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朱 寅
今天是父親80大壽,80歲依舊帥氣的父親坐在主位,穿上了許久不曾穿的軍裝,還特意戴上了一枚黨徽,臉上的笑容燦如朝陽。
壽宴正式開始,父親微笑著環顧四周,突然問了一句:“咱家都有誰是黨員呀?”除了母親和3個孩子,女兒女婿6人都是黨員。看著我們齊刷刷舉起的手,父親高興地舉起酒杯,提議大家為建黨100周年干杯。這一刻,我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80歲的老父親,時刻不忘自己是黨員,以孩子們都能成為黨員而自豪。父親這代人是從苦日子里走過來的,正因為經歷了苦,才更懂得珍惜如今的甜。
1939年,父親出生在豫東平原開封蘭考的一個貧困小村莊,他兄妹5個,排行老四,上有兄姐,下有弟弟。蘭考緊鄰黃河,風沙嚴重侵蝕土地,家中僅靠幾畝薄田度日,日子十分清苦。1958年7月,父親通過招工考試到鄭州市無縫鋼管廠當工人。父親最初被分配到原料車間,用機器粉碎礦石煉鐵,由于他既年輕又肯吃苦,沒多久就被車間選派到上海無縫鋼管廠實習,之后又到鄭州鋼鐵廠當工人。1961年7月,22歲的父親報名參軍,進入武裝警察部隊,從此開啟了30多年的軍旅生活。
在我的記憶里,身為軍人的父親經常外出執行任務,少則三兩天,多則大半個月。父親曾參與過抓捕震驚全國的持槍殺人搶劫案“東北二王特大殺人案”的主犯“二王”,“二王”即王宗坊和王宗瑋兄弟。1983年,兩兄弟在沈陽犯下第一起命案后,在逃亡的過程中5次逃脫警察的追蹤,打死打傷公安干警和無辜百姓二十余人。公安部作為特大案件頒發通緝令,由公安、武警、解放軍、民兵組成多支隊伍,對“二王”展開追捕。當年7月,“二王”逃竄到社旗縣。接到命令后,父親主動請纓,帶著20名戰士迅速趕往現場。“二王”藏在玉米地里,隱蔽性非常強,父親和戰士們在玉米地開展拉網式排查,但狡猾的“二王”反偵察能力很強,他們隨身攜帶槍支彈藥,槍戰隨時可能發生。面臨未知的危險和挑戰,父親和戰士們整整兩天兩夜沒合眼進行搜捕,不料狡猾的“二王”聲東擊西,在這邊放了一個煙幕彈,早從另外的地方逃跑了。這是父親30多年的軍旅生涯中距離死亡最近的一次,雖然沒能成功抓捕到“二王”,留下終身遺憾,但這次生死考驗也讓他在做好工作的同時,更懂得珍惜親情、珍惜家庭。
我童年記憶中的家是南陽市獨立營的軍隊大院。寒冷的冬天里,家家戶戶都生著老式煤爐,最幸福的時光莫過于一家人圍坐在爐子旁,五口人,一鍋白米湯,一盆大蔥燉豆腐菜。雪白的豆腐被煎得兩面金黃,配上白綠相間的大蔥,澆上豆醬,用小火慢燉,那個香味讓人直流口水……一家人,一盆菜,吃得滿頭大汗,吃得酣暢淋漓。那時候父親總愛站起來,微微俯下身子,覷著眼睛,從氤氳的熱氣中夾起豆腐,放在我們姐妹仨的盤子里,看著我們把豆腐吃掉,那時的父親已經不再嚴厲,眼神中充滿著慈愛……
1988年夏天,南陽遭遇大暴雨,山洪暴發,頃刻間,我們所居住的獨立營家屬院被洪水淹沒。我家住在二樓,我眼睜睜地看著一樓被完全淹沒,樓下鄰居顧不上搬運家里的東西,匆匆跑到二樓避難,我們眼睜睜地看著水勢上漲,心里怕得不行。父親當時是獨立營營長,他指揮官兵家屬開展自救,有條不紊地轉移官兵和家屬,搶救被洪水淹沒的物資。那是我第一次見到工作狀態的父親,那么從容果敢。從此,軍人的形象就在我心里扎了根。
每次家庭聚會,看著這和樂幸福的一大家子,父親總會感嘆:“我們的幸福固然是自己努力奮斗來的,但最重要的還是我們趕上了一個好時代啊。做人不能忘本,要時刻懷有一顆感恩之心。”
是啊,我們要感恩努力的自己,感恩成就自己的親人,更要感恩這個和平崛起的偉大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