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關于科普人才科普能力建設的幾點認識 6-1
天津市科普人才隊伍建設現狀及對策研究 6-5
科普場館在天津市全域科普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6-9
天津市科技局大力推進全域科普取得顯著成效 6-14
基層科普建設問題分析與發展思路 6-16
科技政策與戰略研究
“十一五”以來天津市中醫藥科技分類施策的回顧 1-1
區塊鏈技術治理機理研究 1-6
由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關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研究 1-12
精益智能應急管理創新戰略研究 1-17
京津冀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發展路徑研究 2-1
世界機器人技術發展研究 3-1
江蘇省基礎研究計劃“青年科技人才創新專項”實施現狀與思考 4-1
我國中小型企業研發投入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 4-6
關于加快我市“十四五”期間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對策建議 7-1
高校技術轉移機構現狀及發展建議 12-1
大數據與產業融合發展 12-4
管理與創新
水處理工程BIM正向設計方法探討 1-22
復雜關聯路口交通組織與管控優化 1-27
科技創新平臺安全管理模式研究與實踐——以成都某研發平臺為例 1-31
運動人體科學實驗教學改革實踐 1-34
吳中水廠電氣自動化應用與生產管理思考 2-4
天津臺新聞云日志優化方案探索 2-7
天津市醫務科技工作者從事醫療科研狀況調查分析 2-10
海洋石油平臺吊機筋板裂紋評估分析 2-13
綜合醫院傳統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和信息化解決策 3-4
某專科醫院進修學員管理現狀及問題分析 4-9
大型石油工程企業數字化轉型研究與實踐 4-11
科研倫理治理:進展、挑戰與對策 5-1
后疫情時期醫學圖書館讀者服務的思考 5-5
提升科技企業孵化器從業人員隊伍建設能力的對策與建議 5-8
油價突發波動機理分析及對LPG市場行情的影響研究 5-11
科研院所項目的知識產權全過程管理 5-15
“十四五”期間供水企業統計管理信息化改革探索 7-4
天津一汽豐田公司的涂裝品質管理特色 7-6
如何減少企業管理系統中的熵增 7-11
非生產電能比率概念及其在能源管理中的應用 7-13
汽車外觀建付傾向管理體制探索與實踐 7-16
科研項目經費管理的風險識別與防控策略 8-1
項目推進軟件在項目進度管理中的應用 8-4
科技文獻資源共享模式研究 8-7
天津高新區科技企業孵化載體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10-1
以科技創新推動天津高質量發展策略研究——以半導體產業為例 10-4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實驗室在線預約功能研究與實踐 10-7
新醫改視域下以干部人事檔案信息化促進醫院人力資源配置精細化 10-11
基于解釋結構模型的電力工程物資招標采購質量影響因素 分析 10-14
2013—2017年天津市中醫藥科技發展的情況分析 10-20
關聯專科醫聯體模式對“女性盆底功能障礙”防治功效的探討 10-24
廣西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策略分析 11-1
新醫科時代智能醫學工程學科人才發展模式概述 11-8
中國海油安全文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11-11
優質服務在門診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 11-14
關于我國海洋油氣科技創新模式的思考 12-7
海洋石油企業井控技術培訓優化設計 12-11
科技報告在科技項目管理中的作用 12-16
