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爽
摘 要 全面造價管理指的是在整個工程項目建設周期內對各方面造價進行嚴格的管理和控制,全過程包含項目可行性研究、設計方案的優化設計、施工圖紙繪制、現場建設施工以及完工驗收等。本文主要研究我國工程項目在全面造價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首先敘述了工程項目全面造價管理相關概念,分析了工程項目全面造價管理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完善工程項目全面造價管理的對策建議。希望本文研究成果能為我國工程項目全面造價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避免各類超概算和預算現象的發生。
關鍵詞 工程項目 全面造價管理 三超現象
中圖分類號:TU7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745(2021)12-0034-02
1 全面造價管理概述
全面造價管理指的是在整個工程項目建設周期內對各方面造價進行嚴格的管理和控制,全過程包含項目可行性研究、設計方案的優化設計、施工圖紙繪制、現場建設施工以及完工驗收等等。要求僅有一個單位全過程負責各方面的造價管理,只有這樣才能提升造價管理的水平和效率,使得各項造價管理工作有條不紊的開展[1-2]。可見,實施全面造價管理的核心在于項目管理者或者項目投資者,他們能否積極配合是整個工程項目造價管理水平優劣的決定
因素[3]。
2 工程項目全面造價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工程項目決策階段存在的問題
2.1.1 工程項目投資“三超”現象嚴重
我國工程項目造價管理中“三超”現象比較明顯,主要表現為以下兩點:一是概算嚴重超過估算,預算嚴重超過概算,結算嚴重超過預算;二是施工圖紙設計過程中預算遠遠超過概算,工程項目完工后結算嚴重超過施工圖紙的預算以及概算。歸納上述兩點,即就是“三超”現象嚴重。這種現象始終困擾著我國工程項目造價管理,造成工程建設資金投資失控,它能夠顯著降低施工單位的經濟效益,阻礙干擾正常的市場經濟運行。國家已經充分認識到此問題帶來的嚴重后果,相繼出臺了多項法律法規加以制止改進。比如“九五”計劃中明確規定,要改進目前工程項目造價的管理辦法,堅決避免各類超概算和預算現象的發生。
2.1.2 工程項目投資預算管理松散
工程項目造價的源頭是投資決策,此階段約占整個工程項目投資總額的0.5%-3%,雖然占比不高,但若能夠高效管理勢必能顯著提升整個項目的投資收益。工程實踐表明,科學合理地對工程項目進行選擇是優化配置經濟資源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其能夠顯著影響國民經濟的投資收益比。西方發達國家有嚴格的概預算管理制度,對于工程項目決策階段的投資管理十分重視,且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對投資預算進行優化,因而他們做出的投資預算往往比較科學合理。然而,國內的工程項目投資預算管理比較松散,由此造成“三超”現象普遍存在。
工程造價管理始終傾向于工程施工階段,而前期的投資概算、預算管理比較松散。很多施工單位為了獲得項目的承包施工權,滿足工程項目的審批條件,普遍的做法均是將投資成本壓縮的很低。項目審批下來以后,在施工設計階段任意編制概預算,造成概預算與實際成本差異較大。施工階段時,為了能夠彌補方案設計編制時產生的超額費用,相關部門肆意地對施工方案進行修改、降低建設標準,嚴重影響工程項目的施工質量。
2.2 工程項目設計階段存在的問題
2.2.1 工程“三邊”現象發生頻率高
很多工程項目因諸多原因常常較晚才下達項目施工計劃,但項目竣工日期卻并未改變。施工單位為了能夠順利完成工程項目,只能一邊進行設計一邊進行施工,造成工程設計階段的時間比較倉促,方案設計不夠精致,施工困難加大,且常發生因后續設計方案修改而重新變更工程施工現象。上述現象的發生造成施工預算遠遠超過設計概算,且差異比較大。
以陜西省西安市比較有名的國際會展中心為例,工程項目總投資2.3億元,僅僅使用3年后就出現了地面沉陷、屋頂漏水等現象。此工程屬于典型的“三邊”工程,一邊進行設計,一邊進行施工,一邊進行修改完善,若加上后續的廣場修繕,就成為了“四邊工程”。筆者深入到國際會展中心實地調研發現,會展中心目前存在多起安全隱患,比如,消防系統無法正常使用,鋼鐵架結構未進行二次拉張,受力強度與設計不符等等。會展中心承建單位中建八局屢次反饋此問題,但均以未解決告終。據統計,2000年至今會展中心已舉行了多次國際性的會展,然而工程項目至今仍未完成驗收。
2.2.2 工程項目設計收費不盡科學合理
目前我國工程項目設計收費管理辦法以及相應的責任承擔機制不盡科學合理,造成工程技術方案設計費用難以有效控制。現有的工程項目設計收費主要是按照項目的總投資或者工程項目總造價的百分比進行收取的,對于施工中產生的質量問題事故一律由設計人員承擔。但是,假如設計人員設計理念比較保守,由此產生的施工浪費則沒有相應的懲罰機制。作為施工單位只能按照設計圖紙施工,產生的額外費用自然得自己承擔。因此,在這種不盡科學合理的收費管理制度下,方案設計人員只會偏重于考慮技術,而并不會考慮設計產生的費用優化問題。長期奉行此種設計理念,設計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雖是毋庸置疑的,可是保守的設計理念缺乏經濟優化思維,很多時候設計基本均是千篇一律。更有甚者,設計人員出于安全以及責任承擔制的考慮,會額外的增加安全度,有的為了能夠承擔更多設計項目,無休止的壓低設計費用,造成技術與經濟彼此相互背離,使整個工程項目造價管理完全失去控制。可見,工程項目設計收費不盡科學合理的弊端是很明顯的。
