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茂樂
摘 要:達州棉紡織廠廠房位于達州市達川區南壩社區,于1958年下建立成為川東最大的棉紡織廠,由于后來社會經濟發展的轉變下,棉紡織廠破產倒閉。研究的目的在于將其打造為本區域特有的文化記憶,并滿足周邊人群交流活動的中心。廠房改造是豐富改造地的功能,提升在城市中的存在感。首先對達州棉紡織廠廠房的室內空間形式、建筑外觀進行考察,梳理空間節點了解目前廠房存在的問題及前期分析。再結合相關資料的閱讀和了解,吸取經驗來豐富社區活動中心的設計。
明確項目的定位和改造方向,對空間進行重新布局,完善功能形式,增加針對性較強的空間功能且滿足周邊居民的需求,周邊居民提供既能感受紡織歷史又具有實用性的文化中心。
關鍵詞:文化中心;工廠改造;交流空間
第一章
一、設計背景
1.國內研究現狀
與國外的大量建筑實踐相比,我國在廢舊工廠改造再利用的建筑研究實踐起步相對較晚,不同經濟發展地區的改造利用度差異較大。80年代初是我國廢舊建筑改造再利用的萌芽階段。90年代初到中期,此時期為實踐發展期,北京雙安商場由北京手表二廠改建的,對內部空間重新劃分,外部形式和細節結構的替換調整最后取得較大的成功。 90年代中期至今,該階段為全面發展階段,北京798藝術區、上海紅坊創意區等廢舊工廠改造再利用的一些實踐項目后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廢舊工廠廠房的改造、利用成了城城市發展當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2.國外研究現狀
進入20世紀90年代,外國主流建筑師的對舊廠房的改造研究實踐已成為建筑師的業務。因為歐美發達國家完善的環境保護法律和環保團體的積極響應,廢舊廠房再利用的建筑形式容易獲得群眾對環境、歷史保護的支持。美國的SOHO是商業和藝術完美結合的區域,是富有個性的、有著深刻文化內涵的商業區,是時尚的代名詞。同時經過大量的改造實踐后,建筑設計者們對于廢舊工廠及廠區改造設計再利用的方法和處理形式更熟練,大家交流總結積累下了許多的經驗。
二、達州紡織廠廠房研究現狀
1.社會背景
90年代后隨著社會進程加快,隨著城市化發展加快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在我國大中城市中心城區有部分工廠由于產業轉型等因素都退出主城區搬遷郊區,舊工業建筑失去了原有的功能而被閑置。達州棉紡織廠于1958年在政府領導下建立了成為川東最大的棉紡織廠,是我國一部分新興產業的縮影,老一輩人的記憶,但2006年在社會經濟發展的轉變下,工廠破產倒閉,廠房閑置至今。近年隨著城市發展,廢舊工廠成為了城市社區的一部分,所以通過改造廢舊工廠來滿足現代城市基礎設施實際需求。
2.改造廢舊工廠的必要性在于:
(1)社區現有環境無法滿足社區內不同年齡階段的需求。居住是住宅功能里最簡單的需求,還有休閑、娛樂、運動、觀景等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為了填補這些關鍵需求,社區活動中心應運而生。
(2)網絡時代下隨處可見的手機在手,網絡溝通。鄰里之間關系冷漠的普遍現象,所以人們需要走出自己的小空間,去與人面對面的聊天說話,是當下真正需要的。
3.廠房現狀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場地現狀老舊,與周邊環境不協調。
(2)場地閑置時間長,資源浪費,安全問題日益明顯。
三、設計的目的及意義
1.設計目的
(1)將工業廢棄地變成供市民休閑和娛樂的活動中心。營造鄰里交流的空間,拉進人們之間的距離并且保留人們對紡織廠濃厚的感情,打造一個極具幸福感和文化氛圍的活動中心。
(2)將其作為達州的工業文化的展覽地。工廠中許多機械設備,都是工業歷史的見證物。通過對它們進行改造,將其保留在原地,讓后人了解這些設備以及工藝流程情況。
2.設計意義
(1)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區居民生活環境
改造的意義在于打造一個新與舊結合的活動氛圍,保證歷史與文化的傳遞,同時能夠有效改善本區域內居民的生活環境,讓處于城市中心的廢舊工廠從無人問津的廢墟,搖身變成有特色的文化中心。
(2)激活廢舊工廠空間,增加社區活力
圍繞廢舊工廠與社區活動中心的空間關系展開,解決社區現有的問題,是為了社區居民有個滿足休閑娛樂、文藝活動、運動健身的日常生活居住的環境,激活建筑功能和社區活動,讓廢舊工廠重新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第二章
一、設計依據
《民用建筑設計通則》GB 50352-2005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14
二、設計理念
通過對當地環境進行研究,將建筑本身空間的歷史感與周邊環境的需求結合并加入本地的人文特點進行設計。將舊建筑和人文特點進行提取,進行合理的功能布局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打造一個集休閑、娛樂、交流、回顧歷史印記的空間改造設計。
三、設計思路與方法
明確達州棉紡織廠廠房的主題定位和改造方向,查閱文獻及案例,確定達州棉紡織廠廠房的改造研究思路。對于廠房改造,是將閑置的建筑空間進行重新規劃布局,了解大眾居民的需求,解決目前的實際存在問題,增加基礎設施,為居民提供一個休閑、娛樂、交流,感受工業歷史并具有現代實用的空間,滿足不同年齡層次的居民需求。
結論
達州棉紡織廠廠房雖然年代久遠,但曾是該地區地區輕工業的支柱性工業,工業歷史的見證,老一輩的回憶,里面有他們的青春與生活,以大眾需求為出發點,為他們設計一個滿足他們日常生活中休閑、娛樂、交流的空間。隨著時代發展,同時也是改善居住環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吳昊,陸峰.城市中的廢舊工廠改造研究[A].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
[2]劉美星,劉圓圓.論社區活動中心的存在必要性[B].遼寧:遼寧科技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2015.
[3]呂雪,劉原.現代化城市中社區活動中心設計的探究[A].遼寧:遼寧科技大學,2020.
[4]龐國明.淺談城市舊廠房的改造利用.廣東:廣州市越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2014.
[5]常明.淺議某小型社區活動中心建筑設計[A].山西:山西省建筑科學研究所.2019.
[6]黃玢瑤,李朝暉.基于空間互動體驗的社區活動中心設計研究[A].西南交通大學建筑與設計學院.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