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雯
摘 要:小提琴作為樂器皇后,以其旋律優美動聽受到人們的喜愛。想要學好小提琴,練習是必不可少的。夢想和現實之間的距離就是練習。但目前很多父母并未在兒童學琴初期進行正確的引導。事實證明,父母合理的監督和適當的陪伴對兒童學琴有很大的幫助。本文結合實際案例,分析父母陪伴兒童學習小提琴的意義。
關鍵詞:兒童學習;小提琴;父母陪伴
一、素質教育大環境下小提琴學習發展現狀
由于小提琴音色優美,富有感染力且造型精致小巧,小提琴藝術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愛。隨著現代社會生活水平的改善和人們音樂素質的提高,家長對于兒童音樂教育的關注普遍提高。學琴的人群也由藝術天賦較高的琴童轉向眾多普通的孩子,更多的兒童有機會加入到了學習小提琴的隊伍中[1]。隨之而來的是父母在陪伴孩子學琴時經常陷入迷茫,該不該陪他學琴?又該怎么陪他練琴?
二、兒童學琴時遇到的問題
在時代潮流下,迷失之心隨處可見。老師,家長和孩子之間在學琴道路上是相互扶持,相互陪伴的三個角色。那迷茫,彷徨到底從何涌起的呢?
1對小提琴存在認知偏差
初學的兒童基本功還不扎實,左手過緊、握弓不穩等都會造成小提琴聲音難聽。沒有辦法短期看到成效,不如舞蹈、美術那么容易得到大家的認可。這些因素會導致兒童與小提琴的心理距離越來越遠,此時如果父母不及時引導,會造成兒童越來越不喜歡小提琴,越來越疏遠小提琴。
2兒童不能自覺練琴
兒童學習小提琴遇到最大的問題是課后不練習。4—6歲的兒童還處在懵懂貪玩期,他們還不能自覺主動的去練琴,很難完成老師留下的課后作業,第二周去上課的時候就把上節課所學內容忘得一干二凈,老師又得重新再教一邊。這樣既不利于兒童的學琴進步,也不利于老師的教學,更讓家長覺得看不到希望,覺得孩子的學琴沒有效果。
3家長與老師之間觀念不同
時間觀念不同會導致家長不能很好的理解老師的做法,會耽誤兒童的學琴道路。《音樂兒童教育指南》一書中的數據明確指出4-6歲的兒童的注意力集中只有15—20分鐘。老師會選擇利用這最好的15分鐘教授兒童新的曲子,這也是兒童學習效率最高的時間,過了這15分鐘,兒童的注意力基本很難集中起來了,可以給予一定的放松。家長們要明白,高效率的學習才是最有利于兒童學習的,才能最好的保持兒童之后學習的積極性。
三、父母陪伴兒童學琴的最佳建議
在兒童學琴的過程中,父母的支持和引導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父母要明白,老師只是孩子成長中的過客,你們才是孩子終身的守護者,養育者[2]。父母在兒童學琴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以及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都會影響到孩子對于小提琴的學習態度[3]。作為父母,要明白學琴背后的意義,堅守初心,才能方得始終。因此父母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堅定想法,及時溝通
既然選擇了讓兒童學習小提琴,就要堅定想法。大人的情緒也會受外界的影響,更別說一個四五歲的兒童,作為父母一定要及時察覺兒童的內心變化。我之前遇到一件類似的事情,他的父母是這樣解決的。那天小朋友情緒很反感就是不愿意練琴,父母很耐心地詢問原因,他說:“別的小朋友嘲笑我,說我拉琴難聽;那個阿姨說學小提琴會歪脖子,以后長不高。”父母都笑了,他們鼓勵兒童說:“寶貝,別的小朋友和阿姨都在給你開玩笑呢!你看看你的老師是不是拉琴就很好聽呢,只要你認真練習,也可以像老師那樣厲害的呢!小提琴不會歪脖子的,你看看好多練小提琴的同學他們沒有歪脖子呀。”最后,還放出來小朋友上課的視頻告訴他說:“你看,你拉的是很好聽的,你的老師都在夸你,如果你下次還想得到老師的鼓勵,是不是要更加刻苦的去練習呢?”這對父母以鼓勵的方式,轉變兒童的思維,化嘲笑為動力,引導兒童更加認真的練習,我認為這個方式是父母們可以借鑒的。