學術爭鳴
我國自然資源部直屬海洋機構學科發展現狀研究——基于文獻計量分析 3-7
科技評論
天津濱海高新區企業孵化器運行效率評價——基于23家孵化器的數據包絡分析 4-16
《珠海市橫琴新區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專項規劃》實施評估 4-20
風電葉片制造業自動化生產模式的實現途徑 7-20
增強現實技術在氣象科普中的應用和優勢 7-23
基礎研究
過硫酸鹽不同活化方式的研究進展 1-37
微生物菌劑對土壤酸堿性的改良研究 1-42
利用模擬飛行輔助類精密進近訓練可行性研究 1-46
三相分離器油水分布測量儀研究與設計 1-49
基于偏航角分布的汽車風平均阻力系數計算方法 1-52
試樣尺寸對厚層膠黏劑搭接剪切疲勞的影響 1-57
基于BIM的道路規劃設計研究 2-16
聚丙烯基硼酸鋅復合阻燃材料的制備及其耐火性能的表征 2-22
北京市軌道交通機場線西延工程洪水影響評價內澇積水分析 2-25
重摻襯底/輕摻硅外延層制備工藝研究 2-28
高效阻燃外保溫泡沫材料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 3-14
基于四通道道路模擬的整車平順性試驗研究 3-17
新型磷系阻燃劑的制備及其耐高溫性能表征 3-22
渤海油田無人平臺批量修井敏感性研究 3-25
基于調研數據的車內異味評價體系優化 4-24
基于無模型自適應控制算法的機械臂軌跡跟蹤控制 4-30
主動有理數諧波鎖模脈沖幅度均勻化方波調制實驗研究 4-35
穿越航道區域的海底管道保護研究 5-17
高凝高粘原油海管輸送工藝探討 5-20
化學清洗對中空纖維超濾膜性能影響研究 5-22
燃氣壓縮機做功能力影響因素分析 5-26
高發泡聚丙烯片材交聯工藝研究 5-28
通信基站鐵塔選址與基礎設計的關系 5-31
一種福祉車輪椅約束系統固定裝置安裝部的耐久性試驗方法 7-26
水處理劑氯化鐵中鎘的質量分數測定 7-30
風電葉片成型所用導流網導流速率研究 7-33
城市供水管網信息排查方法探討與實踐 7-35
風電葉片PVC芯材的耐溫性研究 7-38
車內乙醛發生量影響因素的研究 7-40
風電葉片輕木芯材含水率超標處理方法研究 7-43
氣相色譜法測定二甲基環體硅氧烷 7-45
粗多糖檢測結果異常問題的探究 7-48
風電葉片生產中使用噴膠對層合板力學性能的影響 7-53
汽車頂棚與風道熱熔膠粘接工藝的改進 7-56
一種超級絕熱氣凝膠隔熱涂料及涂膜的開發 7-58
風電葉片用粘接劑與手糊樹脂的剪切性能研究 7-63
陰極電泳漆混槽替代方案及實施 7-65
城鎮供熱管網泄漏原因分析及維護要點 7-68
白刺果汁飲料加工工藝研究 7-71
不同隔熱環境下鋰離子電池熱擴散行為研究 7-75
基于在環仿真的自動緊急制動系統測試方法 7-81
有源電力濾波器控制方法研究現狀 7-87
不同介質對碳纖維拉擠板材層間剪切性能的影響 7-90
地下式污水廠矩形二沉池常用類型的分析及選擇 8-11
強儲層非均質性高含水井組立體挖潛方法及實施效果 8-13
國六排放標準中固定運轉法的試驗研究 8-16
聚脲燃氣管道涂料產品性能的提升 10-28
渤海某平臺雙介質濾器過濾效果影響因素分析及優化 10-30
復合材料及其在風電葉片行業應用的啟示 10-33
基于組合向量的支持向量機算法預測酶的類型 10-35
風電葉片腹板粘接工藝實驗研究 10-38
風電葉片鋸齒尾緣材料選取及安裝工藝要領 10-40
玻璃鋼楔形條本體性能對界面結合力影響的實驗測試 10-43
油氣混輸雙螺桿泵轉子結構優化與力學性能分析 11-16
河北省白洋淀區域船舶大氣污染物排放現狀與特征分析 11-20
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檢測尿液中N1,N12-二乙酰精胺含量的研究 11-25
發動機散熱器中不溶物鑒定結果及其成因分析 11-29
三電平變頻器預充電方法研究 12-18
國外某水電站工程廠房區泥質巖工程地質性狀研究 12-22
提升海洋平臺透平機組運行穩定性的維保技術措施 12-25
涂料黏度及作業環境對光導鼓噴涂工藝的影響研究 12-28
眼動儀對提升基礎模擬飛行能力的量化研究 12-31
高強高模超薄單向預浸料與低克重平紋織物的制備工藝及性能研究 12-34
應用技術
廣東垃圾分類與“白色污染”增加的調查研究 1-60