3 完善工程項目全面造價管理的對策建議
3.1 決策階段完善造價管理的對策建議
3.1.1 充分做好工程項目決策階段的準備工作
在工程項目決策階段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基礎資料收集工作以及投資預測工作,比如施工地點的水電情況、地貌概況、交通運輸條件、施工設備材料價格等。對于經濟評價模塊,需要的基礎資料還會更多。同時,工程造價人員要對這些基礎資料進行詳細、準確的分析,目的是為了保障所做工程造價的經濟性、合理性。
3.1.2 科學制定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明確分析評價了工程項目在經濟上、工程上以及技術上是否科學合理,明確論證了工程項目施工中存在的弊端及解決方案,它是工程項目方案編制、技術方案編制以及施工建設的主要依據。因此,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準確性、深度、質量對于工程項目施工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我國法律對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做了明確規定,初步設計的總預算與可行性研究報告中的預算差額要在10%以內,否則就要重新制作工程項目投資預算。
為科學制定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需從以下兩方面入手:(1)運用投資包干方法處理可行性研究報告投資估算,建立相應的風險機制。編制單位要遵循實事求是原則,客觀公正地編制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不可小題大做,故意擴大相關費用。為了有效地解決此問題,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組織單位可由項目管理單位承擔完成,相應的投資預算也應在項目管理單位的管控下完成。運用投資包干方法處理可行性研究報告投資估算,能明顯降低故意隱瞞投資現象發生,加強對于工程項目造價的實時控制力度。(2)在可行性報告編制階段可采用初測方式增加投資估算的準確度。現行的可行性報告在編制上大多是依據現場的勘測以及相關工程資料,這樣編制的可行性報告往往達不到足夠的深度。初測方式要求選出工程項目的重點階段進行測量,這樣可明顯提升工程項目投資估算的準確度,增加可行性報告的深度和適用范圍。
3.1.3 建立系統完善的工程項目造價評價指標體系
工程項目造價評價指標體系依據國家制定的價格及財稅制度,科學制定工程項目實施產生的各類投資費用,據此編制工程項目造價報表,計算相應的指標評價體系,并以此為依據考核工程項目的經濟效益以及盈利狀況。綜合上述各種狀況判斷項目的造價可行性、盈利可行性,此種指標評價體系是整個工程項目可行性報告的核心要素,其各項指標的預測結果是項目管理單位制作各類決定的重要依據。
3.2 設計階段完善造價管理的對策建議
3.2.1 工程項目要建立相應的競爭機制
在工程項目設計階段要制定完善的競爭機制,可從以下兩方面開展:(1)整個設計階段全面采用招投標制度。即就是工程項目管理單位根據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發布各類招投標信息,施工設計單位依據招標程序來參加招標競聘,經審查符合招標條件的施工設計單位才有資格參與招標,最后項目管理單位擇優選取最適合的設計單位承擔工程設計。(2)規范工程項目招投標程序。具體做法有:一是項目管理單位牽頭成立合法的招投標管理機構;二是項目管理單位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招投標文件,明確規定各類招標要求;三是招投標管理單位要嚴查各招標單位的資質及信譽;四是要有科學合理的參標單位評價指標體系。(3)應建立工程項目經濟效益與設計人員的薪酬待遇掛鉤機制。此舉目的是為了提升工程設計單位之間的競爭力,使得設計單位在工程設計時充分考慮設計的質量以及經濟結構最優化,轉變以往設計人員的設計理念,將經濟與技術關聯起來,以此實現技術助推經濟效益,經濟效益制約技術的設計格局。
3.2.2 建立反饋工程造價信息的完善機制
建立反饋工程造價信息的完善機制不僅對設計人員的綜合業務素質提出了要求,也對工程造價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工程造價人員既要有雄厚的專業背景知識,也要對工程項目的總體情況有所把握。另外,對于工程項目的施工材料、設備、工藝技術等均要有所掌握。能夠與方案設計人員密切合作,及時地將工程項目造價中存在的問題反饋出來,使得設計人員對于方案設計的經濟優化以及成本有所把控,力求實現設計方案經濟結構的最優化。
參考文獻:
[1] 連雅詩.灌注樁施工成本控制淺析[J].河南建材,2019 (04):143-144.
[2] 鐘逸,陳小茜.BIM技術在市政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中的應用[J].價值工程,2019,38(20):255-257.
[3] 石江波,陳松.基于模擬清單招標的EPC項目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與控制策略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9(19):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