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其 任密 嚴明芳
子宮頸癌是全世界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在發達國家中平均發病率為9.0例/10萬人,在發展中國家為17.8例/10萬人[1]。高達60%~85%患者發現時為進展期,同步放化療是進展期子宮頸癌重要的治療手段,化療可增加腫瘤對放療的敏感性,提高腫瘤的治愈率。然而,放化療對人體也是應激源,會對心理和生理產生一系列不利的影響,患者常伴有惡心嘔吐(chemotherapy 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焦慮、恐慌、睡眠障礙等[2]。芳香療法是指利用從天然植物中提取的芳香精華通過香薰吸入、按摩、沐浴等方式調整身心健康的輔助方法[3]。先前研究表明,芳香療法具有鎮靜作用,并減輕術后患者的惡心嘔吐[4-5]。本研究探討芳香療法對子宮頸癌同步放化療患者睡眠質量及惡心嘔吐的療效評價,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4月-2020年5月福建省某三級甲等腫瘤專科醫院婦外科收治的124例子宮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1)納入標準:①病理明確為子宮頸癌;②同步放化療;③年齡18~70歲;④配合良好,可完成調查問卷表。(2)排除標準:①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②合并焦慮、抑郁等精神疾病;③對生姜精油和薄荷精油過敏。所有患者化療采用TP方案,即紫杉醇135 mg/m2,奈達鉑 80 mg/m2,21 d為1個周期。放療采用體外照射配合腔內后裝照射。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2例。研究對象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參加,研究經醫院倫理學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治療與護理措施,(1)入院宣教:介紹放化療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2)飲食指導:清淡飲食,禁食用刺激性食物;(3)生活指導:規律作息,根據自身體能進行運動,多參與社會活動;(4)心理指導:進行心理痛苦篩查,疏松患者心理壓力;(5)放射野皮膚護理:穿寬松衣服,保持皮膚干燥,切勿抓撓;(6)止吐用藥:為5-羥色胺受體拮抗劑、地塞米松和NK-1受體拮抗劑的3藥聯合預防性止吐用藥。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芳香療法。香薰吸入精油是一種非藥物、非侵入性治療手段,屬于芳香療法的一種常見方式。將生姜精油和薄荷精油按1︰1比例配置成混合精油。在化療前1 d晚上開始,連續每日在夜間臨睡前將5滴混合精油滴在脫脂棉上,放在枕頭旁約30 cm處,患者放松深呼吸閉上雙眼,連續吸入至化療結束。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 睡眠質量 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評估患者睡眠質量,該量表由18個自評條目組成7個維度,每個維度0~3分,各維度得分之和為總分,總分范圍為0~21分,得分越高表明睡眠質量越差,總分≥8分表明存在睡眠障礙[4]。
1.3.2 惡心嘔吐 根據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常見毒性分級標準(NCI-CTC v4.0)評估惡心嘔吐,惡心程度評分:無惡心為0分;食欲降低,不伴進食習慣改變為1分;經口進食減少,但無明顯體重下降為2分;經口攝入能力或水分不足,需鼻飼、靜脈營養或住院治療為3分。嘔吐程度評分:無嘔吐為0分;24 h內嘔吐1~2次為1分;24 h內嘔吐3~5次為2分;24 h內發生6次或以上,需鼻飼、靜脈營養或住院為3分;危及生命,需要緊急處理為4分;死亡為5分。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4.