分布式光纖傳感系統在水庫滲漏監測中的應用 1-64
SNCR脫硝技術處理垃圾焚燒煙氣的工程應用研究 1-66
渤海油田聚驅采出液處理設施分析對比 1-70
蒸汽透平推進式LNG船改造為FSRU的發電方案研究 1-73
區塊鏈技術在海關智慧通關領域的應用研究 1-77
基于微信的公路橋梁巡查數據采集系統的推廣應用 2-32
BIM技術在橋梁施工進度管理中的應用 2-36
廣電網絡信息系統運維服務體系建設探索與實踐 2-39
海上采油中心平臺與無人井口平臺等徑環路海管通球技術的應用 2-44
低壓抽屜式電機控制柜運維常見隱患及預防方法探討 2-46
海洋修井機鉤載能力的分析探討 2-49
大學生閑置體育器材租賃交易平臺運營的實踐探索 2-51
智能視頻監控系統在海上油田的應用 2-55
BIM技術在公路工程施工階段的應用 2-57
智能合約在口岸跨境貿易的創新應用研究 2-62
多功能超聲成像測井儀在工程測井中的應用 2-66
斜板除油器水相含油問題的處理方案及實施效果 2-70
基于BIM技術的道路信息模型標準框架研究 2-73
依托高產氣臨井實現氣舉的生產工藝技術研究與應用 3-29
氣浮選器水相含油量高的解決方法探析 3-32
油管掛防磨導向裝置及送入工具的研制 3-35
變頻調節在透平發電機柴油控制系統中的應用 3-38
某平臺電潛泵泵工況系統的智能化改造 3-41
深水海管鋪設張緊器液壓系統設計研究 3-44
海洋鉆修機“柴改電”技術方案研究與實施 3-49
海上油田同心雙管分層注入管柱打撈技術應用 3-53
渤海油田大位移定向鉆井關鍵技術 4-39
海管建造階段常見問題及其對生產期運行維護的影響分析 4-43
液壓舉升裝置修井作業的井控安全探討 4-46
海上浮式生產儲油液壓潛液泵系統智能化故障監測及預警 4-50
連續油管模擬培訓系統的開發與應用 4-53
南堡35-2油田大位移鉆井工程優化設計 4-56
天津臺新聞云系統外來視頻文件轉碼方案 5-33
基于ASP.NET的油田生產時率統計網站的設計與實現 5-36
海洋石油電驅修井機轉盤驅動系統的基本設計要點 5-43
實驗室智慧電氣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分析研究 5-46
一體化泵閘在水質提升中的應用 5-50
基于IGCT器件的變流器功率試驗方法研究 5-54
防控外來人員登臨海上采油平臺的系列技術措施 5-58
基于平臺改造的模塊吊裝方案設計研究 5-60
軟包裝肉制品非熱力殺菌技術的應用與研發進展 5-64
助流注水技術在渤海油田的應用及效果 5-68
工業除鹽水處理系統全膜法設計 7-93
打孔注膠對風電葉片缺陷修復有效性的試驗驗證 7-97
招標評標管理工作中智能化技術的應用 7-100
抑制二沉池出水復氧的技術改造實踐 7-102
汽車水性珍珠白顏色涂裝工藝特性探討 7-105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在二次供水設施管理中的應用 7-107
一種低溫陰極電泳漆乳液的研發 7-109
燃氣鍋爐低氮排放改造后運行問題剖析 7-111
輕量化底盤膠的應用總結 7-115
乘用車焊裝車間平面布置優化分析 7-118
沖壓模具壓邊圈工藝改善與生產成本遞減研究 7-120
海上石油平臺消防水系統壓力設計優化 8-22
吊機鋼絲繩防跳繩預警裝置的研發及應用 8-24
渤海油田伴生氣液化回收政策法規適用性分析 8-27
遠程綜合應急機器人平臺的開發及應用 8-30
海上平臺一起電力變壓器縱聯差動保護跳閘故障原因剖析 8-33
導管架平臺主結構輔助校核軟件的開發與應用 8-36
渤海某油田原油除砂工藝設計研究 8-39
多功能海洋平臺適用的海工起重機選型研究 8-41
海上無人井口平臺消防設計 8-46
海洋平臺生活樓降噪技術研究 8-48
廚余垃圾堆肥產物的非農業土地應用研究 8-51
海洋平臺應急機啟動系統可靠性提升改造 8-55
渤海油田污水零排放規劃及處理流程升級改造 8-59
原油外輸軟管熱硫化修復技術應用研究 8-61
海洋石油161平臺配電設備紅外溫度監控系統設計 8-63
火氣探測器信號一鍵旁通及一鍵解除在控制系統中的應用 8-66
海上自升式平臺樁腿設計探討 8-70
一種油管掛回接提升工具在渤海油田的試驗 8-73
移動CNG平臺用于海上邊際氣田一體化開發模式 8-75
