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麗,王佳瑩,宋崢嶸,張肖會
(江蘇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江蘇南京 210042)
科技項目是我國科技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科技發展規劃、引導科技活動走向、配置科技資源的重要方式和手段[1],加強科技計劃項目管理,完善科技管理體制機制是促進科技發展、建設科技強國的內在要求。為了進一步提升科研管理效能,國家出臺了《關于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若干措施的通知》等政策,并在優化項目管理、強化科研項目績效評價等方面做出了指導和要求。通知發布以來,雖然科技項目管理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但是由于科技計劃項目管理體系繁雜、層次多,尚缺乏科學高效、整體上提升科技計劃管理效能的手段,科技計劃項目管理在科技計劃項目評審、過程管理及科技計劃管理體系之間信息交流共享等方面還存在諸多難點和堵點。因此,要解決當前科技計劃項目管理面臨的突出問題,打造更良好的科研生態環境,需要進一步優化科技項目評審管理,建立健全突出以過程管理為核心的科技計劃項目管理機制,探索出更為科學高效并作用于科技計劃項目管理全過程的策略和方法。
科技計劃項目評審管理圍繞著指南編制、專家遴選、項目立項、實施進展、結題驗收以及成果評價等方面內容展開,在監控科研經費使用、保障項目實施質量、監督科研誠信、發揮科研成果價值方面均有重要的作用。由于科技項目評審涉及內容多,再加上科技項目評價機制尚不健全,缺乏科學有效的評價評估方法,導致科技計劃項目評審管理在諸多方面還不到位,具體表現在:指南編制不夠合理,引導科研活動對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精準度還不夠;立項項目評價不夠科學嚴謹,導致一部分重復、弄虛作假、質量不高的項目入選;對項目承擔單位資質、項目承擔者研究水平和能力缺乏全面精準的評估;項目評審專家遴選受主觀因素影響較大,不少專家雖負有盛名,但已不再活躍在科研和生產一線,專業性和代表性不夠;項目執行情況和驗收缺乏有效抓手,項目開展質量和水平難以評估,在寬容失敗的背景下,確定項目失敗原因缺乏客觀評判依據;科研成果的創新性和價值缺少評價依據,科技成果推廣應用難度大。綜上所述,只有進一步優化科技計劃項目評價管理,才能真正保障科技計劃項目高質量實施及開展。
科技計劃項目管理普遍存在著重立項、輕過程的現象。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者通常更加關注項目經費是否發放到位,雖然絕大多數管理者也意識到科技計劃項目實施過程是決定科研經費是否落實到位、科技活動是否得到扎實有效開展的關鍵期,但是由于科技計劃項目管理周期長、環節多、難度大,管理者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再加上精力有限,在過程監督管控上很難做到面面俱到,往往顧此失彼。然而項目執行過程缺乏有效管理,尤其是中后期監管不到位,導致中期檢查、項目驗收等環節淪落塌陷嚴重,成為科研經費亂用、濫用,項目組織實施不力,驗收材料弄虛作假,夸大項目和研究成果價值,等不良現象滋生的主場。這些問題影響科技計劃項目管理效能發揮,造成科研資源嚴重浪費,只有加強科技計劃項目從申請、評審、立項、中期檢查、項目驗收過程的管理和監督,才能重塑科技計劃項目管理的良性生態鏈,提升科技計劃項目管理效能。
