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怡/WANG Xinyi, 肖榮美/XIAO Rongmei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 北京100191)
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下的關鍵基礎設施、新型應用模式和全新工業生態。通過人、機、物的全面互聯,工業互聯網實現了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連接,將推動全新工業生產制造和服務體系的形成。近年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工業互聯網的發展。2020年,工業互聯網被正式納入“新型基礎設施”范疇。伴隨著各項改革的深入推進,工業互聯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隨著資本市場各項改革的深入推進,戰略層面“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整體導向愈加顯現。科創板的推出和創業板注冊制改革都為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的創新發展提供了融資新渠道。作為新一輪信息通信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產物,工業互聯網不僅對未來產業的發展起到了支撐作用,還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注入了新動能。作為典型的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工業互聯網不僅需要產業和技術的創新支持,更需要龐大的資金持續為產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本文中,我們嘗試從工業互聯網企業的邊界探討入手,并從上市企業和非上市企業的角度,梳理中國工業互聯網企業的整體投融資情況。
(1)工業互聯網產業范圍界定。
自“工業互聯網”這一概念被引入中國以來,產業界一直廣泛討論其邊界和范圍。有些認為工業互聯網與智能制造、工業自動化等在產業范圍和邊界上高度重合,有些則認為工業互聯網主要是指工業軟件產業。2020年年初,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了《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報告(2020年)》[1],首次從經濟核算的角度對工業互聯網產業范圍給出了清晰的界定。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主要包括工業互聯網網絡、工業互聯網平臺與工業軟件、工業互聯網安全、工業數字化裝備、工業互聯自動化5大產業。此后,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發布的《中國工業互聯網投融資報告(2019)》以此為基礎,從投融資活動監測的目的出發,進一步將工業互聯網產業范圍細化為工業智能設備、工業自動化與邊緣計算、網絡和標識、平臺、工業軟件及應用程序(APP)產品、安全、相關服務7類[2]。
(2)工業互聯網企業范圍界定。
由于目前并沒有官方的統計數據,本文中,我們綜合借鑒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報告》和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發布的《中國工業互聯網投融資報告(2019)》,并結合工業互聯網的特色,將工業互聯網企業界定為“能夠為非個人用戶提供工業智能設備、工業自動化與邊緣計算、網絡和標識、平臺、工業軟件及APP產品、安全及相關服務的企業”,具體如圖1所示。目前,市場中領先的工業互聯網企業均為上市企業,例如海爾、徐工、三一重工等。除此之外,在一些細分領域中,也逐漸涌現出了一些創新活躍的初創企業。因此,綜合考慮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的發展現狀和數據的可獲得性,本文中,我們將以上市企業和非上市企業分別作為研究對象,從投融資的視角觀察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的發展情況。
(1)工業互聯網上市企業整體表現。
根據上文確定的企業范圍,并結合對萬德、同花順等數據庫中工業互聯網板塊企業的交叉比對和主營業務甄別,截至2020年9月30日,我們共遴選出146家工業互聯網上市企業。從上市時間來看,2019—2020年是工業互聯網企業上市的活躍期:2019年新增上市企業23家,2020年1—9月新增上市企業25家。從板塊分布來看,如圖2所示,上市企業在A股的各個板塊均有分布,其中在創業板和科創板上市的企業共計82家。與此同時,科創板已經成為中國工業互聯網企業融資最重要的渠道。從融資規模來看,2020年1—9月,35家工業互聯網企業通過首發、增發、配股等方式,累計融資規模已超過440億元人民幣。從區域分布來看,上市企業多集中在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北京、廣東、江蘇、浙江、上海的工業互聯網上市企業最多,體現出工業互聯網與經濟發展的高度正相關性。從企業類別來看,提供相關服務的企業多達36家,工業自動化企業共34家,工業智能設備企業共25家。由此可見,工業企業仍然是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主體。
(2)工業互聯網領域創投活動整體情況。
中國工業互聯網領域的創投活動較為活躍。如圖3所示,2020年1—9月,通過對初創企業公開的融資事件和投融資金額進行整理,我們共追蹤到302家企業的318次投融資事件,累計投融資金額超過310億元。由于受到疫情影響,2020年1—5月融資事件數量下降幅度超過30%。從2020年7月開始,雖然中國工業互聯網領域的創投活躍度逐漸回升,但是仍然沒有達到2019年同期水平。在輪次方面,有53.5%的事件處于A+輪及以前,這說明中國工業互聯網的初創企業相對比較活躍。在領域方面,提供相關服務的企業占比最多,其中以解決方案提供商和技術服務供應商為主,安全、工業軟件及APP、網絡與標識領域的初創企業數量相對較少。在地域分布方面,創投活動較為活躍的地區仍然以東部地區為主,其中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最為活躍[3]。

