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佩興
(清遠市第三人民醫院,廣東 清遠)
精神分裂癥是當前臨床常見、多發重癥精神疾病之一,該病治療難度較大,而且大部分疾病發展較慢,復發率高,使得患者自身勞動能力喪失,同時也導致社會、家庭經濟壓力和負擔增加[1]。住院過程中,通常可以更好的控制患者病情,在痊愈出院后依然需要進行長時間的治療及門診隨訪,從而對患者病情進一步控制。據有關治療顯示,常規隨訪對策通常因為諸多因素作用,無法獲取最佳效果,依舊有些患者漏服藥物、私自調換藥物等,造成疾病反復發作[2]。因而,本研究針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出院后采取延伸護理服務效果進行綜合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將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本院接收的18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收入本研究中,以隨機數字表法為基準分組,對照組(90例)中,男、女分別有48例與42例;年齡跨度:18歲-75歲(46.25±3.65)歲;患病時長:3個月-18個月(7.15±2.13)歲;學歷水平:小學、初中、高中、大專及以上分別有19例、25例、28例、18例;觀察組(90例)中,男、女分別有46例與44例;年齡跨度:19歲-73歲(46.31±3.59)歲;患病時長:4個月-17個月(7.21±2.15)個月;學歷水平:小學、初中、高中、大專及以上分別有20例、24例、27例、19例;觀察組與對照組基線資料對比,未見明顯差異(P>0.05)。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了解研究內容病簽署書面同意書;臨床資料完整、齊全。排除標準:合并腎臟、心臟、肝臟器官功能不全;妊娠及哺乳期婦女;合并惡性腫瘤;神志意識模糊;拒絕參與本研究。
落實常規護理者為對照組,具體如下:自患者出院后,定期進行電話隨訪及門診隨訪,對患者病情恢復狀況、生活情況進行了解等。
采取延伸護理服務者為觀察組,詳情如下:①心理疏導。護理人員引導患者將自身情緒和需求等表述出來,同時盡可能的滿足患者需求,緩解負面情緒。此外,護理人員鼓勵并支持患者參與體育運動,但是需要重視勞逸結合,禁止過度勞累刺激患者。叮囑患者多與其他人交流、溝通,建立和諧、友好的護患關系,從而保持積極、樂觀心態生活[3]。②健康知識宣傳。為患者介紹關于精神疾病知識,幫助其從不同角度認識、了解自身疾病。定期組織患者開展講座,介紹科學文化知識、社會公德內容等。③用藥狀況。出院前,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藥物正確服用方法、劑量等,并講解病情復發時出現的癥狀,以便兩者能夠更好的觀察疾病,避免疾病再次發作。多鼓勵、關心患者,爭取患者家屬的配合,感受到家人的關愛與溫暖,自愿接受治療。④個性化護理。因為每位患者病情發展不同,再加之文化水平、性格、家庭狀況差異,所以需要實施相應的心理調節。多與患者溝通,增強其信任感[4]。
①統計疾病復發狀況與服藥依從狀況。②評估患者抑郁、焦慮狀態,分別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與焦慮自評量表(SAS),分值越高,說明焦慮和抑郁癥狀越明顯,反之,說明焦慮和抑郁癥狀越輕。③統計護理滿意度。總分100分,包括非常滿意、較為滿意和不滿意三項指標,非常滿意取值區間80分-100分,較為滿意取值區間60分-79分,不滿意取值區間0分-60分,(較為滿意例數+非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護理滿意度。
本研究結果的處理均采取SPSS 20.0軟件,計量資料的表示方法與檢驗值分別是()和t;計數資料的表示方法與檢驗值分別是率(%)與χ2;P用于兩組對比檢驗,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中,疾病復發11例,復發率是12.22%;81例服藥依從,服藥依從率是90.00%;觀察組中,疾病復發3例,復發率是3.33%;88例服藥依從,服藥依從率是97.78%;觀察組疾病復發率比對照組低,而服藥依從率比對照組高,差異明顯 (χ2=4.957、4.745;P=0.026、0.029)。
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理前SDS和SAS評分對比,差異較小(P>0.05);觀察組護理后比對照組低,差異明顯(P<0.05),見表1。
對照組中,非常滿意43例,較為滿意35例,不滿意12例,護理滿意度是86.67%;觀察組中,非常滿意48例,較為滿意38例,不滿意4例,護理滿意度是95.56%;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比對照組高,差異明顯 (χ2=4.390;P=0.036)。
表1 兩組SDS評分及SAS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SDS評分及SAS評分比較(,分)
分組 例數 SDS評分 SAS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90 50.58±9.6948.56±8.6456.34±12.1555.37±10.05觀察組 90 51.47±9.8242.35±5.4156.94±11.6849.16±9.54 t 0.612 5.779 0.338 4.252 P 0.541 0.000 0.736 0.000
精神分裂癥是當前臨床多發精神疾病之一,到目前為止,該病依據無明確誘發因素,壯年人群及青少年人群是主要患病人群,其顯著影響了患者行為、認知、情感和思維等,造成其精神活動紊亂,若治療不及時或者控制不當,則會危害社會和個人[5]。精神分裂癥具有服藥依從性不理想、自制力差等特點,具有較高的復發率,臨床上常規以藥物治療為主。延伸護理服務是指通過許多護理服務方式,讓患者在不同環境中依舊可以享有照護,具體有家庭隨訪及指導等,利用隨訪方式為患者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6]。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服藥依從性、疾病復發率、焦慮和抑郁評分均比對照組優,差異明顯(P<0.05);可見,延伸護理服務落實過程中,利用心理調節、用藥指導等方式,幫助患者及其家屬從不同方面了解自身疾病,進而主動配合,有助于疾病復發率降低。除此之外,通過指導患者合理用藥,可以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用藥習慣,進而促進用藥依從性的提高,確保良好的治療效果,以便患者可以及早開展正常生活。
精神科疾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許多患者出院后需要繼續長時間服用抗精神病藥物,若依從性差,未及時復診等,疾病很容易再次發作。大部分精神分裂癥患者回到家庭后,工作機會大部分喪失,自理生活能力也受到影響,與此同時,還要面對他人異樣眼光,家屬長時間照顧產生的疲憊及厭倦,所以不算是患者,還是患者家屬均需要承受較大的心理壓力。因為出院后心理調節較少,導致疾病頻繁發作,需要再次住院。所以需要繼續為患者提供延伸護理服務,以便患者出院后繼續享受更為優質的服務,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5.56%)比對照組(86.67%)高,差異明顯(P<0.05);由此可見,利用隨訪方式,幫助患者嚴格按照醫囑繼續服用藥物,能夠改善緊張的護患關系,讓患者更加滿意護理工作,從而及早恢復健康,促進其生活質量的提高。延伸護理更加關注人文關懷,根據特殊群體制定相應的延伸護理方法,及早疏導患者,以便患者保持積極、樂觀心態,進而自愿配合護理工作,確保良好的護理效果。
綜上,為出院精神分裂癥患者提供延伸護理服務,有助于患者負面情緒得到改善,盡量避免疾病再次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