油田開發中儲層巖石重復強沖擊致裂效應模擬實驗研究 10-45
稠油熱采平臺注汽鍋爐水處理工藝技術研發及應用 10-48
海洋平臺可拆卸模塊化生活樓的研發 10-51
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油田伴生氣回收項目的經濟評價方法和案例分析 10-55
風電葉片芯材蒙皮微裂紋產生原因及缺陷的消除 10-59
相變摻熱裝置在渤海油田地面流程中的應用 10-61
海上油氣田陸上終端輕烴回收工藝方法 10-64
PET芯材在風電葉片上的應用及推廣前景 10-66
高壓電動機軟啟動控制技術分析與應用 10-68
風電葉片腹板PS側粘接工藝可行性研究 10-72
海洋平臺起重機鋼絲繩跳槽原因分析及處理措施 11-34
基于暗通道先驗的井下礦石圖像分割方法 11-37
海洋石油平臺燃氣發電機房危險區劃分探討 11-41
汽車懸架總成多軸正弦波加載方法研究 11-43
基于集成門極換流晶閘管的三電平有源整流電源系統的分析 11-48
便攜式SDV在線檢測裝置的研發及應用 12-38
海洋平臺直升機甲板與主甲板共用的設計方案及其適用條件 12-41
射流技術在油田放空天然氣回收工程中的應用 12-43
危險化學品查詢管理系統的設計與開發 12-47
某油田生產污水懸浮物治理措施及效果 12-50
污水處理工藝優化控制模塊(RTC)的工程應用 12-53
跨海橋梁裝配式墩身豎向自鎖式預應力施工技術研究與應用 12-56
地震速報與預警發布系統對接架構及其應用 12-61
科學與社會
水利工程項目中生態環境保護理念的體現 1-83
2008—2018 年天津市區域自動氣象站觀測資料統計產品研發與評估 1-85
天津市信息化地面氣候資料質量評估 2-77
攀枝花市PM10、PM2.5污染特征及相關性分析 2-80
特大城市公園應急避難所可達性研究——以天津市南開區 為例 3-57
國家標準框架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 3-60
西安市揮發性有機物(VOCs)擴散遷移與氣象因素的研究 3-63
“互聯網+醫學圖書館”服務創新與發展探究 3-67
消防水幕滅火系統對火焰抑制效果的研究 3-71
“互聯網+氣象”科普資源研發及精準靶向推送服務探討 3-74
氣象條件對天津小站稻生長影響分析 3-77
天津市東麗區低能見度事件特征分析 4-60
局地低溫過程的特征分析及思考 4-65
側柏常見病蟲害及其防治技術 4-72
基于天津市全城氣象觀測數據的高分辨率實況分析產品質量評估 4-75
醫聯體檢驗項目合作及城區醫聯體發展狀況研究 5-70
基礎學科大學生專業認同與學習投入的相關性研究 5-74
科技館提升改造的實踐與思考——以天津科技館為例 5-77
建筑垃圾堆體穩定性分析及工程防護措施研究 5-80
汽車格柵造型設計影響因素研究 7-123
濱海新區氣象災害應急管理實踐與探討 7-127
乳酸閾強度訓練對特警心肺機能的影響研究 8-78
社區防震減災科普講座活動策略分析 8-82
基于Delphi法的醫聯體間雙向轉診醫政管理模塊構建研究 8-85
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專科特色建設促進城區醫聯體優質發展的研究 8-89
天津校園氣象科普活動實踐與創新發展 8-92
基于葵花-8號氣象衛星的天津地區氣溶膠光學厚度分布特征 8-96
精神專科醫院的形象建設與管理創新 8-99
某三甲醫院科研現狀調查分析與對策研究 8-101
智慧門診提升患者就醫體驗的探索與實踐 10-73
基于集合經驗模態分解和深度神經網絡模型的天津港風速預測研究 10-77
“等保2.0”背景下醫學圖書館的安全等級保護體系建設 10-82
數字信號處理技術研究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 11-52
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情報分析方法研究 11-55
數控車床教學的微課應用實踐 11-59
天津城市發展與城市更新研究探索 11-62
機場低能見度預報系統設計思路及其功能實現 11-65
智慧視閾下基于微服務架構的圖書館平臺建設與服務創新 11-68
面向家庭的老年髖部骨折術后康復管理系統研發 11-72
天津市濱海新區應急管理中監測預警環節發展脈絡、作用及展望 11-77
