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麗,徐東媚,劉麗芳,曾海欣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清遠市人民醫院,廣東 清遠)
癌痛是人類的第五大生命體征,控制疼痛是患者的權益,也是醫務人員的職責義務。如果癌痛可不到及時、有效的控制,可能或者加重患者焦慮、抑郁、乏力、失眠及食欲減退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整體的生活質量,據統計晚期癌癥患者的疼痛發生率可達60%-80%[1],其中1/3的患者為重度疼痛。品管圈是同一工作現場的人員自發地進行品質管理活動所組成的小組,作為全面質量管理的重要一環,現已廣泛應用于護理領域的各個方面[2],我科于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將品管圈應用于提高重度癌痛患者對疼痛控制的滿意度中,取得較好的成效。
選擇入住我科確定為癌性疼痛的重度癌痛患者為研究對象,2018年1月-5月的重度癌痛患者137人為對照組,2018年6月-9月的重度癌痛患者為觀察組。
由科室兩名醫生、一名藥師和5名護士組成一個品管圈,其中副主任醫師一名,主治醫師1名,主管護師1名,護師4名。根據各圈員的特長和能力進行活動分工。
根據上級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及圈能力,全體圈員運用頭腦風暴法,確定“提高重度癌痛患者對疼痛控制的滿意率”為活動主題。根據主訴疼痛程度分級法(Verbal Rating Scale,VAR)將疼痛程度分為:輕度疼痛 (1~3),中度疼痛 (4~6),重度疼痛(7~10)[3]。衡量指標:重度疼痛控制率=實際重度疼痛控制滿意人數/重度疼痛總人數×100%。
通過預估各步驟所需時間確定活動周期為2018-04-01至2018-12-31,共9個月。討論確定各步驟活動內容和負責人,用甘特圖繪制活動計劃表。
采取查閱資料的文法回顧性分析了2018年1-3月出院的重度癌痛患者隨訪,病人對疼痛控制滿意度為52.78%。如下表1。
采用訪談的方法對在院重度癌痛患者(4-5月份)對疼痛控制滿意調查,病人對疼痛控制滿意度為47.69%。如下表2。
綜合以上得出1-5月科室重度疼痛患者滿意度現狀為50.37。如下表3。

表1 2018年1-3月我科疼痛控制滿意度情況

表2 2018年4-5月我科疼痛控制滿意度情況

表3 2018年1-5月我科疼痛控制滿意度情況
對137位重度癌痛患者進行查檢,對其癌痛控制滿意度進行統計。經統計總次數為137次,經查得出患者最不滿意項目如下表4。
根據二八法則:確定改善重點為①入院3天仍然止不了痛(44.53%)、②癌痛相關健康宣教知識不足(37.96)兩項。繪制魚骨圖,見圖1、圖2。
目標值=現狀值+改善值=現狀值+(1-現狀值)×改善重度×圈能力。(出處)圈能力為94%(圈能力:每個圈員對自己能力采用5,3,1進行評分。5分為自行解決,3分為需一個單位配合,1分為需多個單位配合;匯總得分,圈能力=均分/5×100%),目標值=50.37%+(1-50.37%)×82.48%×94%=88.58%。
運用PDCA的方法落實改進措施:(1)針對入院超過3天仍然止不了痛:匯總原因1)患者依從性差、2)規范化流程落實不到位。(2)針對癌痛相關知識宣教知識不足:匯總原因:1)宣教時機不對、知識參差不齊。針對以上原因制定改進措施:對策一:優化疼痛管理流程。①制定優化的疼痛管理流程,持續跟進癌痛患者疼痛情況;②加強交接班癌痛病人管理。對策二:制定分級管理制度SOP。分級管理主要是疼痛分級管理及人員分級管理。(一)疼痛分級管理:設置輕、中、重度疼痛標識,在一覽表中提示病人疼痛情況;(二)人員級別管理分別是:(1)護士把好宣教及病人生活質量關,(2)醫生把好用藥關,(3)有藥師跟進,(4)設疼痛管理護士,從患者入院到出院,持續跟進疼痛情況。對策三:分層宣教。(一)時機宣教:(1)選擇患者最容易接受信息的時機來進行宣教:入院時、用藥時、用藥后、第二天。(2)人員宣教:首次由責任護士及醫生進行宣教,疼痛護士持續跟進宣教情況。對策四:加強疼痛規范化知識培訓。①組織科室護士進行疼痛規范化知識培訓及考核;②把好新入職護士及新轉科護士帶教質量關;③每月至少進行一次對疼痛相關知識的學習及考核;④將疼痛相關知識納入帶教計劃,由經驗豐富高年資的護士對新入職及新轉科護士帶教。

