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善力
摘 要 農村供水工程的建設,主要是為農村居民提供日常所需的清潔飲用水源和農業農田灌溉用水。但是,近年來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很多化工企業轉移到鄉鎮地區,這些企業生產過程中往往會排放大量的廢水,嚴重影響當地居民飲用水源和農業農田灌溉用水的安全性。基于此,必須強化農村供水工程的管理,加大水資源保護力度,從而充分發揮出農村供水工程的價值。
關鍵詞 供水工程;農村;水資源保護
中圖分類號:S277.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0.106
當前,我國社會經濟水平顯著提高,水資源短缺現象和問題愈加嚴重,政府及大眾開始認識到水資源保護的重要性,各領域也在積極尋求水資源保護的有效途徑,農業農田也不例外。在目前的農村農業供水工程建設與運行模式下,很多農村地區的水資源保護工作存在諸多問題,導致農業農田灌溉中存在水資源浪費的情況。基于此,農村地區必須提高對水資源保護的重視程度,結合自身實際狀況,科學完善農業農田供水工作的安全運行保障體系,從而實現對水資源的有效保護,提振農村經濟。
1 農村供水工程中水資源保護問題
1.1 缺乏健全的供水工程監管機制
為能夠更好地保障農村地區居民日常生活與農業農田生產用水的安全,我國各地區都積極建設了相應的供水工程。基于此,相關監管部門必須高度重視農村水源分配的監管和控制,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和途徑對農村水資源進行分配;還需在全面拓寬供水工程建設覆蓋規模的基礎上,注重水源供應安全。然而,由于缺乏健全的供水工程監管體系,農村居民的供水安全權益普遍難以得到保障[1]。1)缺少科學的監管,增加了水資源被污染的風險。相關調查顯示,很多農村地區的水資源保護區劃定工作推進速度很慢,一些水資源區域沒有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有的水資源區域存在環境污染問題,如農業中化肥農藥的污染、生活污水隨意排放等導致地下水受到較大的影響。2)水環境保護監測機制不規范,各監測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往往存在對同一水域、水環境進行重復監測的情況,這不僅造成資金和人力的浪費,還難以確保監測結果的準確性和供水工程的質量。
1.2 現有的農村水資源保護模式缺乏可操作性
在農村供水工程運行的每個環節中,都必須充分落實水資源保護理念和方法。然而,現階段很多農村地區都沒有充分認識到水資源保護的重要性,對水資源的保護效果也不理想,具體原因為供水工程的運行與建設模式缺乏可操作性,相關監管部門沒有對農業灌溉水源使用情況進行嚴格監管,導致水資源浪費問題頻發[2]。要想更加有效地保護農業生產和生活水資源,核心在于進行科學有效的供水工程前期設計,然而,農村地區已有的供水工程項目可操作性很差,這是由于設計人員沒有對供水工程建設現場進行全面且深入的勘察,造成建成的工程無法為當地居民提供足夠的生活用水,也無法實現對農業農田灌溉水源進行最優化分配,從而嚴重影響到供水工程的運行效益。
1.3 缺乏資金和設備保障
在實際的農村供水工程建設過程中,很多農村地區都存在缺乏足夠資金支持的問題,這就導致建成的供水工程規模較小,無法配備先進的設備設施,難以滿足當地日常用水與基本農業農田灌溉的需求[3]。由此可見,要想有效保障農村供水工程發揮出最優的水資源保護效益,相關部門應加大對農村供水工程建設的政策、資金、資源等支持力度,確保農村供水工程的順利建設。
1.4 農村居民忽視水資源保護
由于農村地區的居民文化程度相對較低,加上相關部門忽視對農村居民的宣傳教育,導致其缺少對水資源的保護意識,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不注意行為約束,生活垃圾、污水、農藥等隨意丟棄到水源附近,造成水資源的污染。
2 農村供水工程中水資源保護的有效策略
2.1 強化農村供水工程的建設
在農村供水工程建設之前,設計人員必須深入到工程施工現場進行全面勘測,掌握地理條件、氣候氣象條件及水資源狀況等,然后對這些信息數據進行科學分析與計算,獲得更加真實準確的數據信息支持,從而設計出切實可行的工程建設設計方案,并將這一方案嚴格落實到建設實踐之中。
完成農村供水工程建設以后,相關監管部門需要積極對農村居民開展科普教育,如利用智能手機、微信、短視頻等新媒體,或村委廣播站、宣傳欄等傳統途徑,向當地居民宣傳農村飲水安全與農業農田灌溉用水安全等知識,讓供水工程的受益人充分了解到供水工程的使用與保護價值,并認識到水資源保護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不隨意浪費水資源,不隨意將生活垃圾、污水等排放到供水工程之中,且在農業農田灌溉中能夠注意水資源的有效分配,避免不必要的水資源浪費等[4]。
通過堅持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加強水資源的剛性約束,管住農業農田灌溉用水與日常生活用水,引領農村居民形成保護水資源的生產、生活及消費方式,最終切實保護水資源,充分發揮出水資源的使用效益。
2.2 增強對水資源所在區域的監管保護