當前,我國科技計劃項目管理體系包括政府科技管理系統(科技部、科技廳、科技局等)、部門(行業)系統(農業、醫療衛生、教育、發改委等)和企事業單位,由于體系龐雜、層次較多、領域較廣[2],科技計劃管理各系統、各部門之間缺乏合作管理的良好機制,導致科技計劃項目的條塊分割體制壁壘,阻礙了科技數據的開放和共享。比如在政府科技管理系統內部,從科技部、科技廳到地方科技局分別依托自身科技計劃管理系統對其所屬科技項目進行管理,保持相對獨立,從而導致科技項目數據在各自系統里沉淀,阻礙了項目信息共享和交流,難以實現項目查重,不同科技計劃項目管理系統之間的立項項目就會出現主題和內容重復、疊加的可能性,導致重復立項和資源的浪費。更有甚者,少部分投機取巧人員利用信息不暢的漏洞,將同一個項目改頭換面,多頭申報,騙取科研經費。這種行為不僅導致了政府科研經費的流失,還極大地挫傷了廣大科研人員的積極性。綜上所述,只有加強科技數據深度開放和共享,才能更好地打擊科研不誠信現象,營造扎實鉆研、勇于創新的良好科研氛圍。
科技報告詳盡披露了研究過程、方法路徑、實驗數據、研究成果等內容,具有內容覆蓋廣、技術含量高、實用性強等特點,是評項目、評專家、評成果的重要參考和依據。科技報告在科技項目評審中的作用具體表現在兩方面。
①評項目層面。一是在立項階段,通過查閱、分析立項單位、項目負責人往年承擔項目的科技報告,進而對承擔單位以及負責人的科研誠信、研究水平、組織能力等狀況進行判定,還可以通過科技報告查重,避免重復立項、內容剽竊等現象的發生;二是在項目執行和驗收階段,通過收集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各類型科技報告,不僅能夠對科研過程、進展、結果的真實性、創新性進行評價,還可以對不同的科研項目績效進行分類評價。
②評專家層面。通過對專家曾經承擔項目的科技報告進行分析、對比,遴選出本行業、本領域活躍在一線的專家,確保專家的專業性和代表性。
③評成果層面。科技報告是科技計劃項目成果的產出和發布,詳細具體地展示了成果的形式和內容,能夠對成果的創新性、真實性、價值性作出全面、客觀評價,作為項目中期檢查、結題驗收階段和成果評價的重要依據。
科技計劃項目管理具有流程環節多、計劃類別復雜的特點。在科技報告工作啟動以前,科技計劃項目管理往往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管理碎片化、局部化,鮮有作用于科技計劃項目全生命周期以及各主體、各環節的手段和方法,實現對科技計劃項目管理過程全面有效監督。科技報告是科技計劃項目全生命流程中產生的科研成果和文字材料,是科技計劃項目生命周期內留下的痕跡,科技計劃項目在科研立項、項目研發實施、成果轉移轉化等不同階段均會產生不同類型的科技報告,通過痕跡追蹤,能夠對科技計劃項目開展狀況進行實時監督,及時發現問題并做出調整反饋,規范科技計劃項目的過程管理[3]。
上文中提到科技計劃項目管理系統層級之間存在信息壁壘,數據在各自的系統里沉淀,無法實現開放共享,從而滋生了重復立項、弄虛作假、盜用成果等科研不誠信現象。為了解決項目信息不暢帶來的問題,建立國家到地方、各行業、各部門統一的科技報告數據管理平臺無疑是一個良好的突破口和著力點。通過統一的科技報告管理平臺,實現國家科技信息資源在各科技計劃項目管理體系之間的開放共享,加強科技計劃項目管理體系各部門、各行業的有效聯系和溝通。
信息時代,政府應主動適應和利用信息技術,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而網絡信息化管理是一種信息資源共享、促進整合,易于實現公開、公平和監督,并能夠提高效率的項目管理方式。網絡信息化管理首先需要建立項目管理信息數據庫,只有建立了統一的數據平臺,才能保證系統的統一性和整體性[4]。科技報告綜合集成了科技計劃項目實施過程中產生的各類信息,在優化項目評審、加強過程管理、暢通信息流通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是全面系統加強科技計劃項目管理的有效抓手。科技報告功能的實現依賴于高效統一的科技報告數據平臺,因此要加快高效統一的科技報告管理平臺建設。一方面實現科技報告與科技計劃項目管理充分融合,將科技報告呈交、接收、改寫、審核、發布、共享各環節融入到科技計劃項目管理,通過對科技報告產生的數據多維度場景的利用,實現對科技計劃項目管理全過程監督、評價和控制;另一方面實現科技計劃項目管理體系各層級、各行業、各部門全覆蓋,實現信息開放共享,加強科技計劃項目各管理體系之間的聯系,提升科技計劃項目管理效能,實現科技計劃項目管理由傳統封閉式管理向開放式治理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