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建有


森林消防隊伍,作為黨絕對領導下的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始終把“對黨忠誠、紀律嚴明、赴湯蹈火、竭誠為民”十六字總要求作為隊伍發展建設的基本遵循,將學習與貫徹習總書記的訓詞精神作為建隊方針,作為隊伍建設與個人成長的指導思想,努力當好黨和人民的“守夜人”,永遠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
對黨忠誠是永遠做黨和人民忠誠衛士的最高準則
對黨忠誠,在消防救援隊伍“四句話方針”中居于首位,是我們隊伍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的內在要求,森林消防隊伍來自光榮的人民軍隊,對黨忠誠既是與生俱來的紅色基因和政治血脈,更是永遠不變的建隊之魂。
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要堅定理想信念,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決聽從黨的號令,永遠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永遠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核心是“忠誠”。只有具備了“忠誠”的品格,才能堅決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各項任務,真正當好黨和人民的“衛士”。
回顧森林消防隊伍的輝煌歷程,無論是重特大火災撲救,還是自然災害搶險救援,廣大指戰員聞警即動、沖鋒陷陣、舍生忘死,用赤誠和擔當筑起了堅不可摧的安全屏障。據不完全統計,新中國成立以來,共有688名消防救援人員犧牲并被評為烈士;先后有7個集體、5名個人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榮譽稱號;3個集體被國務院、中央軍委記集體一等功;31個集體和57名個人受到國務院、中央軍委表彰。轉制以來,我們的任務完成得十分出色,贏得了黨、國家和人民對我們的信任。正像應急管理部黃明書記講的,“這是我們多少代森林指戰員拼搏奮斗爭取來的榮譽,決不能到我們這一代因轉制改革而轉丟了、轉沒了,那樣的話我們就是愧對前人、愧對先烈,就辜負了黨、國家和人民對我們的信任。”森林消防隊伍作為黨絕對領導下的綜合性常備應急骨干力量,要始終做到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須更加深刻認識到對黨忠誠初心的重要性,把對黨忠誠作為第一位的政治紀律來遵守,第一位的政治能力來錘煉,第一位的政治標準來衡量,始終做到“信仰值”滿格、“忠誠度”滿倉。
紀律嚴明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重要法寶
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作為應急救援主力軍和國家隊,時刻處于應急作戰狀態,隨時面臨血與火、生與死的嚴峻考驗,肩負的任務艱巨、責任重大、使命光榮,這決定了隊伍在嚴明紀律上必須要有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
1948年8月25日,東北行政委員會簽發通令,決定在東北林區組建一支由人民解放軍東北軍區所屬部隊改編的武裝護林隊,以清剿林區散匪、保護林區作業安全為主要任務,這便是內蒙古森林消防總隊的前身。從“一人一馬一桿槍”的剿匪時期,到兩三人獨守“望火樓”的艱難歲月,編制體制歷經4次重大調整,但一代代官兵始終把使命扛在肩頭,把紀律裝在心頭。
習近平總書記在組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時明確指示,對這支隊伍要實行嚴肅的紀律、嚴密的組織,按準現役、準軍事化標準建設管理。這是著眼履行應急救援使命職責、保持隊伍有生力量和戰斗力的關鍵之舉,也深刻體現了中國特色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特殊屬性的內在要求。首先,隊伍的政治屬性需要嚴明的紀律。由中央軍委和武警黨委管理領導,到國務院和應急管理部直接領導,變的是領導體制,不變的是政治屬性,必須始終堅定政治立場、保持政治定力、嚴守政治紀律,堅持黨對森林消防救援隊伍的絕對領導,特別是在聽黨指揮、維護核心上要更加堅定、更加自覺,絲毫不能含糊。其次,職業的戰斗屬性需要嚴明的紀律。作為綜合性常備應急骨干力量,承擔著“一主兩輔”的職能使命,擔負的任務更重了,隨時備戰待命、戰時攻堅打贏的標準更高了,對紀律作風的要求也更嚴了。必須按照紀律部隊要求繼續實行24小時駐勤備戰,從難從嚴實戰實訓。再者,任務的高危屬性需要嚴明的紀律。我們做到災害事故面前敢沖鋒打頭陣,哪里有災情、就沖向哪里,什么地方最危險、就戰斗在什么地方,明知會有犧牲、毅然逆向而行,靠的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在嚴格教育、嚴格訓練、嚴格管理、嚴格要求中培養形成的鐵的紀律和過硬的戰斗作風,這是我們忠實履行職責使命的堅強保證。
赴湯蹈火是成為主力軍和國家隊的必然要求
