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長武
摘 要 病蟲害是影響作物產量及質量的重要因素,病蟲害的防治必須以綜合治理為原則,科學探究,不斷總結,尋求更佳的解決方法?;诖?,針對植物保護技術與病蟲害綜合治理進行分析,并結合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果樹3種重要植物的防治展開具體分析。
關鍵詞 植物保護;病蟲害治理;科學防治;環境污染
中圖分類號:S4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0.035
要想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保證人與自然能夠和諧相處。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問題上,人地矛盾是重點問題。植物保護技術是基于綠色發展的理念所提出的,在促進農業發展、生態和諧建設等方面作用重大。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類對于綠色、生態等的要求越來越高,環保意識逐漸增強,對于植物、尤其是經濟作物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病蟲害問題也逐漸受到關注。
1 植物保護的意義和重要性
1.1 改善生態環境、凈化空氣
當前社會大環境下,現代工業飛速發展,城市化建設迅速,綠色植被在城市中越來越少,生態環境污染問題已經成為目前十分突出的問題,威脅了人類的生命健康。由于綠色植物在凈化空氣、水土保持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至關重要,植物保護就成了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利器。植物本身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是天然的“空氣凈化機”,能夠有效地改善空氣質量,對于生態環境保護作用十分突出。
1.2 保障農業安全和農產品質量
植物保護不僅包括野外的植被保護、森林保護、林木保護,還包括農業生產和農作物保護。從現階段我國的農業發展情況來看,農作物保護現狀還需改善,一些病蟲害等仍舊十分嚴重,在一些地區,病蟲害和各種污染的侵襲,甚至導致農業生產遭受階段的損失。所以,建立健全高質量的農作物保護體系,提高植物保護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對于保障農業安全,提高農產品質量等十分重要。
2 植物保護技術與病蟲害綜合治理問題
2.1 技術水平和人才素質無法滿足實際需求
與農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植物保護技術較為落后,而且相關技術要求并未在實際田間管理中完全得到貫徹落實。整體來看,我國植物保護技術與病蟲害綜合治理工作的技術水平比較落后的根源,除了技術問題外,還有人才素質的問題、思想觀念的問題及固有經驗的問題等[1]。人才素質不高,導致技術應用和推廣效率不高,應用效果不佳,應用成效得不到認可,技術推廣受到阻礙。人才是提高技術水平的保障,技術是為人才的發揮提供載體,二者相輔相成,互相支撐,共同為植物保護技術與病蟲害綜合治理工作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保障。如部分農戶的病蟲害治理工作,都是依據多年的種植經驗,選擇農藥或者噴灑農藥也是根據自身經驗,技術水平比較落后,治理效果難以保障,甚至會造成水資源、土壤資源、空氣資源等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
2.2 保護技術和治理方式傳統
由于各種條件限制,現有的植物保護技術與病蟲害的綜合治理方法較為傳統。農戶的植物保護技術與病蟲害的綜合治理方法還是沿用傳統的手段和方法,或過于依賴農藥,或仍采用人工除草除蟲方式,雖然能減輕病蟲害,但是其治理過程中耗費的人力、物力較多,效率較低,且農藥使用不當會造成病蟲產生抗藥性、治理效果降低、環境污染等問題。
2.3 生態問題嚴峻
近年來,雖然我國對于亂砍濫伐的懲治力度很嚴,但仍舊有很多人鋌而走險,不顧法律威嚴,為了追求經濟效益,大肆砍伐、偷運樹木,不僅造成了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還給國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數據顯示,一些珍貴樹種的數量逐年遞減,趨勢十分明顯。在此背景下,生態問題嚴峻的形勢已然十分突出,需保護植物,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保障我國的生態屏障。
3 植物保護技術與病蟲害的綜合治理原則
3.1 預防為主
