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兵威
摘 要 火龍果是深受大眾喜愛的熱帶水果,其口感鮮美、營養價值高,市場上供不應求。火龍果的生長環境特殊,必須在熱帶或亞熱帶生長。為提高火龍果的產量和質量,必須要從火龍果種植技術著手。基于此,分析火龍果的種植現狀,指出火龍果在種植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發展角度,給出提高火龍果質量和產量的合理建議,以期促進火龍果種植業發展。
關鍵詞 火龍果;種植技術;產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S667.9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0.039
火龍果原產于中南美洲,自20世紀傳入我國臺灣地區,經臺灣地區成功種植,隨后引入我國東南沿海地區[1]。盡管我國北方成功經大棚種植得到了火龍果,但規模有限。火龍果受到追捧的原因是低糖、纖維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具有很好的保健效果,并且火龍果的花、莖同樣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功效。其主要作用有美容、清熱解毒、潤肺、降血壓和控糖,對于預防便秘也有良好的效果。在藥用方面,火龍果被用來開發生產酵素產品,提取綠色天然的食用色素,另外在化妝品應用上也逐漸成熟[2]。因此,分析火龍果種植現狀,提出火龍果合理的發展建議,促進火龍果食用和藥用價值
開發。
1 火龍果種植特性及種植技術
1.1 主要栽培品種
火龍果的肉質顏色可以分為白色和紅色2種,其果皮顏色有黃色和紅色2種。隨著生物技術發展,火龍果開始出現了粉紅色果肉及白色心的品種。但是目前國內種植的火龍果還是以紅果皮紅果肉和白果肉為主[3]。
1.2 生物學特性和生長條件
火龍果是熱帶水果,需要生長在我國炎熱的南方地區,需要充足的光源,所以無法在寒冷北方地區種植。火龍果對土壤要求較低,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但不能抵抗洪澇。因此,在我國南方靠近赤道地區的大部分地區均能滿足火龍果的生長需求。火龍果的生物學特征為:根系較淺,種植不需太深,火龍果是雌雄同花的植物,可以自花授粉[4]。但紅肉火龍果的自花繁殖能力較差時,可以將紅肉火龍果和白肉火龍果間隔種植,增加他們的授粉率,但是白肉火龍果種植數量控制在總量的10%左右[5]。通常火龍果從開花到結果需要45 d左右。
1.3 繁殖方法及栽培方式
火龍果繁殖方式較多,主要有種子繁殖、扦插育苗、組織培養及嫁接育苗。實踐研究表明,火龍果在下層為營養土質、上層為河砂的土壤環境中的出苗率最高,并且幼苗長勢較好。采取扦插繁殖方式,火龍果的繁殖速度最快,該技術成熟簡單、容易操作和掌握、適合普及,并且這種繁殖方式還能保證原有的品種特性,非常適合大面積推廣。
火龍果栽培方式主要有溫室和露天栽培,需要根據火龍果的外部生長環境決定采用何種方式。對于南方地區來說,露天栽培是最經濟、最方便的方式,能夠滿足火龍果生長的基本要求;北方地區則需要在溫室中栽培,使用日光溫室,因為火龍果無法在北方室外生存,所以只能通過溫室提供適宜的外部生長環境。
1.4 栽培方式
火龍果種植需要為其提供攀爬支柱,起到固定作用,即火龍果培育需要采取柱式培養方式。具體操作為:在培育區域合理設置水泥柱,然后在其周邊栽培幼苗,待其生長后,沿著水泥柱攀爬。設置原則是平地培育為2.5 m×
2.2 m,山地為2.2 m×2.2 m。火龍果植株在攀爬中需要鋼絲固定,為火龍果的果實和莖提供足夠的支撐。
1.5 養分和施肥
目前火龍果施肥還是以果農的種植經驗為主,不同地區施加的肥量存在差異,國內還未形成完善的火龍果施肥指導體系。國內對火龍果施肥研究重點在不同的施肥方式對火龍果生長情況的影響、討論肥料配比對火龍果肥效的影響。根據有關研究,火龍果植株幼莖中的礦物質元素積累量要遠遠高于其他部位,而火龍果的根系、主干中礦物質元素也相差較大。此外,火龍果中的鉀含量非常高,檢測可知這些鉀元素最終大部分被果實所吸收。因此,為提高果實品質和產量,可以適當增加鉀肥的施加量。根據植株生長趨勢,補施所需要的礦物質元素。火龍果質量和產量的主要影響因素為氮磷鉀元素和有機質的含量,在酸性土壤中種植火龍果有利于火龍果吸收肥料和微量元素。需要注意的是,在火龍果開花期要補充鉀元素和鎂元素,這些元素能夠促進果實中糖分的積累,提高果實甜度。
1.6 修枝整形與疏花疏果
修剪火龍果枝條是保證火龍果健康生長,促進果實增產保質的重要措施之一。當火龍果的枝條長到1.3~
