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嶺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積極探索“主題黨日+”模式,在民主議事環節上做足文章,釋放了基層黨組織活力。
推行“主題黨日+三務公開”,規范黨建標準化建設。“現在這個黨日活動是真不錯,我們不光能知道村里的大事小情,錢都咋花的,提點啥事兒,村里也都能研究,這樣大伙都愿意來參加。這不,今年我們一起種的愛心菜園,地瓜熟了以后,黨員提議都送到五保戶家中,老百姓那是相當認可了。”阿吉鎮白沙村黨員袁玉坤說。為加強民主監督,鐵嶺縣委組織部將“黨務、村務、財務公開”列為主題黨日民主議事環節的必選動作,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讓工作在監督中推進。“推行‘三務公開’,就是讓黨員群眾全面了解身邊的人和事,特別是涉及切身利益的問題,既增強村‘兩委’工作透明度,給群眾一個明白賬,也促進了基層干部廉潔自律,心無旁騖、腳踏實地地為老百姓辦事,全縣217個村每月公開公示已經成為常態。”鐵嶺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周營說。
推行“主題黨日+村民說事”,集民意民智解民事。熊官屯鎮土樓子村五級中心戶林景俠和朱紹桐走訪時,有村民反映路邊溝破損嚴重,雨大就堵,兩人將此事上報村委會。由于村里財力有限,邊溝怎么修、誰來修、修成什么樣,黨組織商議還是由老百姓來定。為此,在主題黨日當天,村“兩委”班子同村民代表、網格員等共同商議,最終決定由村集體出資5萬元,再向上級爭取2萬元物資,修繕600米路邊溝。“村里的事兒很多還得老百姓說了算,我們就是搭好平臺,做好服務。”村干部朱培東介紹道。鐵嶺縣高度重視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大力推行“主題黨日+村民說事”,邀請“兩代表一委員”、鄉賢五老、普通群眾參與討論村內事務,真正讓群眾參與、讓百姓做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我們建設村雖然早些年通過土地發包有點經濟基礎,但是村里一直沒啥產業,所以一直在‘原地踏步’,最終是在主題黨日上通過議事表決,決定要發展鄉村旅游業。這幾年,先后建了村史館、雷鋒主題廣場以及荷花池、賞魚池、北山紅葉等景點,同時還推出草莓、油桃、藍莓等采摘項目,隨著‘鄉村游’產業的不斷壯大,老百姓富了,村子也富了、也美了。去年,我們村還被評上了全國文明村。”鐵嶺縣建設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偉說。
推行“主題黨日+網格評選”,提升管理服務水平。鐵嶺縣明確在主題黨日議政環節,由黨員、村民代表、服務對象,對網格員、中心戶工作情況進行評比打分,評選出當月勤奮工作、樂于奉獻的優秀網格員(中心戶),通過弘揚先進、樹立典型,激勵網格員更好地參與到鄉村治理中來。截至目前,各鄉鎮已評選優秀網格員4214人次,投入資金15.67萬元。縣財政也設立1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網格獎勵,上半年對167個村獎勵30.06萬元。雙井子鎮范家窩棚村結合農村實際,創新制作了網格員、中心戶積分卡,實行量化積分、兌換獎品激勵制度。“有了黨員和網格員的引領,今年,村里在主要街路兩側栽植花草4萬余株,栽景觀樹6000棵,村民都比著美化門前和庭院環境。”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雒東升說。在網格評選的牽動下,范家窩棚村繼2020年獲得省級美麗示范村稱號后,又進入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公示榜。
推行“主題黨日+紅色代辦”,上門服務暖民心。通過網格員、中心戶日常走訪收集便民服務需求或黨員、群眾微心愿,通過議事環節進行討論,再由黨員志愿服務隊有針對性地幫助解決。“紅色代辦”涵蓋民事糾紛調處等數十項,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難事不出鎮”。今年5月,凡河鎮凡河站村村民張子政的兒子患腦出血,老兩口已經80多歲了,想為兒子辦理大病救助相關手續,但無從下手。網格員楊玉春聽說此事后,立即開展全程代辦服務,幫張子政老兩口解決了問題。這樣的便民服務,切實增強了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推動組織活動創新是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的重要途徑,鐵嶺縣通過推行“主題黨日+”,切實提升了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和社會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