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政 王麗 鄧銘 魏婧
腎病綜合征發病率較高,是由腎小球疾病引發的綜合征,臨床將其劃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具有低蛋白血癥、高脂血癥、高蛋白尿、高水腫特點[1-2]。該病嚴重影響了患者生活質量,相關研究表明對患者進行防己黃芪湯治療,效果明顯,治療副作用較低[3]。因此,本研究圍繞防己黃芪湯治療腎病綜合征的臨床效果及對24 h尿蛋白量、白蛋白(ALB)及血清總膽固醇(TC)的影響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82例腎病綜合征患者。納入標準:(1)符合腎病綜合征診斷標準;(2)納入研究前2周,經臨床治療沒有取得明顯治療效果;(3)臨床資料完整,可配合研究者;(4)年齡≥18歲。排除標準:(1)對研究藥物存在過敏史;(2)嚴重感染;(3)狼瘡性腎炎、糖尿病腎病;(4)精神疾病及認知功能異常。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41例。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西藥治療。尿蛋白治療:口服卡托普利片(生產廠家:百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1023091,規格:25 mg),25 mg/次,3次/d;口服螺內酯(生產廠家:國藥集團武漢中聯四藥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2020343,規格:20 mg),20 mg/次,3次/d;抗血小板聚集治療:口服雙嘧達莫片(生產廠家:珠海博康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4023497,規格:25 mg),25 mg/次,3次/d[4-5]。7 d為1個療程,連續用藥4個療程。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防己黃芪湯治療。藥方:茯苓12 g、大棗1枚、炙甘草8 g、防己10 g、桂枝9 g、黃芪15 g,白術9 g、生姜皮6 g。伴四肢麻痹、惡心嘔吐,加藿香8 g、半夏10 g、地龍10 g;伴瘀血,加丹參15 g、益母草20 g;伴四肢冰涼,加肉桂10 g;伴泡沫尿,加蟬蛻15 g、長卿20 g;伴濕熱,加石韋15 g,白花蛇舌草20 g;伴頭暈,加天麻10 g。與100 mL水中加入藥物,浸泡0.5 h,煎煮60 min,將濾渣棄除,分晚上和早上兩次服用,進行4周持續治療。治療期間告知患者臥床休息,給予低蛋白飲食,對食鹽和水分攝入量嚴格控制。禁食用刺激性、油膩及生冷食物[6]。
1.3 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 (1)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無效:24 h尿蛋白陽性,且該水平持續3 d仍>2.0 g,臨床癥狀沒有改善;有效:24 h尿蛋白呈弱陽性或陽性,該水平持續維持在0.3~2.0 g,臨床癥狀明顯改善;顯效:24 h尿蛋白轉陰,該水平持續3 d<0.3 g,臨床癥狀消失[7]??傆行?顯效+有效。(2)比較兩組治療前后ALB、24 h尿蛋白及TC水平。使用雙縮脲法對上述指標檢測。(3)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包含內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清肌酐(Scr)及尿素氮(BUN);Scr使用堿性苦味酸法進行檢測,BUN使用分光光度計進行檢測,指標分析所用儀器為日立7180分析儀[8]。(4)比較兩組治療前后凝血功能與炎癥因子水平。凝血功能指標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與凝血酶原時間(PT)。抽取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處理,獲取血清,放于-80 ℃環境中保存,應用酶聯免疫法檢測腫瘤壞死因子(TNF-α)與白介素-6(IL-6)水平,相關操作根據試劑說明書進行[9]。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研究組男23例,女18例;年齡18~70歲,平均(52.1±0.7)歲;病程2個月~3年,平均(11.6±0.4)個月;日尿量450~900 mL,平均(635.8±24.6)mL;其中合并高脂血癥13例,合并高血壓25例,肥胖6例。對照組男22例,女19例;年齡18~70歲,平均(51.8±0.8)歲;病程2個月~3年,平均(11.5±0.6)個月;日尿量450~900 mL,平均(634.9±24.5)mL;其中合并高脂血癥12例,高血壓24例,肥胖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145,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例(%)
2.3 兩組治療前后ALB、24 h尿蛋白及TC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ALB、24 h尿蛋白及TC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ALB高于對照組,且24 h尿蛋白與T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Ccr、Scr與BUN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Ccr高于對照組,且Scr與BUN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5 兩組治療前后凝血功能與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APTT、PT、TNF-α 及IL-6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APTT與PT高于對照組,而TNF-α 與IL-6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2 兩組治療前后ALB、24 h尿蛋白、TC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ALB、24 h尿蛋白、TC水平比較()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比較()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比較()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凝血功能與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凝血功能與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急性期腎病綜合征患者常伴有漿膜腔積液和高度水腫表現,隨病情加重會出現心力衰竭、腎缺血、休克、血管栓塞[10-11]。如果沒有及時治療,病情會進一步進展,增加了死亡發生率[12]。臨床主要應用藥物治療腎病綜合征,常見的為免疫抑制劑和激素類藥物,但因為腎病綜合征治療難度大,且病情復雜,患者耐受度低,容易產生并發癥,單純西醫治療效果欠佳[13]。
從中醫角度講,腎病綜合征屬“水腫”范疇,該病發病主要原因為腎臟、脾肺功能失調[14]。本研究選用防己黃芪湯治療,具有利水清熱、除濕祛風功效。藥方中黃芪具有較好消腫作用,性溫味甘[15]。另外,黃芪可對腎小球病變代謝紊亂調節,蛋白尿水平降低,可有效抑制腎臟肥大,恢復正常腎功能。黃芪降血脂作用明顯,可改善血液流變學,避免因血液高凝引起的腎小球硬化和纖維化[16]。藥方中白術具有固表止汗功效,患者腎上腺皮質功能明顯增強,同時能夠對電解質重吸收抑制,氯、鈉、鉀排泄量增加,抗凝作用明顯[17];茯苓發揮安神寧心、健脾滲濕功效[18-19];桂枝具有通陽化氣行水功效[20];生姜皮可發揮行氣利水功效,歸肺脾;大棗可對藥性緩和,具有調營補氣功效;以上藥物聯合使用,可利水消腫、健脾益氣[21]。ALB為組成血清蛋白的重要成分,由肝臟合成,如果患者免疫系統受損,腎臟會沉積大量免疫復合物,對腎小球基底膜濾過膜屏障嚴重破壞,蛋白尿隨尿排出,低白蛋白血癥為主要臨床表現[22-23]。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研究組ALB高于對照組,且24 h尿蛋白與T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研究組Ccr高于對照組,且Scr與BUN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防己黃芪湯能夠提升治療效果,阻止腎小球硬化,有利于腎功能改善。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APTT與PT均高于對照組,而TNF-α 與IL-6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防己黃芪湯可維持正常PT、APTT,改善血液高凝狀態,并能夠抑制炎癥因子釋放。
綜上所述,防己黃芪湯治療腎病綜合征患者可提高治療總有效率,改善腎功能及血液高凝狀態,降低炎癥因子水平,提高Ccr,維持正常TC、24 h尿蛋白量與ALB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