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陳琢,刁攀,孫麗君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陜西 西安)
在臨床上,骨腫瘤是骨科疾病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疾病,該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治療起來較為復雜,進而導致治療周期比較長[1]。在治療期間,骨腫瘤患者可能會產生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對心理和生理帶來不良的影響,還會使生活質量降低[2]。目前,治療骨腫瘤最常見的一種方法為手術治療,嚴重的情況下,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截肢,這不僅僅對患者的身體帶來較大的損傷,還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3]。為此,我們需要將專業的心理干預應用于骨腫瘤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本文以100例骨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就診時間段為2018年11月到2020年2月期間,對護理效果進行深入探討,詳細研究過程如下。
選取研究對象為100例本院收治的骨腫瘤患者,就診時間段為2018年11月到2020年2月期間,按照平均分組原則,將應用傳統護理干預的50例骨腫瘤患者納入對照組,將應用心理干預護理的50例骨腫瘤患者納入觀察組。
對照組:男患者29例、女患者21例,年齡最小者27歲,年齡最大者78歲,平均年齡(52.8±3.4)歲。
觀察組:男患者28例、女患者22例,年齡最小者26歲,年齡最大者74歲,平均年齡(50.4±3.2)歲。
兩組骨腫瘤患者的年齡、病情嚴重程度等基礎信息納入軟件SPSS 21.0系統發現P>0.05,可納入科學對比。
1.2.1 納入標準
(1)本次研究所選患者均通過臨床檢驗,符合骨腫瘤確診標準,并接受手術治療;(2)所選患者和家屬均知曉本次研究并自愿簽署了研究知情同意書;(3)本次心理干預在骨腫瘤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經過了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4]。
1.2.2 排除標準
(1)排除治療依從性較差患者;(2)排除存在精神疾病、認知障礙患者;(3)排除存在心臟、腎臟、肝臟等重要器官功能疾病和原發性肢體功能障礙患者[5]。
給予對照組50例骨腫瘤患者實施傳統護理干預,詳細的護理流程包括:(1)營養支持:患者手術結束后,根據實際情況給予患者營養支持,所選方法包括補液治療、腸內外營養支持等。(2)體征監護:密切監測骨腫瘤患者的體征變化, 比如說血壓、心率以及血氧飽和度等。(3)并發癥預防:針對可能產生的并發癥,護理人員需要做好預防工作。
給予觀察組50例骨腫瘤患者在傳統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具體的護理措施如下:(1)心理狀態評估:協助患者完成住院手續后,首先掌握患者的病情資料、個人信息等,對患者進行充分交流,結合收集的治療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2)心理干預:根據心理狀態評估結果制定出針對性的心理疏導計劃,護理人員需要依照護理方案對患者進行人性化的護理干預,耐心傾聽患者的真實想法,如果患者出現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首先需要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為患者介紹有關骨腫瘤的疾病信息,多介紹成功治愈的案例,幫助骨腫瘤患者建立治愈的信心,引導患者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治療。在日常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可以通過播放輕音樂、看視頻等方式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叮囑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能夠有效地促進病情康復[6]。(3)動態監控:對骨腫瘤患者實施心理疏導時,護理人員需要加強情緒監控,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和情緒變化來判斷患者的心理狀態,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定期詢問家屬有關患者心理狀態和情緒的改變,對心理疏導方案進行合理的調整[7]。
分別為兩組骨腫瘤患者實施了不同的護理干預后,首先利用本院制定的護理滿意度評估表對患者和家屬進行訪問,主要為了了解患者對護理人員工作的滿意度。評估表總分為100分,具體的評分標準如下:(1)若患者的評分為0-59分,則為不滿意;(2)若患者的評分為60-89分,則為比較滿意;(3)若患者的評分為90-100分,則為非常滿意。總滿意度為比較滿意與非常滿意的綜合。其次,利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和焦慮量表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滿分為20分,若分數越高,則說明骨腫瘤患者的負面情緒越嚴重[8]。
將SPSS 20.0統計軟件作為本次研究數據的處理工具,利用卡方值和t值對數據進行比對,如果P<0.05,則說明結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護理后,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為74%,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8%,兩組骨腫瘤患者的護理效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的研究數據如表1。

表1 兩組骨腫瘤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表2 兩組骨腫瘤患者心理狀態評分對比
經過護理后,觀察組的心理狀態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的評分,兩組骨腫瘤患者的護理效果和心理狀態評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的研究數據如表2。
骨腫瘤屬于骨科疾病的一種,是比較常見的腫瘤疾病之一,該疾病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和致殘率[9]。通常,骨腫瘤患者確診后,需要接受長時間的治療,康復期也比較漫長,許多患者坐在治療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焦慮、恐懼以及抑郁等負面情緒,給身體和心理造成了雙重打擊,并且逐漸失去了治愈的信心,這種負面情緒十分不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復[10]。為此,我們需要將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融入到骨腫瘤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首先,護理人員會對患者進行心理狀態評估,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出適合的心理疏導方案,這種心理干預方式更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更容易幫助患者恢復心理健康[11]。其次,在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心理干預實施動態監測,一旦發現不良情況,則需要立即采取有效地護理措施,以免患者出現意外事故[12]。通過本次的研究結果發現,經過護理后,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為74%,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8%;觀察組的心理狀態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的評分,兩組骨腫瘤患者的護理效果和心理狀態評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心理干預在骨腫瘤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同時發揮出了非常大的作用,能夠為患者優化護理質量,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綜上所述,心理干預在骨腫瘤患者的護理過程中,發揮出了非常理想的護理效果,不僅僅能夠提升骨腫瘤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還能夠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改善患者的抑郁狀態,具有積極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