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辰嬌
(河鋼邯鋼大型軋鋼廠,河北 邯鄲 056000)
現階段軋鋼生產技術得到發展和完善,但由于鋼材需求量日益增大,對產品質量要求較高,在軋鋼生產過程中,出現了力學性能較差的問題。國外根據相關檢測標準,確定重軌制造工藝的幾何尺寸,測量重軌表面缺陷的深度,通過超聲波檢測法,對軋鋼重軌進行跟蹤,以此確保重軌跟蹤的檢測精度和效率,同時,也要對軋鋼表面進行檢測,檢測過程中以機器視覺理論為基礎,對其進行視覺感知的跟蹤行為。國內傳統軋鋼生產技術為熱連軋和低溫軋制,通過不銹鋼生產的爐卷軋機,實現連鑄工序的熱銜接,交叉融合軋鋼生產的工藝流程,挑選合適的焊接用原材料,對熱裂紋的幾率進行控制,避免軋鋼異型坯等缺陷[1]。在以上理論的基礎上,對軋鋼重軌跟蹤與自動化二級系統軋鋼生產技術進行研究,對生產工藝進行優化。
利用計算機網絡,對軋鋼重軌進行動態跟蹤,將重軌質量管理帶入現代化網絡,使跟蹤效果更加準確完善。首先建立軋鋼重軌質量動態跟蹤網絡,在煉鋼站、軌梁站和初軋站構建局城網,采用MODEM,使局域網與中心網絡進行通訊,利用電話線,對動態跟蹤數據進行文件傳輸。動態跟蹤的生產線如下圖所示。

