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發布教育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
任朝霞撰文指出:上海市教委發布《上海市教育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2021—2023)》,為上海整體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全方位賦能教育綜合改革、革命性重塑高質量教育體系、服務國家戰略和上海城市發展擘畫了新的藍圖。
實施方案明確了8項主要任務:創新教育場景示范應用,深入推進教育教學變革;推進教育新基建,打造教育數字化發展新環境;打造教育數字基座,賦能各類教育應用發展;推進教育評估數字化,開展數據驅動的教育綜合評價;創新教育資源建設模式,滿足多元數字化教育需求;實施信息素養提升工程,健全師生信息素養培養體系;推進教育管理業務流程再造,提升教育治理服務能力;加強數字化轉型研究,促進數字化轉型可持續發展。
上海將聚焦可復制、可推廣、高質量的教育應用場景,統籌推進教、學、管、考、評和研究、服務、資源、實踐活動、家校互動等10類教育應用場景建設。探索數字孿生學校建設,培育創建100所教育信息化應用標桿學校。探索發展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基于人工智能的探究式、個性化學習,基于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等技術的沉浸式、體驗式教學,基于5G的遠端多點協作式教學,深化線上線下教育融合和創新。同時,上海將探索校園數字化的實驗實訓、場館使用、基建安防、環境監測、智能晨檢等應用建設。
山東:青島設立中小學生“十大節日”
孫軍撰文指出:日前,青島市教育局發布《青島市促進中小學生全面發展“十個一”項目行動計劃》實施意見,設立中小學生“十大節日”,旨在為青島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十大節日”即體育節、藝術節、讀書節、寫作節、勞動研學實踐節、合唱節、詩詞文化節等。各區市和學校要結合自身實際,打造具有本區域特色的節日,“十個一”項目要扎根于學校育人的各個領域和各個環節,使每個學生都能掌握學校、班級所開展項目的技能、才能,養成習慣。該市明確“十大節日”總體原則是節日內容設計和課程課時安排相結合,市級引領和區域特色發展相結合,全員參與和比賽提升相結合,過程性參與和階段性展示相結合。
安徽:池州為校外培訓機構加裝預繳費“安全鎖”
方夢宇,胡江華撰文指出:從安徽省池州市教體局獲悉,為進一步規范全市校外培訓機構辦學行為,該市建立了校外培訓機構學員預繳費管理服務系統,向學員提供繳費、師資和課程查詢等服務,對學員預繳費情況實時監管,保障學員和校外培訓機構雙方合法權益。
配套預繳費管理系統,安徽池州還制定了校外培訓機構規范辦學合同文本,出臺預繳費管理暫行辦法,明確校外培訓機構向學員預先收取的費用不得超過三個月。預繳費管理服務系統由教育、銀行、校外培訓機構三方組建,實現了培訓機構登記、年檢、預繳費資金全量監管。
截至9月末,安徽池州已有87家校外培訓機構與承接銀行簽訂服務協議,其中42家開通監管賬戶。按照計劃,全市148家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將全部進入資金監管平臺,并列為營改非前置條件,納入年檢和“雙隨機、一公開”,按照有關規定實施信用聯合懲戒。
湖南:發布中小學課后服務工作暫行辦法
陽錫葉撰文指出:湖南省教育廳、省發改委等四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中小學課后服務工作的暫行辦法》,要求壓實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管理責任和學校主體責任,針對義務教育階段和普通高中學校有課后服務需求的在校學生開展課后服務,并優先保障留守兒童、殘疾兒童、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家庭困難學生等急需服務的群體,確保學校課后服務在實現全覆蓋。
湖南要求,中小學課后服務時間原則上為周一至周五(節假日除外)下午放學后,結束時間要與當地正常下班時間相銜接,鄉鎮學校課后服務時間要與學生所乘坐的校車、公交車、客運班車等運營時間相協調。初、高中年級工作日晚上可開設自習班,普通高中學校可在周末安排不超過一天的時間開展課后服務。
湖南要求,對參與課后服務工作的教師,可由其所在學校結合實際情況,統籌安排實行“彈性上下班制”。學校師資力量不足的,可由當地教育部門按照師資均衡配置的原則,組織區域內的優秀教師、骨干教師、卓越教師到學校提供課后服務。課后服務經費應以學校為單位,按照專款專用的原則,主要用于向參與課后服務教師和相關人員發放補助、保障課后服務正常運轉等專項開支。教師參加課后服務的表現,應作為職稱評聘、表彰獎勵和績效工資分配的重要參考。
(以上信息選自《中國教育報》,并對原文有編輯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