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年齡、婚姻狀況、病理分級、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放化療前血清白蛋白、放化療前血紅蛋白、臨床分期、腫瘤大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2.2 兩組化療前后惡心嘔吐、睡眠質量比較 化療前1 d,兩組惡心、嘔吐、睡眠質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化療后第1、3、5天,觀察組惡心、嘔吐得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化療后第1、3天,兩組睡眠質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化療后第5天,觀察組睡眠質量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例

表1 (續)

表2 兩組化療前后惡心嘔吐、睡眠質量比較
在過去20年子宮頸癌的治療方式得到了明顯進步,以順鉑為基礎的化療聯合放療目前是局部晚期子宮頸癌(國際婦產科協會分期:ⅡB-ⅣA)的標準治療方法[5],對部分患者甚至可達到治愈。根據NCCN止吐臨床實踐指南的化療藥物致吐風險分類,順鉑為高致吐風險,在未采取預防措施時90%以上的患者出現CINV[6]。雖然控制CINV的藥物有了顯著提升,但仍有高達37%的化療患者出現CINV[7]。在臨床工作中,僅有36%患者嚴格按照NCCN指南推薦的止吐方案進行防治[8]。50%~60%的化療患者因CINV使攝入熱量不足導致營養不良。CINV被化療患者列為最令人痛苦的癥狀之一,引起體內體液電解質紊亂、脫水、食欲減退和體重減輕等。此外,還可能妨礙患者進行積極的社交生活和基本的日常活動,并可能對心理健康產生不利影響,是降低患者化療依從性的關鍵因素[9]。預防CINV比治療更容易控制,因此,CINV的重點是預防,良好的CINV管理是同步放化療的重要舉措。多項臨床實踐指南推薦將藥物和非藥物治療方法相結合控制CINV,芳香療法是非藥物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10]。
癌癥患者的睡眠障礙發生率為25%~59%,睡眠障礙造成患者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力差,并對生活質量產生負面影響[11]。盡管失眠的發病率高、不良影響大,但在治療過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視,醫護人員很少進行常規篩查。患者主要通過口服苯二氮類藥物改善睡眠,但存在頭暈、乏力、嗜睡、記憶力減退、耐藥性、依賴性及停藥后反跳反應等多種副作用。因此,通過非藥物治療減輕癌癥患者睡眠障礙顯得尤為重要。
補充和替代醫學(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CAM)指獨立于現代西醫之外的傳統醫學、民間醫療的統稱,近年來CAM的地位得到廣泛提升,美國超過63%腫瘤患者將CAM作為抗腫瘤的輔助治療手段[12]。芳香療法是CAM常見的方式之一,目前在分娩手術、急性白血病、乳腺癌化療患者中均有顯著療效[13-15]。
CINV根據化療后出現的時間分為急性CINV(化療1 d內)、遲發性CINV(化療后2~5 d),遲發性CINV比急性CINV更多見。順鉑引起CINV有兩個高峰,第一個高峰在化療后1~2 h,第二個高峰在48~72 h[13]。因此,本研究分別在化療前1 d,化療后第1、3、5天評估惡心嘔吐及睡眠情況。香薰吸入混合精油可減輕患者急性和遲發性CINV,并逐漸改善睡眠質量。薰衣草是屬于薄荷家族的成員,含有乙酸芳樟酯、芳樟醇和石竹烯[14-16]。吸入后,精油通過肺部和鼻氣管黏膜被吸收,向嗅覺系統傳遞信號,刺激大腦分泌神經遞質γ-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具有鎮靜、抗焦慮以及精神放松作用,從而調節睡眠障礙。同時,薰衣草還可阻斷與惡心有關的5-羥色胺和多巴胺受體[17-20]。傳統上生姜一直用于治療胃腸道疾病,近年來研究表明可治療暈動病、術后惡心嘔吐以及晨吐。生姜根莖中含有多種生物活性化合物,特別是姜酚和雪茄醇類化合物,具有拮抗5-羥色胺受體、抗氧化功能、抑制炎癥因子(環氧合酶-2、白細胞介素-6和核因子-κB)釋放的作用,從而逆轉順鉑誘導的胃排空延遲、減少化療引起的胃腸道黏膜損傷[21]。本研究中化療后第1、3、5天,觀察組惡心、嘔吐得分均較對照組少,化療后第5天觀察組的睡眠障礙比對照組少,說明芳香療法可改善急性和遲發性CINV,并對睡眠質量緩慢起作用。
總之,化療前1 d至化療結束每晚睡前吸入5滴混合精油具有簡便、經濟、無創的特點,可以減少子宮頸癌同步放化療患者的惡心嘔吐,改善睡眠質量。因此,臨床醫護人員需定期評估患者的惡心嘔吐及睡眠狀況,將芳香療法作為改善患者癥狀的重要輔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