表4 重度癌痛患者對疼痛控制不滿意度原因查撿匯總表(改善前)

圖1

圖2

表5 有形成果
經優化的疼痛管理流程,癌痛病人處理時間由平均38.9分鐘降至16.67分鐘。疼痛分級管理:重度疼痛患者3天之內控制率均由77.78%上升至90%。把握時機及不同人員的宣教,患者對疼痛相關知識掌握較全面,按時服藥正確率由82.76%上升至95.56%。組織科室護士進行疼痛規范化知識培訓及考核護士對疼痛相關知識掌握率達98%。
見表5。
實施品管圈活動前,重度癌痛患者對疼痛控制的滿意率為50.37%,經過4個月的持續改進,實施品管圈活動后,重度癌痛患者對疼痛控制的滿意率為103.35%(提高重度癌痛患者對疼痛控制滿意度(較滿意及以上)=(改善前-改善后)/(目標值-改善前)×100% 達標率=(90.14%-50.37%)/(88.58%-50.37%)×100%)=103.35%)。改善幅度78.96%。標準化:(1)制定了疼痛優化管理流程及分級管理流程;(2)分層宣教制度及培訓制度。
圈員對QCC手法的運用和專業知識水平均有所提高,增強了責任榮譽感及團隊協助精神。
癌痛作為癌癥中晚期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對患者身體及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3]。QCC主要針對臨床護理中出現的問題分析原因,集思廣益、通過制定有效措施來實現護理質量的不斷改進,近年來在護理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廣泛應用[4]。本研究結果表明,將QCC活動應用于癌痛患者的管理中,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患者對癌痛控制滿意度明顯提高,有效控制了疼痛,提高了患者的舒適度及生活質量。
本次QCC活動以護士為主體,護理人員之間既分工明確,又相互配合,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通過QCC管理,科室制定了疼痛優化管理流程及分級管理流程,分層宣教制度及培訓制度,更加規范了工作流程,從入院開始及時、準確評估患者的疼痛,明確疼痛的分級,及時反饋醫生,為患者提供恰當的止痛,住院期間連續動態地觀察患者的疼痛控制情況,使患者疼痛控制達到最優,同時改變患者對疼痛的認知,使患者認識到癌痛是可以控制,阿片類藥物是安全的,不是毒品,不會上癮,藥物不良反應是可以控制的。提高護士疼痛相關知識,為患者提供更好護理服務,提高護理質量。
此次活動品管圈活動的開展,使我們對QCC的運用有更進一步提高。主題選定能集思廣益,全方位的考慮癌痛患者的焦慮情況,迫切改善患者疼痛控制效果。現狀把握能收集患者的反饋,結合實際,做出分析。目標設定能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目標。對策實施能做到井井有序,每個人由各個角度去擬定對策,有效地方式表達成果。效果確認能以數據顯示達到預期目標,并且效果明顯。能夠結合分級管理制度和優化管理流程,將工作標準化。今后努力方向:要養成從多方面考慮問題的角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提高文檔制作水平,活動設計要更全面,爭取目標值達到更高,同時要把本次QCC的成果要繼續嚴格落實到位,加強改善效果。總結此次QCC活動:充分調動了醫護人員的積極性及主動性,營造了良好的氣氛,不斷優化護理服務質量,促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