▲圖1 工業互聯網企業的邊界和范疇

▲圖2 中國工業互聯網上市企業的板塊分布
(1)科創板成為中國企業上市融資的主要渠道。
如圖4所示,從企業上市的時間分布來看,工業互聯網上市企業的數量從2019年開始激增,并且多數企業在科創板上市。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宣布,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并實施試點注冊制。自2019年1月起,證監會和上海證券交易所圍繞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推出了多項管理文件和配套細則。2019年4月初,相關制度體系基本搭建完成。2019年6月13日上午,科創板宣布開板,并在同年7月22日正式開市。科創板支持的重點領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等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互聯網作為新型基礎設施、新模式、新業態,其覆蓋范圍涵蓋了科創板支持的重點產業。自2019年3季度以來,已有37家企業通過科創板上市,占到了新上市企業總量的八成,同時相關企業的累計融資金額已超過200億元,總市值突破了4 000億元。可以說,科創板已成為中國工業互聯網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不僅拓寬了企業的融資渠道,還提升了企業的融資效率。在科創板的帶動下,支撐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加速建立,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進一步彰顯。
(2)工業互聯網創業創新集群化發展趨勢明顯。
工業互聯網發展水平與制造業和信息化發展水平、要素市場的資源配置能力、資金人才要素的保障能力等密切相關。這一特點在中國東部經濟發達地區表現得尤為明顯。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發布的《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成效評估報告》也指出,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整體存在“東強西弱”的格局。對工業互聯網領域投融資活動的分析,也能夠印證這一點。目前,上市企業和初創企業主要集中在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并且占比超過七成。這主要得益于:(1)相關地區的產業基礎好,企業轉型發展的意愿和積極性較高;(2)當地主管部門的度重視很高。圖5給出了中國主要省市工業互聯網初創企業的融資事件數量。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廣東、上海、江蘇不僅是工業互聯網企業活動中最為活躍的省市,還是國家區域一體化重點戰略的核心省市。這些省市對周邊地區發展的賦能帶動作用不斷凸顯。由此可見,工業互聯網發展已經呈現出明顯的集群化發展的趨勢。以長三角地區為例,從獲得融資的創投企業數量上看,盡管上海、江蘇、浙江單獨一省(市)的數量仍不如北京和廣東,但與京粵兩地在區域內的絕對主導地位相比,長三角地區各省市之間工業互聯網創業創新活動的活躍程度相差不大。2020年年初,江蘇、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簽署戰略協議,著力推動長三角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開放,長三角地區的各類優勢必然會不斷強化,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高地的地位也將進一步夯實。

▲圖3 2020年1—9月中國工業互聯網初創企業融資事件數量

▲圖4 中國工業互聯網企業上市年份及數量(截至2020年9月30日)
(3)“明星企業”的融資能力不斷增強。
隨著工業互聯網創業創新活動的日趨活躍和資本關注度水平的不斷提升,一批“明星企業”逐漸涌現,企業融資能力持續增強。2019年,三一集團孵化的樹根互聯公司獲得了5億元的B輪融資,創下工業互聯網企業融資金額的最高水平。2020年以來,一些“明星企業”實現上市。例如,作為工業互聯網安全領域的行業龍頭,奇安信于2020年7月22日在科創板首次公開募股(IPO),上市當日累計融資超過50億元。與此同時,一些新的“明星企業”也正在涌現,如表1所示。例如:海爾孵化的卡奧斯物聯在已累計獲得11.5億元融資,其中A輪即獲得9.5億元,創下了工業互聯網企業A輪融資的新紀錄;浪潮云在2020年3月和8月獲得了超過2億元的融資。業界普遍認為,工業互聯網是最有可能誕生“獨角獸”企業的領域之一。
(4)不同類型的投資機構關注的領域各有側重。

