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志偉,尹鈺,謝靜,楊云川,劉先瓊
(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四川 南充)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COVID—19)是2019年12月首先在武漢地區發現的一種新型傳染病,該病具有極強的傳染性,很快在國內乃至全球播散,主要傳播途徑為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可產生呼吸困難和急性肺損傷等嚴重后果,已被列為乙類傳染病,采取甲類傳染病管理措施[1-2]。我院既是川東北區域性醫療中心,也是新冠肺炎收治的省級定點醫院,本次疫情期間承擔了新冠肺炎防治的重要任務。目前我院有新老兩個院區,兩個院區發熱門診同步運行,老區發熱門診篩查的疑似/確診病例需要轉運到新區感染科住院治療,有大量的新冠確診/疑似患者需要進行轉運,為確保醫療、護理工作質量以及參與轉診醫務人員零感染的目標,根據我院實際情況結合傳染病防治相關要求,特制定了我院院內轉運的一些具體措施,本文重點與同仁分享我院院內轉運護理管理的經驗。
2020年1月28日—4月20日采用該方案共轉運確診患者3 例,疑似患者10例,普通發熱患者221例,其中男119例,女102例;年齡在5個月——86歲之間。參與轉運的醫務人員均未出現感染。
2.1.1 人員配置
將參與院內轉運的團隊成員分為三個小組即:(1)指揮協調組:在我院新老兩個院區各設立2名符合疫情特殊情況的抗疫總值班崗位,由具有豐富經驗的急診科高年資護士承擔,實行24小時值班制,主要負責院內轉運工作協調、指導、突發事件處置和防護管理、轉運與消毒流程的制定和實施,保障轉運工作的有序開展。(2)轉運組:①抽調5名具有急診三年以上工作經歷且具有急診出診經驗的護士組成轉運組,實行8小時輪休制,負責患者轉運過程中患者病情觀察及緊急處置。②配備一名專職轉運確診/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救護車司機,實行24小時值班制,在接到轉運通知后3分鐘到達出車點,保證患者轉運安全。③若患者病情危重,需醫生陪同轉運的,則由急診科120二線醫生負責護送,實行24小時值班制。(3)消毒組:由我院新院區發熱預檢分診處護士承擔,實行8小時輪休制,負責轉運救護車及轉運組醫務人員的消毒處置。
2.1.2 人員培訓
對以上參與轉運的醫務人員采取“三培訓一考核”措施。(1)參加醫院組織的最新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診療指南》以及“抗擊新型冠狀病毒防控相關知識”培訓講座等一系列理論知識授課。(2)個人防護能力培訓,由院感部老師及科室感控護士指導院內轉運醫務人員練習防護服、護目鏡、口罩、隔離衣的穿脫流程,按流程反復訓練,熟練掌握。(3)線上學習人民衛生出版社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公眾防護指南》、上海科學出版社的《張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等一批集權威性和科學性的科普作品。(4)對參與的轉運人員進行理論試卷及防護服的穿脫技能進行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崗。
2.2.1 轉運基本要求

圖1

表1
(1)醫院應指定兩輛專用救護車且停放在指定位置,若轉運疑似/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住院患者時使用負壓救護車,開啟負壓裝置時醫療艙應保持密閉狀態,保證負壓裝置運轉良好。若轉運門診普通發熱患者可選用醫療艙通風良好的普通救護車轉運,但須關閉救護車車載空調,開窗通風換氣,駕駛艙與醫療艙之間應采取相應密閉措施。(2)用于轉運患者的救護車其駕駛艙與醫療艙應密封隔離,轉運救護車輛及車載醫療儀器設備應專車專用,救護車醫療艙為污染區,駕駛艙應視為半污染區,盡可能減少對駕駛艙的污染。(3)疑似患者應一人一車隔離轉運,確診患者可同時轉運多人,危重患者單獨轉運。在患者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所有患者須帶外科口罩。(4)部分確診/疑似患者轉運時可使用負壓隔離轉運擔架。(5)為節約對醫療資源的使用,轉運無流行病學史的發熱患者:可使用普通救護車轉運,為防止交叉感染的風險,若患者病情允許,負責轉運護理人員可坐駕駛艙,有流行病學史的發熱患者:應優先使用負壓救護車轉運(醫務人員的座次同普通救護車轉運) 附:我院救護車轉運流程,見圖1。
2.2.2 轉運救護車消毒要求[8]
(1)車內物表、地面的消毒 疑似/確診患者轉運后的車內物表及擔架應采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噴灑消毒,作用時間60分鐘,再用清水擦拭。有肉眼可見污染物時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清除污染物,再消毒。(2)車內儀器設備若非病情需要一般不使用,用密封袋封好備用。若使用后則對儀器表面采用75%酒精進行擦拭消毒兩遍。(3)車內醫療廢物處置疑似/確診患者產生的醫療廢物需雙層黃色醫療垃圾袋逐層扎緊,并貼上“新冠肺炎”標志,建立醫療廢物收集轉運登記本,并做好登記。(4)建立救護車轉運清潔消毒登記本,轉運完成后需登記每位患者的信息,當班者簽字。(5)救護車具體消毒順序按標準流程進行,最大限度降低醫務人員暴露風險。即: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噴灑后車門把手→打開后車門→噴灑后腳踏板→噴灑中間車門門把手→打開中間車門→噴灑前腳踏板→上車噴灑車立面、地面→75%酒精噴灑儀器設備(若使用后)→關中間車門→關后車門→檢查負壓救護車負壓數值(—10Pa至—38Pa)→作用時間60min鐘后清水擦拭干凈,開窗通風。
為減少醫務人員暴露風險以及節約醫療防護用品,若隨車護送人員與病員坐醫療艙,則由護送人員負責消毒,新區發熱分診人員負責提供消毒物資以及可供更換的防護物品,若坐駕駛艙則由新區發熱分診人員負責消毒。轉運無流行病學史患者醫務人員采用二級防護物資,有流行病學史的發熱患者按三級防護標準穿戴[9-10]。如表1。
為防止交叉感染和不必要的暴露風險,除危重患者需要進行床旁交接外其余患者均可采用互聯網+ISBAR模式[11]建立“發熱患者院內交接”微信群。(1)轉運前由護送護士在微信群內以“姓名+性別+年齡+體溫+有/無流行病學史”格式報備患者基本情況,請接診人員做好接診準備。(2)若接診人員接到該患者需在微信群內回復“已接到該病人”,整個轉運交接過程完成。
實施標準化轉運護理管理后,新冠肺炎確診/疑似患者安全轉運率100%,醫護人員及救護車司機實現零感染,患者及家屬對轉運過程滿意度100%。轉運的患者均未出現轉運期間感染病例。
新冠肺炎疑似/確診患者院內轉運護理管理流程的制定,是基于傳染病防治標準結合基層醫院實際物資、人力資源情況而制定的標準化轉運流程,適用于傳染病患者的轉運。在轉運過程中結合護理管理,能有效使轉運各環節標準化,達到最優的效果。合理使用互聯網+的優勢,減少醫護人員交接時的直接接觸,能有效切斷病毒的傳播途徑,保障醫護人員安全。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具有極強的傳染性,院內轉運存在著很高的風險,為了規避這些風險和隱患,組織人員培訓,制定標準的轉運和消毒流程,妥善使用防護物資,優化的轉運交接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只有制定完備的轉運方案,才能保證轉運者的安全,實現醫務人員的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