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霞 郭彩群 王先橋 童衛華 陳建波 陳燕玲 熊燕華
代謝綜合征是一種涉及多種代謝異常,以胰島素抵抗為基礎,主要表現為腹型肥胖、糖耐量異常、血脂紊亂和高血壓等疾病,該病是骨質疏松癥的獨立風險因子[1]。近來研究表明,脂肪細胞因子[趨化素(chemerin)、瘦素(leptin)、脂聯素(adiponectin)、抵抗素(resistin)]、免疫因子(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CD4+/CD8+)、炎癥因子[C反應蛋白(CRP)和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對維持骨代謝的平衡起著重要的作用[2-3]。本研究選取收治的代謝綜合征患者,將其分成代謝綜合征骨密度正常者、骨密度減少者、骨質疏松者三組,另選體檢正常者作為正常對照,分別檢查受試者的脂肪細胞、免疫、炎癥因子水平,并比較不同組受試者之間的差異,驗證脂肪細胞、免疫、炎癥因子水平表達異常對代謝綜合征患者骨密度減少、骨質疏松發生的影響,為臨床對癥治療,提高代謝綜合征的治療效果提供科學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1月-2020年3月來本科就診89例代謝綜合征者,年齡37~65歲,平均(48.32±13.61)歲;男52例,女37例。(1)代謝綜合征的診斷標準:按照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4],代謝綜合征具體診斷標準為具備以下3項或以上,①高血糖,即FPG>6.1 mmol/L或糖耐量試驗2 h血糖>7.8 mmol/L,和/或己經診斷為糖尿病并治療;②BP>130/85 mm Hg及/或己確認為高血壓并治療者;③血TG≥1.70 mmol/L,低HDL-C,即空腹HDL-C<1.04 mmol/L;④腹型肥胖,即腰圍>90 cm(男),>85 cm(女)。(2)納入標準:①符合代謝綜合征診斷標準;②年齡37~65歲。(3)排除標準:①患有影響骨代謝的疾病如甲狀腺、甲狀旁腺、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疾病以及骨關節疾病或者腫瘤等;②絕經后婦女;③試驗前服用調脂藥物;④試驗前服用影響骨代謝藥物(如液體鈣、維生素D、激素類藥物等);⑤嚴重心腦血管疾病以及慢性肝臟、腎臟疾病;⑥精神病。將其分成代謝綜合征骨密度正常者37例(A組)、骨密度減少者30例(B組)、骨質疏松者22例(C組)。另選30例本院同期正常體檢者為正常組。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體格、血糖、血脂檢查 通過測量受試者身高、體質量(分別精確到0.1 cm,0.1 kg),計算體質指數(BMI);腰圍測量取腰部肋下緣與骼骨上緣連線中點周徑。統一使用電子血壓計測量右上肢坐位血壓,取3次測量平均值。采集受試者外周空腹靜脈血5 mL,檢測空腹血糖(FBG)、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
1.2.2 骨質密度檢查 受試者利用超聲進行骨密度檢查,依據“中國骨質疏松癥建議診斷標準(第二稿)”[5]:MD低于同性別人群峰值骨量均值的1個標準差(s)但小于2.5 s為骨量減少;低于同性別人群峰值骨量均值的2.5 s以上為骨質疏松;大于同性別人群峰值骨量均值1 s為骨量正常。通常用t-score (T值)表示,即T值≥-1.0為正常,-2.5 1.2.3 脂肪、免疫、炎癥因子檢測 采集受試者空腹外周血,利用ELISA法分別檢測受試者脂肪細胞因子趨化因子[趨化素(chemerin)采用人趨化因子配體5 ELISA試劑盒,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瘦素(leptin)、脂聯素(adiponectin)、抵抗素(resistin),采用上海酶聯生物有限公司試劑盒];ELISA法檢測炎癥因子[C反應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流式細胞儀(貝克曼庫爾特商貿中國有限公司)檢測免疫因子CD3+、CD4+、CD8+、CD4+/CD8+)。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齊性檢驗后,F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四組一般資料比較 A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齡37~63歲,平均(47.73±10.52)歲;平均病程(3.46±1.73)年。B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齡37~64歲,平均(48.21±10.72)歲;平均病程(3.84±1.92年)。C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齡39~65歲,平均(49.12±10.34)歲;平均病程(3.81±1.89)年。正常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齡37~65歲,平均(47.72±10.35)歲。