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林

“小巷總理”是人們對社區干部的尊稱、昵稱。在許多人眼中,調兵山市兀術街街道兩千平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關紅晶,就是一位有膽有識、有勇有謀、有情有義的“小巷總理”。
“勇”:臨危不懼 堅守防疫最前沿
2020年1月22日,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社區往日忙碌而有序的工作節奏。
“書記,我們社區王某剛才測量體溫37.3℃,出現發熱現象。”這是當日下午3點左右,關紅晶在第一時間向街道領導反映轄區內發現的第一個發熱病例。
王某是從武漢返家的大學生,居住在兩千平社區。接到上級指令后,關紅晶戴上口罩、拿著測溫儀便去了重點人員家中。當來到王某家為其第一次測體溫時,體溫計顯示37.3℃,關紅晶立即向街道主要領導報告情況。擔心第一次測溫不準,關紅晶再一次和街道領導來到王某家中測量,這一次體溫計顯示37.7℃。隨后,街道領導立即向上級匯報情況,并聯系120救護車。在等待救護車期間,關紅晶始終陪著王某及其家人,直到將王某送上120救護車。這時,時間已經是晚上6點多了。
慶幸的是,當天經醫院進一步檢查,王某身體狀況正常,不久便解除了隔離。
“關姐,當時你不害怕被感染啊?”“我當時也沒想那么多,就覺得我是社區書記,就得向前沖!”關紅晶樸實的話語讓人感動。自此,有同事給關紅晶起了個綽號——關大膽。隨著疫情的不斷擴散,感染人數逐漸增多,回想起當時近距離接觸疑似病例的場景,大家都為關紅晶捏了一把汗。
別看關紅晶干起工作來風風火火、勇往直前,其實她身體并不太好。工作的緊張勞累讓她患上了水腫性蕁麻疹,發病時面部水腫,大年三十早上,眼睛已經腫得只剩下一條縫兒。醫生告誡“怕風吹,得在家休息”,可她卻問醫生啥藥見效快。醫生說“地塞米松”見效快,但對身體有副作用。關紅晶卻說:“不礙事,疫情緊急,社區離不開我。”就這樣,她每天在診所掛完吊瓶后就趕回社區,帶領社區的黨員群眾繼續抗擊疫情。
“智”:創新思路 黨建引領聚人心
別看關紅晶只有40多歲的年紀、8年多的黨齡,工作起來卻一點也不含糊,非常較真。
“把黨建工作抓起來,讓基層黨組織強起來,這是我們黨務工作者的職責,其關鍵就在社區書記。”從3年前來到社區的第一天起,關紅晶就把擔子扛在了肩上。
兩千平社區黨委下轄9個黨支部,有368名黨員。“作用難發揮、表現難評價、效果難長效”,黨員管理的“三難”問題,在兩千平社區同樣存在。那么如何解決?
經過深入討論,精心謀劃,“黨員積分存折”辦法應運而生。關紅晶根據黨員工作性質、年齡、身體等因素,結合每月主題黨日創新黨員分類積分管理模式,制作了“黨員積分存折”,結合重點工作、重點任務、社區管理等情況分類制定了積分細則。黨員通過參加學習、志愿服務、做好人好事、幫貧助困等活動獲得“積分存款”,在每月黨日活動上公布積分情況。一系列舉措調動了黨員參與的積極性,大家“比著來”,年積分最高的達220分,連因病不能參加活動的黨員都以“送學上門”的形式參加了黨內生活,積了20分。
如何讓每月的主題黨日活動更具實效和活力?這是關紅晶著重解決的問題。
讓旗幟“揚”起來,讓主題“實”起來。在完成“規定動作”基礎上,關紅晶帶領社區黨委班子主動在“主題黨日+”上下功夫,創新黨員群眾“點單”、社區黨委“接單”方式,“主題黨日+示范引領”讓黨日暖起來。關紅晶帶領社區黨委在主題黨日民主議事環節,構建“社區—網格—樓長—單元長”的“四位一體”網格化治理架構,建立起“社區一張網,網中有網格、格中有人管、事在網中辦”的四級聯動治理機制。尤其是在2020年疫情發生后,通過網格完成了大量的排查、宣傳、管控以及解答居民疑惑、居家隔離人員監測等工作。
“情”:心系居民 竭力排憂解難題
“麻煩為居民解讀一下醫保報銷政策。”“職工醫保必須連續交嗎?”“養老保險已交了幾年,中間斷保了,再交時,必須把中間斷保的補齊嗎?”“以現在的繳費基數,交20年和15年養老保險,退休工資大概能差多少錢?”……這是今年4月29日上午,兩千平社區邀請市醫保局、醫保服務中心以及人社局相關科室負責人共同參與的“扎實學黨史,用心辦實事”主題活動現場居民提問的熱烈場景。
定期開展“為群眾辦實事”主題活動,是關紅晶服務社區居民、切實解決群眾所急、所需、所盼實施的一項舉措。“感謝關書記,社區活動辦得太好了,原來咱們老百姓關心的醫保、社保問題咨詢起來麻煩啊,有時還聽不太懂,現在好了,他們工作人員到咱身邊來了,面對面和咱們解釋,聽得明白,省得跑腿。”參加活動的群眾代表對于社區組織的活動十分歡迎,感謝關紅晶為老百姓辦好事,解難題。
“想要做好社區工作,得有一顆耐心、愛心和恒心。”這是關紅晶3年基層工作的心得。兩千平社區人口多、情況復雜、管理難度大。面對這樣的實際情況,關紅晶只有一條宗旨:走心、用情。
2020年5月,兩千平社區將政務服務驛站、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百姓評理說事點進行融合建設,全力打造服務居民群眾的政務新生態。關紅晶將這項政務服務新生態最大程度利用起來,居民之間的鄰里糾紛、家庭矛盾等社區內的一切矛盾糾紛通過社區評理說事點進行調解,一個個矛盾在基層及時化解。
一次,社區來了一位居民,情緒很激動,進屋找到關紅晶,怒氣沖沖地說:“我是兩千平小區的居民,樓上鄰居總是忘記關水龍頭,兩年把我家沖了3次,以前我沒說啥,這次屋里的大白都濕掉了,地板也泡變形了,我上樓找她理論,讓她賠償,她說沒錢,讓我愛上哪兒告上哪兒告去,我就來社區了,今天你要是不管,我就上法院告她去!”關紅晶一邊勸她消消氣,一邊了解具體情況,留下了聯系方式,并且向她承諾,一定會聯系樓上鄰居,第一時間進行調解并給她回復。關紅晶在兩家當事人中多次調解,樓上樓下跑了幾十次,最終,她的耐心和誠心打動了兩家人,樓上鄰居答應賠償后兩家和解。完成工作回到家時,關紅晶的腿已經累得抬不起來,家人心疼地問她:“你這么干,圖個啥?”關紅晶不假思索地回答:“就圖個心安,老百姓都樂和了,我就值了。”
“我選擇了社區,社區也成就了我。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我收獲了數不盡的感動,得到了社區居民的信賴,看著他們之間相識、相助,看著社區一點點變好,我心里甭提有多美了。無論我付出多少辛苦,都心甘情愿。”這是關紅晶發自肺腑的話語。她說,想做好社區書記,就得把居民當家人、把社區當家建,從居民最關心的事抓起,把這個社區“大管家”當好。在關紅晶看來,社區工作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居民的生活質量還可以進一步提高,為了兩千平社區美好的未來,她將一如既往地走心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