天津市濱海新區沙塵天氣簡析 11-80
高校圖書館“植入式”知識產權學科服務模式探索 11-83
農業氣象服務水平提升的策略和途徑 12-64
新形勢下防災減災科普教育新模式的實踐與探索 12-66
天津地區一次冷鋒后大風過程特征及成因分析 12-69
科技編輯
《中國南方果樹》2017—2019年論文關鍵詞統計與熱點分析 1-90
科技期刊出版融合創新實踐探索——以《電氣傳動》期刊 為例 1-93
科技期刊退稿分析與論文寫作建議 2-86
軍事科技論文關鍵詞選取策略 2-89
軍隊院校學報轉型建設問題研究 2-92
建筑科學類非核心期刊發展面臨的困境與對策——以《四川建筑科學研究》為例 2-94
園藝類中文核心期刊2000—2019年高被引論文的被引情況研究 3-80
醫學論文中常見字符差錯歸納及解析 3-84
移動辦公在醫學期刊出版業推廣的可行性分析 3-88
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時的挑戰和醫學編輯的應對實踐 3-92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學術期刊工作模式和出版模式的 影響 3-94
基于資源整合的科技期刊富媒體平臺建設的研究 4-78
江蘇省科技學術期刊數字出版現狀分析 4-83
非核心科技期刊的定位與發展——以《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為例 4-87
縮略語在醫學論文中的使用問題 4-92
科技論文題名的編輯修改原則及實例剖析 4-94
我國科技期刊發展現狀及創新時代辦刊舉措探討 5-84
科技期刊編輯數字敏感意識的提升——以《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期刊為例 5-88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科技期刊的發展對策及思考 5-91
醫學期刊編輯學術能力的提升途徑 5-94
媒體融合背景下中醫藥科技期刊發展路徑探析——以《天津中醫藥》為例 8-104
創辦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路徑探索——以SmartMat辦刊實踐為例 9-1
新時代科技期刊青年編輯職業素養的提升 9-5
《中華血液學雜志》提升科技期刊學術影響力的舉措與思考 9-9
新媒體時代醫學期刊運營探索 9-12
學術期刊與視頻號融合模式探討 9-16
警惕“μg”變“mg”,融合出版時代字符變換問題探索 ——以Symbol字體為例 9-19
新媒體時代期刊編輯職業素養的提升與轉型 9-23
在世界一流婦產科學期刊建設中編輯大有可為 9-25
《中國給水排水》主辦行業學術大會助力期刊高質量發展的成功實踐 9-29
系統綜述和Meta分析類稿件的審查及編輯策略——聚焦文獻檢索環節 9-32
新媒體時代科技期刊作者隊伍的維護與發展 9-35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文科技期刊履責擔當并提高國際影響力的探討 9-38
論科技期刊編輯素養問題與提升途徑 9-42
中醫藥科技期刊選題策劃與專欄組稿策略的實施 9-45
如何利用新媒體技術構建出版營銷新模式 9-49
中國民航大學學科建設的目標解讀與學報發展的策略調整 9-52
人工智能在打造高校科技期刊綜合發展模式中的應用 9-55
科技期刊的選題策略與技巧——以《中草藥》為例 9-58
科技期刊學術影響力與競爭力的提升 9-62
“雙一流”建設高校自然科學學報是否轉為專業刊的探討 9-65
打造精品專欄/專刊,助力《紅外與激光工程》期刊持續發展 9-71
科技期刊微信公眾號助推出版融合戰略的實踐探索——以《煤氣與熱力》期刊為例 9-74
新媒體融合時代期刊編務工作的發展與創新 9-77
非主觀故意錯誤導致撤稿原因分析——以國際四大綜合性醫學期刊為例 9-80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背景下醫學專題文章的出版與期刊影響力的提升 9-85
新媒體出版研究熱點知識圖譜的可視化分析 9-90
合理對待學術不端檢測結果 9-93
以高品質科技期刊促進科學技術發展 9-97
