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麗
(云南省文山州丘北縣人民醫院,云南 文山 663200)
本次研究旨在探討醫護一體化護理在預防髖部骨折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應用,報道如下:
對象:隨機抽取2018年12月~2019年11月期間本院94例髖部骨折術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依照摸球法分組,各47例。研究組男25例,女22例;年齡在63~88歲,平均年齡為(69.47±2.46)歲。對照組男23例,女24例;年齡在65~87歲,平均為年齡6 9.1 8±3.22)歲。兩組患者資料保持均衡,P>0.05。
對照組入院后,給予患者常規護理,包括指導患者正常使用藥物,保持病房的整潔,做好患者的清潔以及衛生工作;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醫護一體化護理措施,具體內容如下。
(1)工作組管理:臨床醫師與護理人員共同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從而制定針對患者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計劃,按照臨床醫師的診斷,將存在血液高凝狀態等具有深靜脈血栓高危因素的患者單獨標記出來,護理人員對其進行飲食以及肢體鍛煉計劃的制定,臨床醫師與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
(2)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應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健康知識及病情康復宣傳教育,如向患者講解該病癥的始發原因、發病機制、如何預防、預后等知識,以及規范性服藥、自我康復鍛煉的重要性。
(3)飲食指導:護理人員應引導患者在生活中具有規律作息,早期患者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多食用易消化的水果與蔬菜,應保持少量多餐狀態;而在中期,飲食則需要以高營養為主,患者應多補充維生素d,從而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態;在后期,護理人員可根據患者實際狀態增加補氣益血的食物,達到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效果。
(4)心理支持:在治療過程之中,部分患者可能因為自身生理或者心理壓力,產生焦慮或者恐懼等不良情緒。所以護理人員應做好情緒疏導,降低患者心理負擔,給予患者安慰,使患者能過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若患者出現反復提問,護理人員應耐心溝通與交流,詳細解答患者心里的疑惑,給予患者關懷。
(1)觀察兩組患者PT、aPTT、PLT、Fbg等凝血功能對比;(2)觀察兩組患者術后深靜脈血栓發生率。
以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資料。計數資料使用x2進行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使用t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
護理前,兩組患者PT、aPTT、PLT、Fbg等凝血功能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PT、aPTT、PLT、Fbg等凝血功能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表1 凝血功能對比( ±s,n=47)

表1 凝血功能對比( ±s,n=47)
組別 PT(s) aPTT(s) PLT(109/L) Fbg(g/L)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 12.38±2.03 16.58±2.25 27.65±8.91 35.25±10.08 98.47±18.36 156.28±20.34 3.55±0.46 2.65±0.62對照組 12.25±1.40 15.26±4.31 27.58±8.46 30.17±11.23 98.58±18.49 147.47±19.15 3.52±0.28 3.04±1.03 t 0.361 1.861 0.039 2.308 0.029 2.162 0.382 2.224 P 0.359 0.033 0.484 0.012 0.488 0.017 0.352 0.014
護理后研究組患者術后深靜脈血栓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表2 術后深靜脈血栓發生率對比[n(%)]
作為老年人常見的一種疾病,老年患者由于血管內膜功能產生損害或者損害,患者在實施髖部骨折手術之后,需長期臥床治療。但是長時間的臥床休息會導致患者血液循環緩慢,從而出現血小板水平上升,C反應蛋白降低問題,患者存在高凝狀態,形成深靜脈血栓。而有效的護理措施,能夠預防患者出現深靜脈血栓的發生。
醫護一體化護理,即臨床醫師與護理人員對患者病情進行共同干預,將臨床醫師的臨床經驗以及判斷能力,結合到護理工作中,使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病情有更加清楚的認知,對患者出現深靜脈血栓高危因素的發生有更為明確地判斷,制定有效的護理措施,從而降低老年患者在實施髖部骨折手術后,患者出現深靜脈血栓的發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