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煥弟,章幫秀,姚瑞興,謝彩云,劉明映
(東莞市企石醫院,廣東 東莞 523500)
隨著臨床產前保健工作的順利開展,足月順產的產婦數量逐漸增加,順產對于產婦和新生兒均具有積極意義。但在實際分娩中,足月順產產婦的運動量下降,加上對產后康復關注減少,產后并發癥的發生率逐漸增加,影響分娩質量[1]。為了提升產婦的產后康復效果,提升臨床護理質量,需要關注足月順產產婦的護理干預,從護理理念和護理內容進行雙重重視[2]。本文提出產后康復護理干預方式,分析其在足月順產產婦產后恢復中所取得的護理價值,總結如下。
本次護理研究所選擇的時間是2018年5月~2019年8月,護理對象是60例足月順產的產婦。產婦意識清楚,具有順產指征;無妊娠合并癥;產檢健康狀態良好;無吸煙、酗酒等不良嗜好。排除標準:慢性疾病、精神障礙、免疫系統疾病等。按照隨機分組方式,將30例產婦納入研究組,其中年齡范圍是23~36歲,年齡均值是(31.5±0.2)歲;將其余30例產婦納入對照組,年齡范圍是22~37歲,年齡均值是(30.6±0.4)歲,產婦年齡數據經過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1 研究組
應用產后康復護理干預模式,實施方法如下:①心理疏導。關注產婦的心理狀態,是康復護理的重點內容。順產對產婦的生理和心理均造成較大影響,出現較多的焦慮、恐慌等情緒。護理人員要重視產婦的身心健康護理,主動溝通,積極進行心理疏導,使產婦保持積極、樂觀的康復心態。叮囑家屬要多關心產婦,理解產婦的情緒,幫助產婦建立良好的心態[3]。②哺乳護理。根據產婦的恢復狀態和意愿進行哺乳方式指導。宣傳母乳喂養的優勢,指導產婦用正確的方式對新生兒進行喂養。將母乳喂養可能出現的并發癥提前告知產婦,并傳授預防方式。③營養支持。分娩后1 h即可進少量流食或半流食,選擇高蛋白、高熱量和高營養的清單食物,避免增加產婦的胃腸負擔。確保產婦的營養供應,促進母乳分泌。④康復訓練。分娩后6 h可鼓勵產婦下床活動,促進產婦早期排尿和腸道蠕動,避免出現尿潴留并發癥[4]。產后2 d可開展針對性的康復訓練,幫助會陰收縮,提升子宮收縮效果,使產婦機體早期恢復健康。
1.2.2 對照組
實施常規產后護理方式,護理人員要開展常規健康知識宣講,講解產后飲食的飲食原則和營養需求。開展母嬰健康宣講,對產婦進行母乳喂養宣講,倡導母乳喂養的優勢。將產后常見不適感和異常告知產婦,叮囑產婦發現異常時要立即返院復查。
記錄兩組產婦在護理后,出現的并發癥,對比并發癥的發生率。順產后常見的并發癥有產后出血、乳腺炎、乳房腫塊、乳汁淤積等。
指標數據的記錄方式是(率),所選擇的統計學檢驗軟件是SPSS17.0,檢驗工具是x2,當檢驗結果數據比較有差異時,P<0.05.
研究組產后并發癥共出現3例,對照組產后并發癥共出現13例,數據比較存在差異,P<0.05,見表1.

表1 產后并發癥數據對比
足月順產產婦是臨床上產后護理的重點,其核心難度在于產婦康復依從性不高、運動量少、負面情緒較多等,這些因素導致產婦分娩后康復效果較差。為了提升產婦的分娩質量,需要加強產婦的產后護理干預。產后護理需要從產婦的心理、生理、新生兒喂養、營養支持和運動等多方面開展,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機體各項技能早期恢復[5]。
產婦康復護理干預從產婦的心理狀態疏導進行,關注產婦在分娩后的情緒狀態,加強溝通和關懷,減少產婦出現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產婦在分娩后焦慮情緒大部分來源于對新生兒喂養和護理的擔憂,護理人員要加強健康教育,講解新生兒喂養、護理的方法,安撫產婦的焦慮情緒。加強產后營養支持,促進乳汁分泌,使新生兒喂養順利進行[6]。指導產婦進行乳房護理、會陰護理等,鼓勵產婦在分娩后增加運動,促進腸道蠕動和排尿,避免出現尿潴留等并發癥。叮囑產婦定期返院復查,保證康復效果。
經過本次研究分析所得出的數據比較分析可知,研究組產婦應用產后康復護理干預,對照組產婦接受常規產后護理,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經過比較后,證實產后康復護理在足月順產產婦護理中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護理影響積極。有效的產后護理措施可關注產婦的生理狀態和心理狀態,綜合關注產婦的健康狀態,提升產后康復效果。
綜上,對足月順產產婦實施產后康復護理干預,可顯著減少并發癥,提升產后康復效果,取得積極的干預價值,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