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姜倩,周 婷,郭麗葉,夏候小金,郝停停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03醫院,浙江 杭州 310013)
由于醫院ICU病房收治對象均是病情較危急、復雜且嚴重的患者,因此,需要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干預,將疾病給患者帶去的負性作用降至最低[1]。為了分析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提高ICU重癥護理質量的影響,我院就2017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72例ICU重癥患者進行了隨機的對比分析。現報告如下:
72例重癥患者均為我院ICU2017年9月~2019年9月收治,依照入院順序將其分為觀察組(n=36)和對照組(n=36)。對照組中,19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最大年齡73歲,最小年齡31歲,平均年齡(36.56±2.71)歲。觀察組中,20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最大年齡74歲,最小年齡30歲,平均年齡(36.82±2.65)歲。兩組一般資料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使用綜合護理干預,(1)環境干預。給患者提供一個干凈、安靜的病房,并將病房內的溫濕度控制在一個人體舒適范圍,每天定時為病房消毒,避免患者感染;(2)心理干預。多安撫、調節患者的不良情緒及心理狀態,為患者講述以往我院成功治療的相同病例,使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能夠得到有效的慰藉,提升其治療自信心;(3)健康教育。多為患者科普有關疾病和護理的相關知識,告知其配合護理對治愈疾病的正面作用以及護理中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相關注意事項等,使患者能夠更加配合護理;(3)監控病情。定期監測并記錄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積極對出現不良癥狀的患者進行對癥處理,確保患者生命體征保持平穩;(4)飲食干預。結合患者的身體狀態以及病情發展給予其科學的飲食以及營養干預,確保患者能量攝入充足。
比較兩組臨床感染率、護理滿意率。(1)臨床感染率以患者發生皮膚感染、泌尿系感染、呼吸道感染以及消化道感染為評價指標;(2)護理滿意率使用我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調查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表中共包含無菌護理、護理服務態度、基礎護理、護理操作以及情感支持五項維度,每項最低0分,最高20分,最高100分。患者對護理不滿意:總評分≤59分,患者對護理滿意:總評分60-84分,患者對護理十分滿意:總評分≥85分。將總例數減去不滿意例數即為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2]。
采用SPSS 23.0軟件處理實驗數據,計量資料使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臨床感染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感染率比較[n(%)]
觀察組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滿意率比較[n(%)]
隨著人們對護理工作重要性認識以及需求的不斷提升,目前臨床上對患者進行有效、科學的護理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3]。
本次研究中,我院對收治的72例ICU重癥患者分別使用了常規護理以及綜合護理干預,結果使用綜合護理干預的觀察組發生皮膚感染、泌尿系感染、呼吸道感染以及消化道感染的總發生率為11.11%,而使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感染總發生率為33.33%,說明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ICU重癥患者的并發癥,促進患者病情恢復。且觀察組護理滿意率97.22%較對照組83.33%高,說明患者對我院的基礎護理、無菌護理、護理服務態度、護理操作以及情感支持等護理服務更加滿意。
分析原因,主要是通過本次為ICU重癥患者進行環境干預護理、心理干預護理、健康教育干預護理,密切監控患者病情,為其進行飲食干預護理,能夠多角度且具有針對性的對患者生理以及心理狀態進行全面性的科學干預,從而使患者的焦慮、抑郁、煩躁不安、恐懼等一系列負性情緒得以有效調整和改善,提升患者的身體機能以及護理質量,最終有效避免患者感染,促進患者盡快恢復,從而提升護理滿意率[4]。
總之,綜合護理干預對ICU重癥患者疾病控制有一定的積極效果,且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高,可廣泛將其應用于臨床護理中,并在臨床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