2兒童上課,父母旁聽
上課旁聽是父母監督兒童學琴和促進親子關系一舉兩得的好方法。一方面父母可以觀察到兒童在學琴中的狀態,在兒童要跑神的時候提醒他注意聽講,讓他聽老師“講話”(一定要注意,父母是老師課堂的幫手,而不是傳聲筒。不用重復老師的要求,這樣會讓兒童產生依賴心理,最后只聽得到父母的“指令”)。另一方面可以更好的掌握兒童學琴情況,了解自家孩子與別家孩子的差距,有問題及時向老師請教。也加強了父母與兒童之間的交流,與兒童有更多的共同話題。
在我身邊有這樣兩位媽媽,第一位媽媽在孩子上課時坐在旁邊,有時候拿著筆記本,有時候拿著手機錄像。小朋友哼唧撒嬌的時候,這位媽媽就會嚴厲制止,讓她好好聽老師講課。課后也會監督小朋友完成練習任務,小朋友的進步非常迅速。另一位媽媽在孩子上課的時候就坐在旁邊玩手機,不關注小朋友上課的情況,小朋友上課積極性不高,時刻盯著時間準備下課。老師跟她反映情況她還怪老師不好好給她家孩子上課,課后也不監督練習。現在兩位小朋友的差距越來越明顯。所以,要做負責任的父母而不是只在玩手機的父母。
3把握分寸,適當管教
在關于兒童練琴問題上父母一定要堅守原則,小提琴集體課創始人邵光祿老師說過“哭著練琴和笑著練琴效果是一樣的,只要手指頭動起來就是好的”。練習小提琴是一個枯燥的過程,尤其需要時間的堅持。小提琴屬于弓弦樂器,運弓不好,音沒按準就會導致曲子不好聽,降低兒童的學習興趣。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惡性循環,兒童更不愿意練琴。著名小提琴家陳曦在采訪中說過:他小時候練琴也會挨打,但是并沒有像媒體上報道的會恨父母。心理學家告訴他說,因為他的父母讓他感受到就算打你,也是愛你的。這是非常好的切入點,父母一定要讓你的孩子感覺到你是愛他的。可以在他們完成當天的練琴任務之后,抱抱他們,親親他們,告訴他們:“爸爸媽媽還是很愛你的”。
四、幫助兒童做好時間管理并掌握高效練琴的時間段
練習小提琴還需要做好時間管理,兒童對時間觀念并沒有很清楚的認識。父母作為兒童的監護人,有能力也有義務幫助他們做好時間管理,引導兒童在高效的練琴時間段里練習小提琴。
1時間管理的重要性
時間管理就是做事情分得清主次。良好的時間管理能讓練琴事半功倍。這就是為什么有的孩子練琴時間不長,但效果很好。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的鋼琴系主任卡普林斯基博士提過這樣一個實驗,以彈琴為活動,通過測量腦電波檢驗大腦對活動做出何種反應。當連續彈奏時間達20分鐘時,波幅不再遞增上升,而是維持相同的波幅和高度。但當時間超過30分鐘,波幅開始逐漸減小并下滑。這個實驗啟示我們:當練琴超過40分鐘時,前20分鐘的效果最佳,30分鐘效果開始下降,后10分鐘效果是不太好的。考慮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盲目的練琴行為是不科學的。可以練習20分鐘之后,休息5分鐘。放松之后再次練習會比一直練習40分鐘的效果好很多。
2高效練琴時間段
