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君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廣東 深圳 518000)
靜脈采血是兒科常見的侵入性護理操作,不可避免對患兒身體及心理上造成一定痛苦,同時也給病患兒家屬帶來痛苦。如果能減少穿刺次數,從靜脈留置針中采集血標本,這不但大大減輕護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也減少因反復穿刺給患兒造成的痛苦,提升家屬對醫療、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現對其可行性研究如下。
選擇2011年5月~2011年11月我院感染科住院患兒200例,年齡0~3歲, A組為普通患兒140例,B組為T≥38.5℃的發熱患兒60例。隨機把A組分為A1組70例、A2組70例,B組分為B1組30例、B2組30例。A組患兒體溫(腋溫)均<37.5℃,血管狀態、病情差異無明顯特異性。B 組患兒體溫(腋溫)均≥38.5℃,病情相對較重。對A1、B1組患兒采用一次性靜脈采血針,A2、B2組患兒采用一次性靜脈采血針經靜脈留置針采血。
1.2.1 采血方法
為了減少由于不同操作者之間引起的誤差,A、B兩組患兒均由同一名臨床經驗豐富的護師完成靜脈采血操作;采血部位選擇頭靜脈或四肢遠端靜脈;常規消毒皮膚,待消毒液干后再穿刺采集血液;均采用松止血帶后緩慢負壓采血;在血液標本放置及運送過程無顯著差異性。A1、B1兩組患兒采用一次性真空靜脈采血針直接采血。A2、B2兩組采用在靜脈留置針未接輸液前,接上一次性靜脈采血針采集血標本。
1.2.2 評價方法
比較A、B兩組患兒血標本組內的溶血率,溶血率以檢驗科發報告示溶血為標準;比較2種采血方法對家屬產生的心理反映及家屬的接受情況,以調查家屬的滿度為標準。
用x2檢驗對原始數據進行分析。

表1 A組患兒靜脈血發生溶血率比較

表2 B組患兒靜脈血發生溶血率比較

表3 4組患兒家屬滿意度比較
A組患兒溶血率無顯著特異性,表示無論是通過一次性真空靜脈采血針直接采血,還是采用一次性靜脈采血針經靜脈留置針采血,對靜脈采血發生溶血無影響,即增加靜脈導管延長管長度對靜脈采血沒有顯著影響。B組患兒溶血率差異較大,當患兒高燒、病情重,精神、食欲差等因素將導致血細胞質量下降,機體有效循環血量減少,血管彈性差,靜脈充盈不良,靜脈塌陷,血管管腔變小,使血液流入負壓管內緩慢,加上靜脈導管延長管長度增加,更使血液在管腔內運行時間延長,易造成溶血[1]。
A組患兒滿意度無顯著特異性,表示一次性成功采血,既能減少患兒的痛苦,也能提高家屬對醫療、護理工作的滿意度。A組與B組滿意度有顯著特異性,考慮原因有兩個,一是患兒病情重,患兒家屬焦慮,容易導致不滿產生,二是增加患兒的穿刺次數,給患兒帶來痛苦的同時,也給家屬帶來痛苦,導致滿意度降低。B組患兒滿意度有顯著特異性,表示在患兒血管彈性差不易采血的情況下,提高采血成功率,既能使患兒得到積極有效治療,也能減輕家屬的焦慮痛苦,還能提高滿意度[2]。
當患兒精神好,血管彈性好,生命體征正常,住院期間需要靜脈輸液治療時,盡量采用一次性靜脈采血針與靜脈留置針配合,這不僅能減少患兒穿刺次數,減輕患兒及家屬的痛苦,也可以保護患兒血管,保留靜脈通路,極大減輕護理工作量,同時可以提高患兒家屬滿意度[3]。當患兒病情重,精神食欲差,高燒,血管彈性差,不易采血,出血緩慢的。要求護士做好判斷,選擇對患兒最有利的操作方法。做好家屬的解釋工作,雖然增加患兒穿刺次數,難免增加患兒的痛苦,但對醫生在患兒的診治上和病情判斷上有利,也可減輕患兒家屬的焦慮,也可減少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