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飛
摘 要:伴隨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為了縮小城鄉之間的文化差距,提升人民的文化素質水平,開始在農村地區推廣公共圖書館,本文通過分析農村地區公共圖書館的發展現狀,并且提出在農村地區建設公共圖書館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文化素質;農村地區
引言
通過建設共圖書館可以為人們提供學習的公共場所,可以提升人們的綜合素質,為人們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增進文化交流,人們在公共圖書館中可以找到需要的資料信息,為人們提供文化交流的渠道,在農村地區建設公共圖書館,可以將農民的整體文化素質進行有效提升,同時加強了社會文化的發展進度。
一、在農村地區建設公共圖書館的意義
1.增強基層圖書館建設,提升鄉村文化建設
在農村地區加強公共圖書館的建設。農村地區與城市相比,可以提供群眾使用的公共文化設施較為匱乏,公共圖書館和閱讀室等場所較為稀少。伴隨我國開展建設美麗鄉村活動,各個地區的農村面貌各開始煥然一新,豐富了公共文化設施等基礎配置,不僅配備了公共健身設施,而且建設了有關的公共圖書館、文化學習室、農家書屋等基層文化設施。基層圖書館的建設可以有效提升農民的文化水平,保障地區性的優秀文化不會消失,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鄉村文化作為我國文化資源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非物質文化財產的一部分,需要利用一定的載體進行保存,確保其可以一直傳承下去。所以,需要對農村地區的公共圖書館加強建設,不但可以推進鄉村振興建設,達到鄉村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還可以提升村民的整體文化素質,提升農村地區的精神文明建設,這對創造具有文化特色的新農村具有重要意義。
2.促使公共服務可以均等化發展
目前,我國農村地區的公共服務相比于城市的建筑設施具有較大的差距,這主要體現在教育教學、文化水平、醫療保障等方面,所以,在農村地區建設公共圖書館,可以縮小城鄉之間的精神文化差距,通過對農民的精神世界進行豐富,促使城鎮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朝著均等化的方向發展,繼而可以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的統一。
3.推進農村經濟持續發展,引導勞動力回流
想要開展精準扶貧工作,首先要提升農村居民的文化素質水平,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意識。所以,需要在農村地區建設公共圖書館,農民通過閱讀相關的科技資料,可以不斷擴大自己的視野范圍,為其通過脫貧方法,幫助農村建設致富道路。公共圖書館可以推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并且在建設新農村等方面發揮顯著的作用,依據一村一行業、一村一品行的建設思路,將村莊周邊的發展要素進行充分挖掘,形成優勢對比,繼而為其提供針對性的文學服務,幫助村莊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公共圖書館還可以為青壯年的農民提供就業幫助,為其提供就業培訓內容,指導其進行科學就業,將他們在生產生活中的錯誤觀念進行改善,提升農民的勞動效率,為其創造良好的生活質量。
4.提升農民的民主權利意識
由于農村居民的生活環境較為封閉,因此缺乏民主權利意識,這對他們的政治參與度造成了一定影響,農民一旦缺乏民主權利意識,就不能將基層民主自治進行實際應用。所以,基層政府部門應該不斷增強農村居民的民主權利意識,不僅需要引導農民的政治思想,而且需要提高農村居民的文化素質,促使他們對民主權利產生正確的認識,通過建設基層公共圖書館,可以將館藏文獻和信息數據庫的優勢將進行充分發揮,通過舉辦閱讀紀念周、教學專題活動等方式,有利于提升農民的政治素養,與此同時,相關部門需要采取相關的引導工作,確保基層民主自治制度可以有效執行。
二、農村地區建設公共圖書館的有效策略
1.樹立城鄉公共圖書館均衡發展意識
通過加強城鄉圖書館發展一體化的建設,在農村地區建設公共圖書館的過程中,需要樹立城鄉發展一體化的建設意識,保證城市和農村地區的基礎公共服務設施可以朝向均等化的方向發展,將其覆蓋到我國的各個地區,通過分析城鄉共同發展目標,綜合不同鄉村的文化資源需求,對農村圖書館的建設位置進行科學選擇,并且需要配置相關的配套書目。首先,需要對行政區域內建設公共圖書館和文化站制定建設規劃,然后由相關部門對其可行性進行研究,并且需要建立長期有效的管理制度,不僅要為所有的居民提供服務,而且需要防止出現重復建設的情況,促使鄉鎮地區的公共圖書館可以得到最大化的價值利用。所以,在公共圖書館在規劃初期需要對當地的特色文化進行充分調查,根據村民的實際需求,購買相關的書籍資料,為其生產生活提供有效地幫助。
2.提升農民的綜合文化素質