1.4 m時需要摘心,促進分側枝形成結果枝。把側枝條上過于密集的枝丫和存在病態的枝條全部修剪掉,為健康植株提供足夠的生長空間,保持果園良好的通風狀況,減少養分消耗量。到開花掛果期,進行疏花疏果處理,控制每枝保留3~4個花蕾均勻分布,每枝留2~3個發育良好的幼果。果實采摘后將枝條全部剪掉,減少養分消耗。
1.7 病害蟲防治
火龍果極容易感染病蟲害,火龍果常見的病蟲害有黑斑病、基腐病、莖枯病、蝸牛及金龜子等。對于火龍果病蟲害,以預防為主,在火龍果種植之前考慮并采取病蟲害防治措施,避免后期病蟲害影響。主要的防治手段有以下3種。1)物理防治。一旦發現火龍果植株出現病蟲害,將其全部銷毀或深埋,從根源上解決病蟲害植株,保證其他植株不受影響;2)生物防治。隨著綠色環保理念深入人心,生物防治被廣泛應用,主要是在種植區內放養雞鴨等家禽,雞鴨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活力,排泄物作為有機肥,為火龍果植株補充營養;3)化學防治。該方式主要是噴灑藥劑來滅殺和防治病蟲害,見效快、操作方便、可大面積噴灑。但是存在殘留問題,所以施加不宜過多。
2 火龍果栽培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2.1 優良品種的選育與引種有待加強
火龍果種植還存在選育和引種問題,要得到優良品種,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種植地區的氣候要求相對較高。所以我國的火龍果種植面積一直難以擴大。例如我國種植面積較大的鎮寧縣,僅4 000 hm2,難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目前我國的火龍果種植還處于初級階段,作為外來引進的新型果業,需要加強在引種和品種選育方面的工作。目前各種引種參差不齊,主要是缺乏龍頭企業,多數是以種植戶為主,難以集中管理和培訓。
2.2 管理粗糙,科技化不足
目前火龍果的管理還是粗放式的,很多有利于火龍果生長的措施和重要發現,沒有形成系統化的文件,大多是根據實際經驗而定,不夠科學合理。火龍果品質不穩定,主要是我國對火龍果種植的科技投入不足,沒有將有用經驗轉化到科技應用上,先進的種植技術只限于個人,沒有推廣,并且我國不同產地的火龍果,其種植標準化建設不足,整體管理水平不高。
3 火龍果產業發展建議
3.1 加強火龍果品種選育
火龍果品種逐漸增多,種植過程中要及時觀察收集火龍果種植資源及品種鑒定信息。鼓勵各種植地區結合自身特點開發具有地區特色的優勢品種,運用外來新品種,篩選更具優勢的火龍果品種。規范當前火龍果種苗市場,防止劣質種苗混在優質品種中在市場上流通。
3.2 加強種植管理技術研究
在生育期內,要分析總結不同品種火龍果種植土壤所需養分,制定施肥方案,合理搭配化肥、農家肥等,提高火龍果植株對肥料的利用率。采用自動噴灌設施和信息技術對火龍果進行監測。技術部門要實地研究,總結符合地區種植的科學有效體系,提高火龍果種植品質。在提高火龍果種植科技含量的基礎上,推廣宣傳,推動火龍果產業邁向現代化和規模化。
3.3 加大政府投入,增強培訓力度
推動火龍果產業發展,離不開政府有關政策支持,加大對火龍果的資金和物力支持力度,充分利用農業專業合作社、農機服務單位、龍頭企業和科研單位等,開展多渠道、多形式技術培訓班,培養更多更優秀的火龍果產業人才,提高廣大種植戶的專業水平,使其能夠掌握火龍果高效栽培技術。建立健全技術服務體系,打造火龍果種植示范培訓基地,做好推廣,提高種植戶的種植管理水平。
4 結語
火龍果種植具有廣闊前景,其栽培技術在實際應用上還可以更加深化,人們在研究和種植火龍果的基礎上,總結了一套以經驗為主的種植體系,滿足當前市場需求。火龍果栽培技術和種植管理需要根據火龍果品種和種植地區進行合理優化,結合地區特點,改善火龍果種植方式,加強田間信息化、自動化管理,做好預防病蟲害工作。從火龍果育苗開始到結果,制定科學合理的應對方案,為火龍果產業發展和管理奠定堅實的基礎,探索火龍果全新的栽培技術,提高火龍果的產量和質量,推動產業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景森,余文進,梁紹藕,等.火龍果種植技術現狀與發展建議分析[J].農家致富顧問,2019(6):81.
[2] 張俊,周金文.火龍果優質高產栽培技術探討[J].江西農業,2019(11):56-57.
[3] 羅茂珍,劉艷芝,張雪松,等.火龍果的特征特性及其溫室盆栽配套技術[J].果樹實用技術與信息,2021(1):24-29.
[4] 唐恒朋,李莉婕,楊珊,等.氮素施用量對火龍果生長、產量及養分的影響[J].江蘇農業科學,2017,45(7):139-142.
[5] 林家鋒.關于火龍果種植管理技術的要點[J].農家致富顧問,2020(2):22.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