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進錦 汪濤 范海銀 鄔海 韓斌德
縮窄性心包炎是因心包的慢性炎癥性病變所引起的心包增厚、粘連、甚至鈣化,使心臟的舒張及收縮受限以及心功能逐漸減退,并最終導致全身血液循環(huán)障礙的一種疾病[1-3]。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在我國以結核性心包炎最為常見[4]。血液中NT-proBNP具有利鈉、利尿、擴血管降壓、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與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在心室負荷或壓力增加時由心室肌分泌,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其水平在心力衰竭患者血液中顯著增高,但血清NT-proBNP水平在縮窄性心包炎術后療效評價中的應用卻尚未見諸報道[5-6]。為此選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縮窄性心包炎患者60例進行研究,探討了血清NT-proBNP水平在縮窄性心包炎術后療效評價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縮窄性心包炎患者6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心包剝脫術進行治療。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的病歷資料完整;(2)對縮窄性心包炎患者常規(guī)行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及胸部CT平掃檢查加以確診[7-8]。排除標準:(1)合并有肺部感染、肺栓塞;(2)伴有惡性腫瘤;(3)有精神類疾病史;(4)中途主動退出研究。根據(jù)患者術后1年內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發(fā)生情況將其分為無MACE組34例與MACE組26例。研究通過了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方法 (1)血清NT-proBNP水平:入院后次日清晨抽取1 mL靜脈血,將檢測卡、稀釋液及待測樣本平衡至室溫(20~25 ℃);拆開檢測卡的鋁箔袋包裝,將檢測卡放置在平整的表面上。取100 μL樣本與150 μL樣本稀釋液充分混勻;取與樣本稀釋液混勻后的混合物100 μL,加入檢測卡加樣孔;室溫放置15 min;將檢測卡放入檢測儀器中,按測量鍵進行測量;數(shù)據(jù)處理:與NT-proBNP測定試劑盒配套的上轉發(fā)光免疫分析儀具有計算濃度的功能,測量完成后儀器自動將濃度值顯示在屏幕上。(2)肺動脈平均壓:使用超聲診斷儀測量肺動脈舒張壓、肺動脈收縮壓,并計算肺動脈平均壓。(3)中心靜脈壓:使用心電監(jiān)護儀進行測量。(4)LVEF:通過超聲心動圖檢查進行測量。
1.3 觀察指標 兩組縮窄性心包炎患者的一般資料,術后1 d、1周、3個月、1年血清NT-proBNP水平、LVEF、肺動脈平均壓、中心靜脈壓數(shù)值以及術后1年內MACE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兩變量的相關性采用Spearman相關性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無MACE組年齡36~67歲,病程1個月~3年。MACE組年齡37~69歲,病程1個月~3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2.2 兩組不同時間點血清NT-proBNP水平比較 術后1 d、1周、3個月、1年,兩組血清NT-proBNP水平均明顯依次降低(P<0.05)。兩組組間(F=46.875,P=0.000)、不同時點(F=23.489,P=0.000)以及組間和不同時點的交互作用(F=31.751,P=0.000)。見表2。
2.3 兩組不同時間點LVEF比較 術后1 d、1周、3個月、1年,兩組LVEF均明顯依次升高(P<0.05)。兩組組間(F=9.342,P=0.000)、不同時點(F=4.248,P=0.001)以及組間和不同時點的交互作用(F=5.327,P=0.000)。見表3。
2.4 兩組不同時間點肺動脈平均壓比較 術后1 d、1周、3個月、1年,兩組肺動脈平均壓均明顯依次降低(P<0.05)。兩組組間(F=21.213,P=0.000)、不同時點(F=6.876,P=0.000)以及組間和不同時點的交互作用(F=10.407,P=0.000)。見表4。
2.5 兩組不同時間點中心靜脈壓比較 術后1 d、1周、3個月、1年,兩組中心靜脈壓均明顯依次降低(P<0.05)。兩組組間(F=26.968,P=0.000)、不同時點(F=15.316,P=0.000)以及組間和不同時點的交互作用(F=20.475,P=0.000)。見表5。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表2 兩組不同時間點血清NT-proBNP水平比較[pg/mL,()]