在實施植物保護技術與病蟲害的綜合治理工作中,應實行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做好前期病蟲害的預防工作,防止植物受到病蟲害的侵害。在開展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工作中,需結合植物的生長特點、病蟲害發病特征、地理環境及自然條件等進行深入分析,采取科學合理的預防措施,有效控制植物在生長過程中發生的病蟲害情況,確保植物的健康生長,高產優產[2]。前期預防手段較多,如物理手段有利用光照、射線保護植物等,化學手段有藥劑拌種、農藥噴灑等,生物手段有可改變植物的品種及生長環境等。通過多種手段對病蟲害進行科學防治。
3.2 因地制宜
在植物保護技術及病蟲害綜合治理工作實施的過程中,必須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綜合考量當地的氣候條件、土壤條件、地理條件等,選擇合理的植物保護技術及病蟲害綜合治理方法,避免因不恰當的方法而導致防治效果不明顯、作用發揮不出或給植物生長帶來負面影響。在植物保護技術實施過程中,技術人員必須要針對植物的品種、生長情況等深入分析其生長需要及發生問題的根源。使植物在生長過程中不會因為耐受力、生理性病害等問題而影響植物的健康生長。此外,在綜合防治病蟲害方面,有必要全面考慮氣候、溫度、雨水及光照等條件,在治理過程中根據具體情況調整相關植物生長必需因素,如使用遮蓋、噴藥等方法,調節光照、溫度、水分等,保證植物存活所必需的條件。
4 農業生產中的病蟲害防治措施
4.1 糧食作物的病蟲害防治
糧食作物的病蟲害防治工作更多還是需要依靠農戶因地制宜,需要農戶根據當地的土壤情況、氣候特點等選擇方法和技術,此外,還需依靠農戶的種植經驗及往年品種實際效果等,選擇適合的糧食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避免病蟲害防治工作與其他因素發生沖突,確保糧食作物的高產。在選種、播種、種植、施肥及病蟲害防治等階段,高度重視田間的管理,改善農作物栽種的田間環境,滿足農作物豐產的必要條件,保障農業安全和生態建設[3]。在治理病蟲害的藥物選擇問題上,建議選擇高效、低毒的農藥,并科學的選擇農藥噴淋時機,將農藥的殘留時間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如在采摘前不再使用藥劑,避免影響食物安全,產生殘留超標等問題。合理選擇農藥,提高病蟲害防治效果,保證作物高產優產。
4.2 經濟作物的病蟲害防治
經濟作物的病蟲害防治十分重要,尤其是其經濟效益的保證,對于區域經濟發展、經銷效益等作用十分關鍵。在經濟作物如大豆、棉花、油菜等的綜合治理環節中,首要工作是針對經濟作物的具體情況,如生長習性、市場需求、防治方法等綜合選擇不同的藥物、處理技術等。如需要用來榨取食用油的作物應盡量避免使用毒性較強的藥物[4]。在利用植物保護技術對棉花等的病蟲害進行防治處理時,由于棉花的作物價值與應用特征,可以適當使用抗蟲藥劑,達到更好的病蟲害治理效果,提高作物的產量與經濟價值,同時還能節約勞動力,實現更好的經濟效益。
4.3 果樹的病蟲害防治
果樹的生長過程尤其是果品的生長,最易受到病蟲害的影響,并且一旦發生病蟲害,嚴重影響果樹的經濟效益。農戶在對果樹進行病蟲害治理時必須要根據果樹的特征來進行防治方法與藥物的選擇等[5]。農藥防治是果樹作物病蟲害防治的主要手段,科學合理的選擇藥物,不僅能夠確保病蟲害的治理效果,還能避免病蟲害對果樹產生影響,有效提高果樹的產量和掛果質量。在果樹病蟲害治理的相關方法應用上,應盡量減少農藥用量,充分結合農藥與人工除蟲方法,如采取套袋法,隔絕病蟲害的侵襲,確保果品質量。既能有效地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又能確保果品的綠色安全[6]。
5 結語
植物病蟲害綜合治理對植物的健康生長、高質量生產具有重大意義,是植物生長生產中的關鍵環節,尤其對在提高農產品的經濟效益等方面成效顯著,為農業經濟的高效發展與生態平衡提供有效保障。
參考文獻:
[1] 徐世義,曲壽河,郭向東,等.中藥資源普查技術規范對藥用植物學教學的啟示[J].藥學教育,2021,37(3):66-69.
[2] 庫德熱提·巴吾東.植物保護技術與病蟲害的綜合治理措施研究[J].種子科技,2019,37(13):125-127.
[3] 王澤薈,張帆,李雪嬌,等.通州區植物診所體系建設的探索與思考[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9,35(2),56-58.
[4] 劉愛新,李向東,劉會香,等.植物保護專業增設“綜合專業實踐”課的思路和探索[J].高等農業教育,2019(1):102-104.
[5] 徐丹,韓玉濤,劉偉.農業植保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措施探討[J].種子科技,2020,38(22):75-76.
[6] 連晉,李海燕,郭亮虎,等.植物保護技術與病蟲害的綜合治理措施分析[J].新農民,2020(3):53.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