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璇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江蘇 徐州 221000)
癌痛是各種癌癥發展到中晚期出現的一種生理性疼痛癥狀,是由癌變部位疼痛傳輸到中樞神經后引發的一種感覺。癌痛是引發中晚期癌癥患者痛苦的最主要原因。對于癌痛,目前沒有可以消除的有效方法,只能通過藥物進行緩解。在用藥過程中,患者可能發生胃腸道功能紊亂、呼吸系統功能障礙等不良反應,影響治療效果[1]。為了對癌痛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改善,并減少用藥不良反應,本研究對其實施規范化護理,觀察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78例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收治時間為2017年3月~2020年2月。以隨機、單盲法均分,各39例。觀察組,男23例,女16例,年齡38~73歲,平均(48.2±3.6)歲。對照組,男22例,女17例,年齡40~74歲,平均(48.6±3.8)歲。納入標準:患者均為中晚期癌癥患者;采取藥物治療。排除標準:意識不清或者溝通不暢者;精神病患者;不依從者。兩組基線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
對照組以常規護理。關注患者用藥情況,并進行病情觀察,進行健康教育等;觀察組采取規范化護理:(1)入院確診后,即采用VAS評分法對患者癌痛程度進行評估。了解使用的抗癌藥物種類、使用情況,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并遵醫囑指導患者使用癌痛緩解藥物,明確藥物用量、用藥頻次,并向患者申明用藥不良反應。(2)入院3d內,對患者進行4-6h一次的癌痛程度評估。觀察患者用藥效果。患者癌痛情況有明顯減輕時,可與臨床醫師溝通,縮減用藥量及用藥頻次。對于疼痛控制不佳或者出現明顯不良反應者,需要與臨床醫師調整用藥方案。(3)采取非藥物治療方法緩解疼痛。包括通過患者感興趣的事物轉移其注意力,或者使用熱敷、針灸、理療等方式緩解疼痛。(4)通過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科學的評估,針對患者性格特點、家庭環境和生活環境,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引導患者進行心理情緒宣泄,疏解心中郁悶。盡量滿足患者合理需求,促進其心情愉悅。(5)患者出院時,建立癌痛患者微信群。通過對患者的癌痛情況進行追蹤,利用病友會的方式,緩解患者癌痛程度。
(1)評估兩組患者癌痛程度:以疼痛數字模擬評分法(VAS)評估。
(2)統計兩組患者用藥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不適、呼吸功能障礙、嗜睡。
以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以(±s)表示計量資料,檢驗值為t;以n(%)表示計數資料,檢驗值為x2。P<0.05,比較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觀察組VAS評分為(8.2±1.3)分,對照組為(8.4±1.4)分,組間差異不顯著(t=0.654,P=0.515);護理后,觀察組VA S 評分為(4.2±1.8)分,對照組為(6.5±2.2)分,觀察組優于護理前且優于對照組(t=11.250、5.053,P=0.000、0.000)。
觀察組用藥后出現胃腸道不適、呼吸功能障礙、嗜睡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用藥不良反應對比[n(%)]
癌癥發展到中晚期,嚴重疼痛部位會對中樞神經發出需要修復或者緩解的信號,這種信號傳輸到中樞神經系統,會產生刺激性疼痛感。癌痛不僅會引發患者生理上的疼痛,還會引發患者不良心理,導致其失去生活的信心。這樣,患者生活質量和治療依從性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目前主要采用止痛藥物緩解癌痛,但長期用藥會引發各種不良反應,還會引發藥物依賴、成癮。為了提升癌痛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患者疼痛,需要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2]。
本研究將規范化護理應用在癌痛患者的護理干預中,取得了顯著效果。規范化護理,通過在患者入院后進行癌痛程度的評估,可以選擇合適的護理方案。對抗癌藥物使用情況進行分析,可以對患者癌痛原因進行分析,進行針對性的干預。在使用癌痛緩解藥物治療過程中,對患者癌痛緩解情況進行觀察,可根據其用藥效果調整治療方案,有助于提升治療效果,減少用藥不良反應。除了采用藥物緩解疼痛外,還通過轉移注意力、理療、熱敷等進行干預,以提升癌痛緩解效果。除了住院期間的規范化護理,還通過建立微信群的方式,對患者癌痛情況進行跟蹤。通過病友間的互相影響,持續對患者產生影響[3]。
護理后,觀察組VA S 評分及不良反應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通過規范化護理,患者的癌痛程度明顯減輕,用藥不良反應也有較大幅度降低。證實了規范化護理在癌痛護理中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