表2 兩組不同時間點血清NT-proBNP水平比較[pg/mL,()]
*與術前比較,P<0.05;#與MACE組比較,P<0.05。
表3 兩組不同時間點LVEF比較[%,()]

表3 兩組不同時間點LVEF比較[%,()]
*與術前比較,P<0.05;#與MACE組比較,P<0.05。
表4 兩組不同時間點肺動脈平均壓比較[mm Hg,()]

表4 兩組不同時間點肺動脈平均壓比較[mm Hg,()]
*與術前比較,P<0.05;#與MACE組比較,P<0.05。
表5 兩組不同時間點中心靜脈壓比較[cm H2O,()]

表5 兩組不同時間點中心靜脈壓比較[cm H2O,()]
*與術前比較,P<0.05;#與MACE組比較,P<0.05。
2.6 Spearman相關性分析 分析結果表明縮窄性心包炎行心包剝脫術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與LVEF呈負相關性(rs=-0.529,P=0.037)、與肺動脈平均壓及中心靜脈壓數(shù)值分別呈正相關性(rs=0.691,P=0.012;rs=0.854,P=0.000)。
治療縮窄性心包炎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盡早手術治療,以免病期遷延過久導致患者全身情況不佳,并因心肌萎縮加重而影響其他臟器功能。通過心包剝脫術將縮窄心包切除后,可使患者心臟逐步恢復功能[9-11]。目前臨床上對縮窄性心包炎術后療效評價目前尚未有統(tǒng)一的標準,主要是依靠臨床癥狀、超聲心動圖、中心靜脈壓數(shù)值進行評價[12]。但臨床癥狀的描述容易受主觀因素的影響[13];超聲心動圖作為無創(chuàng)性技術,為臨床評價右心功能提供了多種檢測手段和指標,然而右心室位于超聲近場,影響了圖像清晰度,使其結構及功能測定受一定的限制,縮窄性心包炎主要是引起右心功能衰竭[14];中心靜脈壓受心臟功能、循環(huán)血容量及體循環(huán)靜脈系統(tǒng)血管緊張度3個因素的影響,反應的不僅是心臟功能,另外中心靜脈壓的測定操作起來比較繁瑣[15]。腦鈉肽(BNP)在心力衰竭診治中的臨床應用是近年來國際上的研究熱點,已取得重要突破[16-17]。BNP源于在心肌細胞合成的134個氨基酸的NT-proBNP,在進入血循環(huán)后降解產(chǎn)生具有生物活性的BNP和一個無活性的76個氨基酸的片段,NT-proBNP分泌入血后,具有利鈉、利尿、擴血管降壓、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及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在心室負荷或壓力增加時由心室肌分泌,在心力衰竭(CHF)時血液中NT-proBNP水平顯著增高,但血清NT-proBNP水平在縮窄性心包炎術后療效評價中的應用卻尚未見諸報道[18-20]。
為此本研究選取縮窄性心包炎行心包剝脫術患者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術后1 d、1周、3個月、1年,兩組血清NT-proBNP水平、肺動脈平均壓、中心靜脈壓數(shù)值均明顯依次降低,兩組的組間、不同時點以及組間和不同時點的交互作用均差異明顯,表明無MACE組患者術后血清NT-proBNP水平、肺動脈平均壓以及中心靜脈壓數(shù)值降低更為明顯;術后1 d、1周、3個月、1年,兩組患者LVEF均明顯依次升高,且兩組的組間、不同時點以及組間和不同時點的交互作用均差異明顯,表明無MACE組患者術后LVEF升高更為明顯。Spearman相關性分析表明縮窄性心包炎行心包剝脫術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與LVEF呈負相關性,與肺動脈平均壓及中心靜脈壓數(shù)值均呈正相關性,表明縮窄性心包炎行心包剝脫術患者手術前后血清NT-proBNP水平變化與LVEF、肺動脈平均壓及中心靜脈壓數(shù)值存在相關性,可用于對縮窄性心包炎術后療效進行評價,術后血清NT-proBNP水平能較快下降至正常水平的縮窄性心包炎患者術后療效較好。
總之,縮窄性心包炎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明顯上升,術后逐漸下降至正常水平,可作為對縮窄性心包炎術后療效評價的參考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