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灝生
(甘肅省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甘肅 蘭州 730000)
甘肅省礦產資源相對豐富,具有礦種多,共伴生礦床多、組分復雜,利于礦產資源綜合利用,重要礦產地集中度高的特點。全省有色金屬礦產優勢明顯,能源礦產、貴金屬礦產具有潛在優勢。近幾年來礦業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冶金有色、能源等支柱性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礦業已成為甘肅省的高貢獻率行業,礦業經濟對甘肅省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1]。
甘肅省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示范工程項目是根據國土資源部和財政部相關文件要求進行專項資金申報立項的示范工程項目。甘肅省共獲得中央財政專項資金補助的示范工程14個(見表1),總計劃投入資金165930.39萬元,其中獲得的中央財政專項補助資金為12865萬元,企業自籌資金為153065.39萬元。甘肅省運用新技術、采用新工藝加強貧礦、共伴生礦和尾礦等資源綜合利用開展的示范工程項目中,各承擔項目建設的礦山企業通過生產工藝改造和技術研發,提高礦山生產采選的“三率”指標,盤活了礦山資源總量,增加了資源開發利用效益,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源損失和浪費,有效的減輕了環境污染。既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也起到了很好的社會效應、環保效果,取得了較好的示范效應。
窯街煤電集團有限公司油頁巖煉油示范工程項目采用了國內自主知識產權的SJ-Ⅳ低溫干餾方爐技術,該技術在低溫干餾領域中共申請了二十三項國家發明專利。經應用證明,具有設備布置簡單,油頁巖處理量大、油回收率高等特點,目前在國內同類型礦山推廣應用,該項目的實施對共伴生油頁巖資源綜合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窯街煤電集團公司海石灣煤礦為瓦斯與CO2突出礦井,是全國重點監控的45對礦井之一。為了實現礦井安全高效開采,必須先開采油頁巖,釋放煤層氣。目前該示范工程已全部建成投產,產生了顯著的示范效應:一是有效盤活大量資源。該項目全部建成以后,使煤炭開采過程中共伴生的油頁巖資源成為有較高利用價值的原料。窯街煤電集團公司加大開采力度,可對以前放棄不采或盡量少采的油頁巖資源進行大量開采,從而有效盤活集團公司轄區油頁巖資源1.67億噸,年開采量約100~140萬噸左右。同時,通過開采煤一層油頁巖,有效解放煤二層煤柱,實現煤二層連續開采,大量回收在以往開采過程中難以回收的煤炭資源,提高煤炭資源回采率;二是實現了共伴生資源及工業廢棄物的循環利用。通過該項目的實施,將共伴生油頁巖資源轉換為寶貴的石油資源,實現了新型資源的開發利用;同是煉油產生的尾氣成為新建成的礦井瓦斯與煉化尾氣發電機組的燃料,煉油產生的半焦、廢渣做為窯街劣質煤熱電廠鍋爐燃料被充分利用,電廠產生的粉煤灰、燒變巖又可做為復合水泥、免燒磚的添加劑,從而形成了工業廢棄物循環利用的循環經濟發展格局;三是發揮了較好的技術示范作用。該項目采用國內自主知識產權的SJ-Ⅳ低溫干餾方爐技術,技術成熟,實際運行效果良好。該技術在低溫干餾領域中共申請了二十三項國家發明專利,具有設備布置簡單,油回收率較高等特點,目前在青海、新疆等地區被廣泛推廣使用;四是經濟效益良好。工程建設完成進入試生產階段以來,已累計處理油頁巖120萬噸,生產頁巖油6.26萬噸,實現銷售收入2.504億元,上繳利稅3405.44萬元,經濟效益明顯;五是社會效益顯著。通過該項目的實施解決了煤礦開采中排放堆存礦產廢棄物對環境污染的問題,同時安置了就業人員260人,并利用煉油產生的尾氣與井下瓦斯氣體混合進行發電,實現了煤礦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的閉路循環,社會效益顯著。
紅沙崗一號井特厚煤層高效開采示范項目,具有很好的示范效應。根據項目建設完成后幾個月以來的試生產階段運行情況看,采用大采高綜采時采煤工作面回采率達到了93%以上,比分層綜采回采率提高了5%,比放頂煤綜采回采率提高了8%。總計應用大采高綜采的技術將比分層綜采多開采出煤炭432萬噸,比放頂煤綜采多開采出煤炭691.2萬噸。按目前煤炭產品價格300元/噸計,大采高綜采技術相對其他兩種采煤方法增加產值分別為12.96億元、20.74億元;產品成本若按188元/噸計算,則能分別增加利稅4.8億元、7.7億元,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表1 甘肅省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示范工程項目表
紅沙崗一號井特厚煤層高效開采示范項目采用的煤礦大采高綜采技術具有一次采全高、提高煤炭回采率、自動化程度高、回采巷道少、安全性好、采礦效率高的優點,在煤層地質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大采高綜采技術的應用前景將十分廣闊。此前該技術在甘肅省還未見應用,太西煤集團民勤實業有限公司紅沙崗一礦在甘肅省首次應用此技術,將會在甘肅省煤炭行業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1)示范工程項目建設時,配套的選礦工程應該與礦山產能匹配,如果選礦系統提前建成將面臨沒有原料的局面,造成新建系統閑置,維護成本高。建設進度計劃應根據礦山開發實際情況編制,礦山改造工程及礦權辦理實際進度與原計劃相比嚴重滯后,造成示范工程進度雖再三調整,但仍然無法按計劃實施完成。原因在于對項目建設重視程度不夠,進度計劃安排不夠慎重。
(2)個別示范工程項目因處高海拔地區,自然條件惡劣,極端天氣頻發,工程建設環境及職工生存環境惡劣,項目建設施工期較短、工程進度很難保障。或因位于少數民族地區,建設過程中因征地、環保等問題受到干擾,造成了建設進度延誤。建議在項目實施方案審查時,適當放寬此類工程項目的建設期限。
(1)甘肅省礦產資源存在富礦少、貧礦多的特點,多數礦山共(伴)生礦較多且礦石難選冶。甘肅省在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方面總體水平仍然較低。全省近一半的煤礦、銅礦礦山開采回采率無法達到“三率”最低指標要求[2],接近五分之四的鐵礦選礦回收率達不到最低指標要求。
(2)國內外礦業市場低迷,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的推廣與應用受市場因素影響較大。大環境為全國地質勘查投入持續減少,我國地質勘查投入自2012年達到峰值1297億元以后,逐年呈下降趨勢(圖1)[3]。同時因大力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對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內礦業權進行扣除式退出和清理整頓等原因,全國地質勘查和礦山生產開采投入的內在動力明顯下降。隨著礦業經濟長期低迷及行業整體投入的缺乏,礦山企業進行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的投入也受到影響。

圖1 2007~2017年我國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3)想要切實提高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水平,需政府引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礦山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同時政府相關部門給予政策優惠和專項補貼,共同推進先進技術和裝備的應用,才能使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水平得到較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