練習小提琴和學習新知識一樣,都要掌握高效時間段。有的孩子習慣早起,早晨起床精神充沛,活力滿滿;有的孩子喜歡晚上,安靜練琴,享受音樂。經研究證實的黃金練琴時段有早晨6:00—7:00,上午9:00—10:30,下午15:00—18:00,晚上20:00—22:00。練琴的時間因人的音樂才能和勝利條件的不同會有所差異,但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練琴時間的長短必須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和清醒的頭腦為先決條件。
五、培養兒童正確的練琴習慣
1固定練琴時間和頻率
要讓兒童練琴時間固定,每周或每月為兒童設計好學習計劃和學習進度安排,保證每周的練琴時間和頻率[4]。讓兒童把練琴看作吃飯睡覺一樣日常的事情,培養良好的練琴習慣。比如可以利用午飯過后和晚飯過后的時間進行練琴,初學者兒童盡量保證每天30—45分鐘(每天2-3次,每次15—20分鐘)的練琴時間。后期根據兒童的接受情況可再適當增加練琴時間
2創設干凈、安靜的練琴環境
通過“孟母三遷”的故事,我們看到孟子的母親是一位智慧的母親,她知道要給自己的孩子預備什么樣的學習環境。好的環境也是兒童練琴的起點。練習小提琴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整潔安靜的環境是必須的。如果房間雜物玩具過多會分散兒童的注意力;同樣,房間嘈雜,說話聲,走動聲過多也會影響兒童的練琴效果。父母可以騰出一塊小地方作為兒童練琴的“專屬位置”,給每次練琴足夠的儀式感,這樣既保證了練琴環境的安靜和舒適,也加強了兒童自控力的培養。
3立好賞罰分明的制度
如果我們在給兒童安排好固定的練琴時間內,兒童沒有認真的去練琴,這個時候需要關注一下原因,除去我們上述提到的,還有就是兒童偷懶。愛玩是小朋友的天性,這時需要父母來做監督者和引導者,監督他們在規定好的時間內完成練琴,父母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引導鼓勵勸說都不行的時候,可以懲罰,不能因為他們撒嬌賣萌就心軟,這會助長他們下次偷懶的想法,一定要把苗頭扼殺在搖籃里。說好的練琴就一定要練琴,從小就要樹立起說到做到的原則,這也更利于兒童今后的成長。相反,如果兒童今天自覺主動的練習,父母可以給予適當的物質獎勵或語言獎勵,“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在鼓勵中長大的孩子以后面對人生也會更加自信。
六、結語
父母希望孩子學習一門樂器,不是指望他一定會成為音樂家,不是希望他一定成為一種職業,更不是擔心萬一將來文化課不好還有藝術這條路可以選擇。他們是希望孩子們理解這是一種精神的陪伴,一種生活的品味。學琴的孩子,永遠不會變壞。因為學習一門樂器早已超出學習一個特長的范疇。孩子在這種每日堅持練習,從小到大,從易到難的過程中,學會成長,學會克服,學會勤奮,學會沉淀,這更是一種性格的磨練,這就是學琴背后的意義。? ? ? ? ?兒童就像是一棵正在成長的小樹苗,父母精心的呵護陪伴和修剪才能更利于兒童這棵小樹苗茁壯成長。所以父母們一定要在兒童學琴的時候鼓勵、陪伴他們,幫助他們樹立良好的練琴習慣,引導他們高效練習小提琴。這對兒童今后的發展成長都是非常有益的!
(指導老師:段婷婷)
參考文獻:
[1]王昕野. 論兒童小提琴教學中的心智技能培養[D].福建師范大學,2006.
[2]李寧.淺析家長在兒童鋼琴學習中的有效陪伴[J].當代家庭教育,2020(25):21-22.
[3]馬靜.兒童科學的練琴方法及培養途徑[J].黃河之聲,2020(05):111-112.
[4]王思瑩. 論音樂教育與兒童心智的開發[D].中國音樂學院,2019.
[5]侯雪晴.淺談少兒小提琴啟蒙教育的幾個問題[J].喜劇世界(下半月),2020(10):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