四組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四組血脂肪細胞因子檢測結果比較 四組demrin、leptin、adiponectin、resistin水平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正常組、A組、B組、C組chemerin、leptin、adiponectin、resistin水平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四組免疫因子檢測結果比較 四組血清免疫因子CD3+、CD4+、CD8+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正常組、A組、B組、C組血清免疫因子CD3+、CD4+、CD8+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四組炎癥因子檢測結果比較 四組血清炎癥因子CRP、IL-6、TNF-α 水平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正常組、A組、B組、C組血清炎癥因子CRP、IL-6、TNF-α 水平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四組血脂肪細胞因子檢測結果比較[ng/mL,()] 表1 四組血脂肪細胞因子檢測結果比較[ng/mL,()] *與正常組比較,P<0.05;#與A組比較,P<0.05;△與B組比較,P<0.05。 表2 四組免疫因子檢測結果比較() 表2 四組免疫因子檢測結果比較() *與正常組比較,P<0.05;#與A組比較,P<0.05;△與B組比較,P<0.05。 表3 四組炎癥因子檢測結果比較() 表3 四組炎癥因子檢測結果比較() *與正常組比較,P<0.05;#與A組比較,P<0.05;△與B組比較,P<0.05。 骨質疏松是一種代謝性骨病,其病因比較復雜,目前認為其與遺傳、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生長因子β(TGF-β)基因、人消化功能減弱,蛋白質、鈣、微量元素等攝入不足、內分泌因素(性激素、降鈣素)以及脂肪因子(chemerin、leptin、adiponectin、resistin)等有關[6]。 chemerin最初被認為是一種趨化因子,2007年后確定chemerin是一種脂肪因子。有研究發現chemerin可調節骨髓間充質干細胞(BMSCs)成脂化和成骨化方面的動態平衡。王鑫[7]研究表明血清chemerin與骨質疏松及骨折有一定的相關性。本研究在骨密度正?;颊?、骨密度減少者、骨質疏松者的血清檢測中發現隨骨密度的不同,其表達水平有顯著的差異,骨質疏松者的血清chemerin水平增高幅度最大。 多項研究表明脂肪因子chemerin、leptin、adiponectin、resistin與胰島素抵抗有關[8],這些脂肪因子由脂肪細胞分泌,調節自身和其他組織的功能,特別在調節胰島素敏感性方面的作用更大。Leptin是由白色脂肪組織分泌的一種激素,通過其受體發揮生物效應,研究發現,成骨細胞存在瘦素受體,其可能對骨代謝具有調節作用[9-10]。adiponectin是一種由脂肪組織分泌的蛋白質,Berner等[11]發現adiponectin及其受體在人的股骨以及脛骨成骨細胞中有所表達,提示adiponectin與骨代謝有密切關系。 本研究中這些脂肪因子在代謝綜合征骨密度正?;颊摺⒋x綜合征骨密度減少者、代謝綜合征骨質疏松者血清表達水平均有顯著差異。有研究表明,高adiponectin水平可加重胰島素抵抗[12],可見高adiponectin水平通過胰島素抵抗影響代謝綜合征患者的骨密度。 以往Zhang等[13]的研究發現,T淋巴細胞通過產生IL-7和破骨細胞異化因子(RANKL)直接促進破骨細胞生成,由此可以推測骨質疏松癥可能是一種免疫系統介導的疾病,通過免疫激活,產生細胞因子和炎癥反應,導致破骨細胞和成骨細胞活性重構和骨轉換的調節失控,引起骨吸收活動增強從而產生骨質疏松癥[14-15]。本研究對免疫因子與骨質疏松的關系進行了研究,通過比較代謝綜合征骨密度正常者、代謝綜合征骨密度減少者、代謝綜合征骨質疏松者血清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CD4+/CD8+的水平,結果顯示三組代謝綜合征患者血免疫因子CD3+、CD4+、CD8+檢測結果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CD3+、CD4+、CD8+在血清中的表達水平在骨密度減少者、骨質疏松者中明顯升高,研究進一步驗證了免疫因子對骨質疏松有一定的影響。 不少研究表明炎癥因子與骨質疏松癥發病有關,炎癥因子是一類主要由免疫細胞和相關細胞產生的高活性、多功能小分子蛋白質[16-17]。骨質疏松癥患者體內的炎癥因子水平增高,以CRP、IL-6、TNF-α 增高最為常見,IL-6和TNF-α 升高可導致骨代謝失衡,導致骨量丟失[15]。本研究結果顯示CRP、IL-6、TNF-α 隨代謝綜合征骨密度正常、骨密度減少、骨質疏松者血清表達水平逐漸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CRP是炎癥介質,有研究結果提示高敏CRP水平與胰島素抵抗有關,且CRP水平與骨密度之間呈負相關,CRP水平的增高可能會引起骨密度的降低[18]。IL-6主要由T淋巴細胞產生,Papanicolaou等[19]的研究結果顯示,過度表達IL-6的轉基因老鼠表現出骨量減少,皮質骨和松質骨的微結構破壞,成骨細胞數目和活力下降。IL-6主要通過與RANKL-RANK-骨保護素(osteoprotegerin,OPG)軸的相互作用,發揮其對破骨細胞及骨吸收的誘導和促進作用[20]。TNF-α 由T淋巴細胞分泌,是炎癥反應過程中出現最早、最重要的一種多功能因子[21],可以有效增強RANKL誘導的破骨細胞的形成,從而導致骨量減少[22]。 本研究通過對代謝綜合征骨密度正?;颊?、代謝綜合征骨密度減少者、代謝綜合征骨質疏松者與正常人血清脂肪因子(chemerin、leptin、adiponectin、resistin)、免疫因子(CD3+、CD4+、CD8+)、炎癥因子(CRP、IL-6、TNF-α)表達水平的差異比較,結果表明,血清脂肪因子(chemerin、leptin、adiponectin、resistin)、免疫因子(CD3+、CD4+、CD8+)、炎癥因子(CRP、IL-6、TNF-α)表達水平異常,是代謝綜合征患者發生骨密度減少與骨質疏松的誘因之一。這進一步驗證了代謝綜合征誘發的骨密度減少、骨質疏松與血清脂肪因子(chemerin、leptin、adiponectin、resistin)、免疫因子(CD3+、CD4+、CD8+)、炎癥因子(CRP、IL-6、TNF-α)表達水平異常有關。2 結果



3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