充分發揮編委隊伍作用 提高科技期刊辦刊質量 9-100
新時代科技期刊建設中編輯人才“個性化”能力的提升 9-104
新媒體時代科技期刊面臨的問題與發展對策 9-107
大數據分析視角下科技期刊的創新發展路徑 9-110
媒體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發展策略探討 9-114
新媒體背景下科技期刊編輯職業素養提升的思考 9-118
文摘類科技期刊的發展現狀及轉型探索 9-121
我國10種園藝類核心期刊參考文獻特征分析 10-85
基于收稿情況及中國知網個刊影響力統計分析數據庫評價科
技期刊——以《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5—2020年數據 為例 10-89
鼓勵/強制使用ORCID是規避署名學術不端的重要手段——Wiley出版社國際醫學期刊的應用經驗 10-93
媒體融合環境下科技期刊的轉型路徑 11-87
軍校科技期刊的編輯隊伍建設和服務意識強化 11-90
媒體融合背景下江蘇省科技學術期刊數字出版盈利模式研究 11-93
后疫情時代刊媒融合探索與實踐 11-97
系統綜述和Meta分析稿件的質量評價環節審查及編輯策略 11-100
科技期刊直角坐標圖中標值線的使用規范探討 11-103
媒體融合背景下科技論文的學術不端治理與科研誠信建設 12-74
論學術研究和科技論文創作的功利性 12-78
新媒體時代科技期刊編輯的修養與素質 12-81
科技宣傳理論方法與實踐研究綜述——基于對國內主要省市科技宣傳工作新舉措的分析 12-85
媒體融合時代學術期刊編輯能力培養要求的變與不變 12-88
科技論文引文的相關性、因果性與引文評價 12-91
科技期刊中“面團流變學”特性參數使用現狀的調查分析 12-95
科普研究
天津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開展科普教育的實踐與探索 6-20
高校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實踐 6-23
全域科普背景下天津氣象科普工作的思考 6-25
新媒體技術在科普傳播中的應用 6-29
融媒體視域下中醫藥文化的傳播路徑研究 6-31
“超齡”科普場館如何激發科普新活力 6-36
文化建設視閾下媒體在安全科普工作中的責任探析 6-39
融媒體時代地震科普信息化發展的思考 6-42
產學研背景下天津師范大學科普基地能力建設與實踐成效 6-46
基于設計驅動的少年兒童科普教育的發展路徑 6-50
天津市氣象科普人才培養現狀與思考 6-53
中新天津生態城安全體驗館的建設特色與運營效益 6-57
南開大學全域科普創新工作體系的建設探索 6-59
高中STEAM課程本土化與科普教育實踐探索 6-63
天津市防災減災科普宣教能力現狀及發展模式思考 6-66
動畫在視頻科普教育中的應用探索 6-70
天津市防震減災科普政策體系研究 6-73
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工作的實踐與探索 6-76
關于科普講解選題原則和信息有效傳遞的分析 6-79
健康中國背景下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知識傳播的思考 6-82
科普活動
“立足民生,個性織造”——紡織智能制造科普宣傳活動策劃 6-85
青少年生態意識培養與自然教育實踐探索 6-90
《學校防震與應急》漫畫繪本的創作與防震減災科普知識的傳播 6-94
科普教育
運用steam2進行體驗式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實踐探索 6-97
激勵青少年創新發明意愿的可行途徑探索 6-99
基于機器人校本課程教學的聾生創造力培養實踐探索 6-102
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的探索與實踐 6-105
科普知識
不可破譯的通信——量子通信對電子商務中個人信息安全的保護 6-108
時間計量與中華文明起源的辯證關系 6-110
ArcGIS在垃圾分類普及中的應用 6-113
保護英雄的“英雄”——防化服 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