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織休閑服因其舒適、休閑的穿著體驗而備受消費者的喜愛,針織休閑服裝產品在市場上的份額也逐年加大,給此類產品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為了更好地適應針織休閑服裝行業市場需求的變化,進一步規范我國針織休閑服裝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紡織部門于2019年12月24日發布了標準FZ/T 73020—2019《針織休閑服裝》[1](以下簡稱“新標準”),該標準替換了FZ/T 73020—2012《針織休閑服裝》[2](以下簡稱“舊標準”),并于2020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為了更好地解讀、運用新的標準,本文主要采用了列舉分析比對的方法,對新舊標準的條款進行逐一分析和梳理。
新標準增加了針織休閑服裝的術語、定義和抽樣規則,并明確標準的適用對象,強調說明年齡在36個月及以下的嬰幼兒服裝不適用于該標準。
新標準增加了超短褲、熒光色的術語和定義。
明確超短褲的定義,為下文超短褲不考核扭曲率提供依據。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安全意識逐漸增強,熒光色面料因其獨特的性能,也逐步滲入人們的生產生活領域。熒光色面料接收入射光照射后可以呈現出不同于其他面料的顏色,起到安全警示的作用,因而備受消費者的青睞。
新標準增加了超范圍號型的標注原則,使用跳檔的方式對號型依次遞增或遞減。標準的這些變更可以規范生產企業在現有的常規尺碼中根據不同的消費群體做出更合理的規格尺寸設計。
新標準的規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的標準有GB/T 250《紡織品 色牢度試驗 評定變色用灰色樣卡》、GB/T 15557—2008 《服裝術語》、GB 31701 《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變更的標準有GB/T 29862 《紡織品 纖維含量的標識》、GB/T 31127—2014 《紡織品 色牢度試驗 拼接互染色牢度》。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再單純滿足于穿著的舒適性,對款式設計和其他附加功能設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標準的變更需要及時跟上流行的步伐。
(1)增加了洗液沾色程度的考核指標和試驗方法
新標準指明,如果深色織物的面積占針織服裝的30%及以上,就需要對皂液沾色程度進行考核。該項目的考核主要是針對目前大量深色服裝類產品依據舊標準技術指標檢測能滿足要求,但是洗后溶液沾色嚴重的情況。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就是國標目前對耐皂洗色牢度的考核僅限于面料本身的變色和標準貼襯織物的沾色,并沒有考慮到洗后溶液的沾色程度。新標準中增加該項目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此外建議在紡織行業內將該項目廣泛應用于深色類產品的質量把控中。
(2)增加了里料色牢度的考核
如表1所示,新標準中增加了里料色牢度的考核,對產品的整體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表1 新標準中對里料色牢度的考核指標
(3)增加了洗后外觀質量的考核內容
新標準在原有水洗后外觀考核的基礎上增加了干洗后外觀考核相關條款,細化了洗后外觀的考核指標:產品整體不允許有明顯變色,面料不能有破損,縫線不可有開脫現象;增加燙花的考核規定,不允許有其他影響外觀質量的缺陷。新標準考慮實際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細化考核指標,更能符合現階段生產生活的需要。
(4)增加了熒光色服裝耐光色牢度的考核規定
熒光染料多數為堿性材料,日曬牢度低,新標準從本身的材料特性角度出發,降低了合格品熒光色材料的耐光色牢度指標,有其合理性。
(5)增加了本色及漂白產品色牢度的考核規定
新標準規定了本色及漂白產品不需要考核以下內容:耐皂洗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汗漬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耐干洗色牢度。這類產品本身沒有經過染色的后續加工整理,因此不會存在色牢度方面的問題。標準委員會從實際情況出發修改該部分內容,可以為生產企業節約不少檢測成本。
新標準明確了水洗、干洗、既可水洗又能干洗產品的抽樣數量(只可水洗的產品抽樣數量為4件,只可干洗的產品抽樣數量為2件,既可水洗又能干洗產品抽樣數量為5件),同時增加了結果判定和單件判定要求,體現了針織休閑服裝產品標準的與時俱進。
新標準增加了兒童產品使用說明,需要同時符合標準GB/T 5296.4—2012和標準GB 31701—2015的規定,主要為了保證產品標準與當前的強制性標準GB 31701—2015相統一。標準中兒童產品的考核指標比成人產品的考核指標更為嚴格,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加強兒童針織服裝產品質量的監管提供技術手段,使百姓更放心地挑選和使用該類產品。
如表2所示,新標準提高了起球項目的合格品判定指標,并對植絨類產品、蕾絲面料做出不考核起球的規定。起球現象在市場上投訴率比較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產品本身的組織結構、穿著過程中的摩擦等。因此在合理的范圍內提高指標,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消費者的穿著體驗。
新標準整合了上衣的判定指標,不再區分條格和素格,并從嚴判定。針對上衣類產品,指標從嚴把控,指標要求如下:優等品≤4.0、一等品≤5.0、合格品≤6.0。此外,新標準將長褲改為褲子,增加了下裝的考核范圍,這些調整要求生產企業在批量生產中提高質量把控,緩解了針織類服裝產品洗后扭曲的現象,改善了衣服洗后的整體外觀。

表2 新舊標準起球指標的差異性比較

表3 新舊標準色牢度指標調整的差異性比較
如表3所示,新標準調整了一等品的耐濕摩擦考核指標,并與國家強制標準GB 31701—2015一致,保證了兒童服裝產品的質量安全。耐光色牢度、耐干洗色牢度和耐光、汗復合色牢度的部分考核指標有所降低。紡織服裝產品在穿著過程中被人體汗液浸濕,加上陽光的照射極易引起劇烈褪色,特別是夏季服裝類產品出現問題的概率更高,因此,需要考核耐光、汗復合色牢度。新標準將合格品指標改為大于等于3級,部分原因是從產品本身的特性考慮。
隨著服裝流行趨勢的更新迭代,市面上出現了很多拼接類服裝產品,新標準在拼接互染色牢度的方法上做了相應的更改。刪除舊標準中附錄A內容,完全引用GB/T 31127—2014中的方法A,使該項目的考核方法與國標方法一致。
消費者在實際穿著和使用針織服裝產品的過程中難免會觸碰到一些尖銳物體,此時,織物中的紗線或纖維會被勾出,并在織物表面形成線圈,突在衣服表面形成勾絲,影響到產品的外觀,甚至降低了消費者的穿著體驗感。因此建議對針織休閑服裝類的產品增加勾絲項目的考核。
在穿著或洗滌的過程中,服裝產品領口、袖口、下擺等部位的折疊或縫位邊緣處容易產生斷紗或磨破,建議在標準中增加針織產品的耐磨性能測試要求,并根據產品的實際情況設定相應的耐磨參數,引導企業把耐摩性測試融入到面料的設計和開發過程中,提高產品的整體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