赴湯蹈火,見于《三國志》“唯將軍所命,雖赴湯蹈火,死無辭也”,意思是甘愿奔投至烈火沸水當中,奮不顧身,不避艱險。森林消防隊伍執行任務時具有全時性、危險性和直接性等特點,我們必須把赴湯蹈火作為森林消防隊伍打贏制勝的戰斗精神和履職盡責的基本途徑,在工作實踐中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對森林消防隊伍而言,赴湯蹈火確立的是忠誠履行使命的根本指向,是對指戰員精神特質和職業操守的生動概括。可以說,我們的隊伍能夠發展壯大,能夠有今天的地位和作用,靠的就是赴湯蹈火這種具有消防救援職業屬性的戰斗精神,這種精神也是森林消防工作的內在要求,更是履行職責使命必備的戰斗精神和職業操守。在撲救2019年“6·19”大興安嶺秀山林場森林火災過程中,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消防支隊指戰員先后轉場轉戰10余次,連續奮戰3天3夜,成功處置多次火險,受到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和林區人民的一致贊譽。今年6月22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牙克石市一學校師生被困宿舍樓內,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消防指戰員立即出動前往救援,連續奮戰10余小時,往返危險水域近百次,成功解救400余名師生。
災害事故具有“突發性”“偶然性”和“不確定性”,這就要求森林消防救援隊伍必須發揚召之即來、戰之必勝的英勇作風,激發敢打必勝的戰斗熱情、血性膽氣。特別是在各類災害事故處置作戰中,面對異常危險和恐怖的災害現場,都要始終堅守陣地,迎著危險往前沖,無論任務多么艱巨、環境多么惡劣、條件多么艱苦、情況多么危險,都要臨危不亂、英勇頑強、從容應對。特別是站在新的起點上,作為主力軍和國家隊,面臨血與火、生與死的嚴峻考驗,我們要保持養兵千日、用兵千日,箭在弦上、引而待發的狀態,確保一旦有事能夠聞令而動,高效應對處置;要不怕犧牲,“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無論遇到多么艱巨的任務和多么危險的環境,都毫不畏懼,毫不退縮。
竭誠為民是發展森林消防救援事業的根基
社會歷史發展規律和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的經驗同樣告訴我們,社會發展和事業進步,始終都需要依靠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完成。習近平總書記在訓詞中要求:消防救援隊伍要“自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褒獎作為最高榮譽,在人民群眾需要的時候沖鋒在前”。對森林消防隊伍而言,竭誠為民確立的是一切為了人民的根本宗旨,是森林消防隊伍價值追求的落腳點。
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難,給人民以力量。這既是明確要求、殷切希望,也是動員令。2018年6月1日,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汗馬自然保護區發生火災,7000余名森林消防指戰員快速行動,高效撲救,先后撲滅火頭92個,撲滅火線88千米,清理火線86千米,開挖隔離帶45千米,經過6個晝夜持續奮戰成功撲滅火災,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有警必出、有災必救、有險必搶、熱情服務”的鄭重承諾,為維護國家生態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作出了突出貢獻。
森林消防隊伍的職責一頭連著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一頭連著生態發展建設,與人民群眾貼得近聯得緊,具有很強的群眾性和實踐性,要在工作中不斷強化服務意識,堅持從人民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入手,想人民所想,急群眾所急。近年來,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消防支隊將雙擁共建作為重要的工作來抓,組織所屬各單位與駐地學校、社區街道、鄉鎮黨支部等23個支部建立結對幫建關系,協助完善黨支部會議室、黨務公開欄等設施;積極響應“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號召,以“傳承雷鋒精神”活動為牽引,常態化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活動,為孤寡老人、烈士遺屬等贈送慰問金和生活用品,為林區百姓巡演義演,幫助駐地群眾文化脫貧;成立“團員突擊隊”“便民服務小分隊”,定期深入駐地社區開展清理生活垃圾和馬路、火車站積雪志愿服務活動;大力推進結對助學,持續開展“一個支部一個希望”“春蕾計劃”等活動,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近年來累計捐款20萬余元,資助學生120余人。
人民群眾永遠是消防救援事業的堅強后盾和力量源泉,全體消防救援指戰員一定要牢記“在服務人民中傳遞黨和政府溫暖”囑托,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常懷愛民之心、常思利民之舉、常謀為民之策,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確保森林消防救援事業始終擁有不竭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