是用科學的理論武裝人,“真正的理論在世界上只有一種,就是從客觀實際抽出來又在客觀實際中得到了證明的理論”[4]“脫離實際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空洞的理論是沒有用的,不正確的,應該拋棄的。”[5]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不能脫離具體的社會實踐講授抽象空洞的理論,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一般要求。社會熱點、焦點問題都是社會公眾關注度比較高的社會實踐問題,帶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普遍性,基于問題意識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需要聚焦社會熱點、焦點問題,通過對社會熱點、焦點問題的剖析解決,更好地展現科學理論的真理性。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教材的重點、難點問題”“學生的思想疑惑問題”“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只是為了能更好地說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問題”而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闡明,也可以說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問題”的三個不同側面,它必須既是教材的重點、難點問題,同時又是學生的思想疑惑問題和社會的熱點、焦點問題,在教學實踐中,必須對這三個方面同時把握,或者說必須同時符合這三個方面,才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真問題”。
基于問題意識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以問題為中心組織教學活動,教學活動中的問題往往是具體的、特殊的,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使教學活動生動直觀,符合大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思想實際,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鍛煉學生的思維,解決學生的思想疑惑問題,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但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基于問題意識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如果僅停留于具體問題的現象層面,問題解決就難以達到足夠的深度和廣度,也就缺乏足夠的解釋力。思想政治理論課所屬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承擔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基于問題意識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妥善處理問題意識與理論意識的關系,起于問題,但又不止于問題,而是從問題切入,深入挖掘問題背后的理論依據,向學生闡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觀點、立場和方法,在教學活動中實現問題意識與理論意識的良性互動。
基于問題意識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問題的設定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教師凝練問題是指授課教師在教學準備階段,基于研讀教材和其他資料對教學內容的把握和教學問題的凝練。學生自發問題是指學生基于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和日常社會生活的感知自發產生的相關思想認識問題。教師凝練問題基于教師的學科專業素養和對教學內容的準確把握,能更好地契合教學重點、難點和課程教學目標,學生自發問題是學生的實際思想認識疑惑,實現兩者的對接融合才能真正有效呈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真問題”。因此,實際教學活動過程中,需要注意處理好兩者的關系,最關鍵要通過打造開放互動的課堂,教師凝練問題的設定和提出要具有開放性,便于學生參與和學生自發問題的適時融入,通過教師凝練問題與學生自發問題的良性互動更好地解決教學問題。
本文中的體系意識,是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特定背景中使用的,主要是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整體或某個特定章節所涉及的課程體系或章節體系,它是一種從整體(相對于其所對應的局部)來審視和理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視角。同理,本文中的問題意識是指從解決問題的視角來理解審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日常語境中,問題主要有四個含義:即要求回答或解釋的題目;需要研究討論并加以解決的矛盾、疑難;事故或意外;關鍵或重要之點。從問題的含義可以看出問題是聚焦于某個特定部分的。體系意識和問題意識是理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兩種不同視角,全面認識整體,才能深入理解部分,同理,深入理解部分,才能更好地理解整體,基于問題意識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適度融入體系意識,從體系中理解、分析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