圖1 軋鋼重軌動態跟蹤生產線
如上圖所示,對轉爐熔煉和轉爐鑄錠進行檢查,記錄質量數據,具體包括轉爐、鑄錠、平爐熔煉及平爐鑄錠等數據。工藝參數追蹤方面,包括LF爐、VD爐、異型坯等參數,對跟蹤數據進行低倍檢驗,記錄初軋模塊均熱情況,對鋼坯剪斷、火焰處理過程、加熱爐作業過程進行跟蹤,統計成品檢查和重軌再加工的記錄卡,做到生產工藝過程的可追溯性,將初始工藝至軋鋼重軌實現全過程,都納入計算機網絡中[2]。然后對重軌初軋及軌梁等數據進行采集,完成數據錄入后,按照指定周期向中心網絡傳輸數據,實時監控軋鋼重軌的坯料情況和軋制狀況,跟蹤煉鋼冶煉過程中的各項工藝數據。對采集數據進行預處理,根據統計判別法,對工藝數據參數進行鑒別。由于軋鋼重軌過程相對穩定,因此會出現采集數據過多的情況,利用拉依達準則,對誤差數據進行剔除,根據軋鋼重軌的數據特點,將重軌軋制力作為分段標準,對跟蹤數據進行分段,選取相近的軋制力,將其作為同一工況的跟蹤數據,剔除不同工況的跟蹤數據。由于軋鋼重軌軋制工廠存在噪音,因此,要對跟蹤數據進行去噪,采用三點線性滑動平滑,對跟蹤數據的點數進行擬合,消除跟蹤數據中的高頻噪聲。最后對重軌軋制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由于這種工藝參數的測量值單位不一致,因此要將信號度量標準化,對追蹤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壓縮處理不同工藝參數,使每一個追蹤數據都具有同等的表現力,將所有數據的標準差均變成1,使追蹤數據能夠真實反映軋鋼重軌工藝的變化情況。至此完成重軌工藝的動態跟蹤。
要根據實際的工程情況,采用網格控制的基本方式,這樣的基本控制形式,能夠對連接電纜帶來的消耗進行良好的減少,同時,需要對單機架進行相應的調整,改為利用手動進行合理的微調。在機架之間采用一種微張力的基本方式,對整個系統的自動部分進行合理高效的控制,軋鋼的表面要根據實際的生產需求,進行實時的修改以及設定。對于軋機重軌的基本正反控制,應該使用正反爬行控制的基本方法,這樣進行潤滑等連鎖的基本控制過程中,應該對整個系統進行報警機制的設定,在啟動以及停車過程當中,能有非常明確的提示,促進系統運行的高效能。
對于軋鋼的自動化控制,采用的基本方式是兩級自動化的控制系統,系統的每一項功能都要進行合理的考慮,對于控制信息以及系統狀態的基本功能,都要根據實際的需要,利用各自的傳動網、監控網以及分布的I/O網進行合理交換,通過這樣的基本網絡交換方式,提升軋機系統的管控效率,三級通訊的基本方式也得到了很好運用,實現并連接,形成一種非常合理高效的計算機系統,集合了集中管理以及分散控制的機制,同時,能夠實現并運行算以及對資源進行合理共享的目的。
對軋鋼重軌工藝進行動態跟蹤,為二級系統軋鋼重軌生產提供全面指導,及時發現生產過程中的異常波動情況,具體生產技術如下。
對軋鋼胚料進行成分控制,實現胚料準備和異型坯加熱。首先對軋鋼胚料進行選取,將連鑄板坯作為軋鋼重軌的坯料,其中連鑄板坯要進行擇優選擇,根據鋼板的力學性能和軋機的生產率,對軋鋼胚料的成材率進行判斷,確定坯料長寬和厚度的具體尺寸。尺寸控制過程中,在保證壓縮比的基礎上,減少軋鋼異型坯料的厚度,長度應接近坯料的最大允許長度,同時盡可能增大軋鋼胚料的寬度。胚料成分方面,應滿足二級系統軋鋼的高強度要求,同時具備焊接性能和低溫韌性等特征,重軌胚料化學成分選取偏析元素,相比普通鋼板,應降低C和Mn的含量,利用Mo元素補償胚料的強度損失,對中心偏析元素進行控制,提高鋼的淬透性和耐腐蝕性。根據低合金高強度的理念,降低胚料的S含量,提高二級系統軋鋼胚料的硬度,使胚料形成滲碳體和固溶體,提高胚料熱加工性能[3]。
對軋鋼坯料進行清理,將胚料放置在常溫環境中,對其進行火焰清理和機械加工清理,利用風鏟和電弧,對胚料表面的砂輪進行研磨。然后加熱胚料,提高二級系統重軌軋鋼的軋件塑性,異型坯在加熱過程中,將加熱溫度控制在1150℃~1300℃,均勻擴散胚料中的化學成分,根據二級系統軋鋼的材料,設置軋鋼的軋機效率,避免生產過程中的斷輥事故[4]。利用連續爐對重軌軋鋼胚料進行加熱,對加熱爐的溫度進行控制,當異型坯出爐溫度高,二級系統軋鋼的穩定性會有所增加,因此要將加熱爐的溫度設定為上限,合理分配負荷,充分利用連續爐的高溫條件,將壓下量集中在前幾臺機架上,對軋鋼的板形和厚度精度進行調整,從而保證重軌在安裝與使用當中更安全。至此完成二級系統軋鋼胚件的加熱。
對加熱后的軋鋼胚件進行冷卻,利用自動化軋線,將二級系統鋼胚制成帶鋼成品。利用冷卻水和氧化膜,控制軋鋼胚件變形程度,根據生產規格的比例,將軋制件的變形程度降到最低,使軋鋼胚件一直處于適宜的冷卻溫度,結合生產節奏加大冷卻水量,對軋鋼胚件進行冷卻。選取熱軋的工藝方式,利用自動化軋線,對二級系統鋼胚進行軋制,選取熱電耦高溫計,對軋制溫度進行測量,確定鋼胚冷卻水的流速。然后液壓控制軋制壓力,對液壓缸的伸縮距離進行反饋,實時控制二級系統鋼胚的板型,通過X射線計算鋼胚厚度,利用CCD圖像傳感器,對計算厚度進行檢測,根據厚度差值,對前軋機軋輥進行抬高和下降操作[5]。由于軋線的高溫環境,鋼胚會進行氧化處理,在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鐵皮,因此在精整前要去除氧化鐵皮,利用高壓水的機械沖擊力,使鋼胚通過一對旋轉軋輥的間隙,使鋼胚長度得到增加,同時減小了材料截面,以此去除鋼胚的氧化鐵皮。
對軋制完畢的鋼胚進行精整,根據二級系統軋鋼的鋼種,選取低合金鋼的精整工藝。對軋后鋼胚進行自然冷卻,利用畫線標識的方法,對鋼胚尺寸進行矯直和翻鋼,使二級系統軋鋼鋼板產生卷曲,減小板帶之間的空隙。熱檢卷曲機,對軋鋼的卷曲機構進行PLC控制,通過PLC確定板帶所在位置,將熱信號轉換成電信號,利用電動機帶動卷筒高速旋轉,控制卷曲機,完成二級系統軋鋼的精整。最后降低軋制力,在熱連軋機表面噴涂潤滑物質,使二級系統軋鋼表面形成油膜,降低鋼材磨損,并通過液壓設備推動卸卷小車,卸出鋼材。至此完成自動化二級系統軋鋼生產。
將此次重軌軋鋼生產技術工藝與傳統技術工藝進行對比實驗,比較兩種技術工藝生產鋼材的抗拉強度。重軌軋鋼板的生產規格為8mm,本次重軌軋鋼胚料具體成分如下表所示。

化學成分 含量 化學成分 含量C≤0.10 S ≤0.003 Si ≤0.40 Cr 0.30~0.40 Mn ≤1.25 Mo ≤0.05 P≤0.020 Nb ≤0.05
生產過程中主要實驗設備如下表所示。

表2 主要實驗設備
分別對兩組實驗生產的軋鋼板進行拉伸性能檢測,沿軋鋼板縱向分為頭部、中部1、中部2及尾部,記錄不同位置的抗拉強度,實驗對比結果如圖2。

圖2 實驗對比結果
如上圖所示,本文生產技術下的重軌軋鋼抗拉強度,要高于傳統生產技術,兩組實驗的平均抗拉強度分別為567.7MPa、544.6MPa,相比傳統生產技術,此次技術抗拉強度提高了23.1MPa,生產的重軌軋鋼板力學性能更加穩定。
針對傳統生產技術下重軌軋鋼抗拉強度差的問題,提出一種自動化二級系統軋鋼生產技術,并驗證了此次技術的可行有效性。在今后的研究中,會針對軋制技術建立技術規程,為生產更高級的重軌軋鋼板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