▲圖5 2020年1—9月中國主要省市工業互聯網初創企業融資事件數量

表1 2020年1—9月獲得兩輪及以上融資的企業案例
隨著工業互聯網熱度的不斷提升,各種類型的投資機構也開始進入這一領域。與早年的觀望態度相比,2018年“工業富聯”30多天快速上市的事件,開始讓更多的資本方關注并進入這一領域。2019年以來,大型的投資機構都開始在相關領域進行布局,例如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騰訊投資、國際數據集團(IDG)資本等。一些原本活躍于智能制造的中小型投資機構也將投資范圍延伸至工業互聯網領域,例如金沙江創投、達晨資本、源碼資本等。此外,一些政府投資產業基金也開始布局工業互聯網,例如中國互聯網產業基金、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等。目前,市場中對工業互聯網領域進行布局的各類投資機構的數量已超過100家,不同機構間的投資邏輯也存在差異。對于風險投資,由于具有資金、人才等方面的綜合優勢,大型機構在工業互聯網全領域都展開了積極布局,例如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騰訊投資、IDG資本;中小型的機構則更加聚焦自身更加熟悉的領域,例如,達晨資本重點投資工業軟件,金沙江資本主要偏向智能制造等。對于產業投資,一些大型龍頭企業綜合考慮到各自在未來產業的布局、承擔的戰略任務目標等因素,主要圍繞相關業務或產業鏈進行布局,紛紛成立了投資公司,通過資本運作的方式擴展業務版圖和提升在產業生態中的位置。
通過對工業互聯網整體投融資情況的分析,我們發現了中國產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現象和問題。
(1)各地區之間“不均衡”的現象普遍存在。
正如上文所述,工業互聯網投融資活動呈現出明顯的“不平衡”現象。東部地區企業的融資活動比較活躍。除四川和重慶外,西部地區企業的融資能力和創業創新水平明顯處于弱勢。這種“不均衡”屬于正常現象,這是因為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本身就是經濟和產業發展水平的一種客觀反映。從供給側看,工業互聯網的創新發展需要依靠龍頭企業的牽引來實現。京滬粵等省市在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形成了眾多產業規模大、資源配置能力強、要素保證程度高的龍頭企業,自然具有先發優勢。從需求側看,由于經濟活躍水平更高、行業涵蓋的范圍更廣,很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能夠首先感受到最前沿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沖擊,因此企業接受新興技術的渠道更加暢通、意愿更加強烈。這為工業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創造出優越條件。盡管這在當前發展階段屬于正常,但地區間“不均衡”的現象要引起重視。持續提升中西部地區的創業創新水平,應成為下一步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2)短板領域的創業創新水平仍然不夠活躍。
由于工業互聯網是制造業和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深度融合的產物,具有極強的融合屬性,在兼具相關領域的發展優勢時,也自然地“繼承”了其發展的短板。以工業軟件及APP為例,長期以來,中國工業軟件尤其是高端軟件主要依靠進口。國內市場的占有率靠前的企業產品主要以國外巨頭廠商的產品為主。這些巨頭企業的產品由于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不僅功能完備,而且操作便捷,極易使企業形成使用“慣性”。這種“慣性”也在工業互聯網的投融資活動中也存在。通過對300余家創業企業的分類分析,我們發現,從事工業軟件及APP產品創業的企業僅占6.3%,是7大領域中除網絡與標識外,創新最不活躍的領域。我們認為,除了“慣性”導致新產品的市場前景不明之外,安全可靠的工業軟件及APP產品的產生均需要較大規模的資金投入和較長時間的試驗驗證以及演進升級。這些都使得企業在進入工業軟件及APP行業時,面臨著較高的門檻。因此,如何進一步激發在工業軟件及APP領域的創新活力,也是下一步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工作重點。
(3)資金供需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仍然普遍存在。
在從事工業互聯網投融資相關工作的過程中,通過對大量的企業和投資機構的調研,我們發現,信息不對稱會導致資源配置不及時和低效率問題。雖然一些企業擁有競爭力比較強的產品,但是由于對工業互聯網的了解程度仍然不高、疊加工業互聯網短期的市場回報率不明朗等因素,想要獲得融資的工業互聯網企業往往無法匹配到專業化的投融資機構。而對于投融資機構來說,由于此前重點投向2C領域,幾乎不涉及2B領域產業鏈上的相關企業,在尋找投資標的時,“廣撒網”的現象十分突出。因此,如何提升資金供需雙方的匹配水平,也是下一步工作的重點。
通過對中國上市企業和非上市企業投融資活動的綜合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在當前資本市場中,工業互聯網是各方資本關注的重點領域之一。自2020年1月以來,雖然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中國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投融資活動強度有所減弱,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逐漸復蘇,上市工業互聯網企業的數量正在逐漸增加,非上市企業的創投活動強度也有所回升。通過對投融資活動的分析,我們發現中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問題,例如創新活力不強、資金供需信息不對稱等。整體上看,中國工業互聯網蓬勃發展的局面已經形成。在未來,中國要繼續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廣行業應用、著力突破核心技術短板等,也要更加重視產業生態的建設,還要吸引更多的金融機構加入到產業生態中,以加快形成可持續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