由于農村地區的發展資源較為有限,我國前期的教育資源較為緊缺,導致我國農民的文化素質相對較弱。農村經濟的發展問題與我國整體的市場經濟價值具有直接的影響,現在農村的現代化發展步伐較慢。目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主要體現在農村地區,所以,鄉村地區必須增強新農村的人才團隊建設,不斷提升農村居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加快農村文化的發展進度,使農村地區展現出新的精神面貌,對支持鄉村地區的人才建設。當地的政府部門可以不斷推進建設鄉村文化的有利政策,幫助農民建設良好的鄉村文化,為農村地區提供相關的公共文化產品,提升公共服務質量,進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基層公共圖書館的建設,發揮公共文化機構對農村精神文明的輻射作用,同時增強基層綜合性文化內容的建設,實現鄉村兩級公共文化服務的全面覆蓋,提高基礎文化的服務性能,在農村地區推動全民閱讀活動,不斷提高當地居民的科學文化素養。
3.增加農村公共圖書館的資金投入
當地的政府部門應該針對農村地區的發展狀況,對當地的文化資源加大扶持力度,不僅需要加強農村地區公共圖書館地建設,而且在農村地區發展特色產業進行招商引資的過程中,積極鼓勵當地的企業參與農村公共圖書館的建設,并對企業給予一定的政策。在農村地區家建設公共圖書館,應該將政府部門作為主導,利用相關的市場化運作機制,但是需要放置其成為營利性機構。除此之外,政府部門需要針對地方的發展特色,探索出符合現代農村公共圖書館的財政管理模式,增加資金投入,繼而可以有效推進農村地區公共文化項目的發展。
4.建立共享機制,增加高校與鄉村之間的文化交流
現在,高校與鄉村地區之間的交流活動正在逐漸加強,并且已經成為建設農村公共圖書館一種新型模式。由于高校具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和人才優勢,所以在其在農村的幫扶工作中發揮一定的作用,例如,部分大學圖書館對當地的農村地區開展有關的定點幫扶活動,出了為其定期捐贈書籍以外,還會舉辦有關的講座活動,幫助鄉村地區圖書館管理人員提升自身的業務技能,像是圖書分類管理、圖書流通服務等技能。除此之外,部分大學的圖書館通過與當地其他更高效的圖書館進行聯合,對當地農村的基層教育和公共圖書館的發展狀況進行深入調查,并且根據調查結果,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設策略,有效促進農村公共圖書館建設進度,通過捐贈有關的書籍資料,充實當地村鎮圖書館的館藏資源。高校通過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圖書館進行實習,促使大學生對基層圖書館具有更深刻的了解,高校圖書館在農村地區開展實踐活動,將高校優質的教育資源分享給了農村地區,采取信息共享,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農村公共圖書館的資源不足、人才稀缺、管理經驗匱乏等問題。同時,高校應該積極聯系農村公共圖書館,提升其管理質量,開展相關的社會服務,也可以促進高校自身的發展進度,達到雙贏的目的。
5.與當地中小學增加合作
在農村地區建設的公共圖書館,其中最大的受益群體就是當地的中小學生,所以,圖書館應該增強自身的宣傳工作,加大文化知識的推廣力度,通過與當地中小學校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一同舉辦有關的活動,例如知識講座、技能比賽等,為中小學生推薦館內的收藏作品,吸引他們到圖書館進行自主閱讀,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除此之外,農村的公共圖書館還應該建造長效管理機制,擴大與中小院校的合作范圍,充分發揮公共圖書館的。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增強農村地區公共圖書館的建設水平,可以促進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建設,同時提升農村居民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胡忠富.城鄉一體的公共圖書館建設與服務策略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9(04):121-122.
[2]王博,安玉潔,李朝霞.高校圖書館助力農村文化建設策略探索:以河北工程大學圖書館為例[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1):122-123.
[3]王文彬.淺析文化扶貧與農村圖書館建設途徑[J].山西農經,2019(03):39-40.
[4]劉慧南,劉長發.圖書館服務農村基礎教育初探——以哈爾濱師范大學圖書館為例[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8(05):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