農村供水工程直接關系到農村地區居民用水的安全,該工程就是農村安全供水的命脈。為有效改善農村地區居民日常生活用水與農業農田灌溉用水條件,確保供水的穩定性與安全性,當地政府部門必須明確各監管部門的工作職責,編制切實可行的農村供水管理辦法,規范水資源所在區域的保護與水質檢測、監督工作,并不斷完善農村供水工程運行管理機制,投入足夠的資金,確保水資源保護設施與水處理設施得到及時有效的維護。同時,相關部門需要充分利用水利大數據平臺,不斷加大水資源、水土保持等監管力度,以供水工程建設為抓手,強化管理調度,以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分配及調度等為核心,提出科學合理的水資源保護措施并貫徹落實。
另外,監管部門需要秉持著全面保障農村水源地生態安全的原則,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對可能造成水源地污染的安全風險因素進行嚴格監督。通過有效的水源地安全監管措施,在極大程度上消除該區域內受到化工排放重金屬、生活垃圾和污水、農業生產污水等污染的可能性,加大對農村水源地的保護力度。在此基礎上,嚴格落實5個禁止的水源安全管控制度,包括:嚴禁隨意傾倒日常生活垃圾;嚴禁周邊化工企業超標排放廢棄物和污染物;嚴禁過度挖掘砂土層和含水層;嚴禁隨意排放有毒有害物質與人畜糞便;嚴禁利用明溝和深水井排放各種污水。一旦發現此類行為,監管部門必須對其進行嚴懲,避免水源地的水質污染隱患發生,在源頭上有效保護農村水資源。
2.3 科學配置農村供水工程的建設資源
現階段,有的農村地區缺少足夠的農業農田灌溉用水與居民日常生活用水,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農村供水工程的順利開展。由于農村供水工程建設資源并不充足,有關部門必須對已有的農村安全供水資源進行科學分配,盡可能體現工程運行效益,如針對政府提供的供水工程專項建設資金的使用,有關部門和相關負責人需要充分認識到這筆資金的珍貴性,應避免隨意使用,應將其用在實處、用在“刀刃”上。同時,相關部門必須強化對供水工程中涉及到的各種設備設施維護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管,避免資金與資源被挪用。另外,為有效保障農業農田灌溉用水,相關部門需要增加資金投入力度,積極引入高效節水灌溉技術,配備足夠的節水設備,加大對節水型農作物種植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從而切實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水資源浪費。
2.4 全方位監測農村供水水質
為確保農村供水水質符合當下的安全水質規范,相關部門必須采取科學合理的水源安全監測措施來對農村供水水質進行全方位監測。即不斷完善農村水源安全監測保障機制,成立專門的水質監測中心,由縣級稅務部門、衛生健康部門、生態環境部門等組成管理團隊,并配備智能化、信息化的水質檢驗儀器與設備設施;各部門需要明確分工,安排專業工作人員對水源地的水質進行定期檢測與監測,對農村水源的清潔程度進行全方位監控,一旦發現水質異常情況,馬上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5];同時,健全地下水與地表水的監測網絡建設,建立水源地保護生態監測網絡,加強全過程安全預警體系建設,并積極完善農村供水安全信息系統,實現對農村水源地水質情況的全過程監測。
3 結語
綜上所述,雖然當前我國農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水源污染、水資源浪費問題卻非常突出。基于此,相關部門必須高度重視農村供水工程的水資源保護工作,強化農村供水工程的建設,增強對水資源所在區域的監管保護,科學配置農村供水工程的建設資源,全方位監測農村供水水質,從而有效確保居民日常生活用水與農業農田灌溉用水的可靠性與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段亞強.農村供水工程中水資源保護問題和策略研究[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1(6):109-110.
[2] 李永場,帥啟富,周生偉.關于農村供水工程中水資源保護問題及對策[J].水利發展研究,2019,19(2):54-56.
[3] 楊亞娣.基于高效節水理念的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設[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0(22):100-101.
[4] 劉宇民.農田水利工程中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的發展分析[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0(22):96-97.
[5] 李香云.我國農村供水工程采用PPP模式現狀及建議[J].中國水利,2020(16):55-59.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