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鳳
摘 要:高職高專環藝專業教學主要培養實用的環境藝術設計人才。有些高職高專院校相關教學改革滯后,教學方式更新不足,現有教學資源不滿足時代需要,不能基于區域特色培養創新型的應用人才。還要從培養特色人才的現實角度出發,加快實踐性和創新性的特色教學體系建設。
關鍵詞:高職高專;環藝專業;教學特色
隨著教育技術的不斷創新,環境藝術的創新發展,要求高職高專院校培養特色人才,更好的滿足區域環境藝術設計的現實需要。現代高職高專院校環藝術專業還要給學生提供良好的成長契機,構建特色化的課程體系,突破傳統的教學方式的桎梏,著眼于特色化教學活動的改革實踐。
一、高職高專環節專業教學的問題
高職高專院校普遍的開設環藝專業,但是教學內容相對陳舊,課堂教學沒能做到與時俱進,不能融入特色性的地方教育資源。教學活動與企業人才需要有一定差距沒能基于區域環境設計的需要培養實用型人才。當前情況下,還要順應教學改革的需要,進一步推動信息化和實踐化教學改革。
二、高職高專環藝專應具備的特點
1.突出民族特色
民族特色是富代表民族多數成員崇尚生活原則的典型特征。隨著環境藝術設計的快速發展,我國在借鑒各國環境藝術設計理念的基礎上還要進一步融入民族特色,實現環藝專業建設的本土化,將民族精神作為環境藝術設計的基本規范,突出環境藝術教學本土化或民族化特征,建立一個具民族特性和民族面貌的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系統,因此在教學中應當大量增加傳統文化教育,優化設計學概論課程,增加中外設計史、中外建筑史課程,解決以往重專業輕素質教育的問題。增加傳統工藝美術選修課,把陶瓷、漆藝、雕刻融入其中,真正將時代與傳統融合,借助傳統文化、傳統哲學和現代主流文化影響學生,促進學生提高民族化設計意識。
2.保留區域特色
我國地域范圍廣闊,不同地區的地質面貌與氣候環境差異較大,各地區有獨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在環藝設計專業教學時應當繼承地域差異性,引導學生在環藝設計時保留區域的獨特歷史文化風貌,能夠借鑒和尊崇地方典型環境風格,如蘇州園林、陜北窯洞、福建的圍樓等。例如,在教學時積極地借鑒地方環境藝術的樣本,加強本土特色經典案例的研究,從而更好的提高環藝設計水平。引導學生圍繞著地方經典案例進行專業知識學習,鼓勵學生承接具有地方特色的環境設計項目,在實訓模擬教學時融入地方文化背景,增強教學內容的地域指向性。
3.提升學校特色
環藝設計專業是高職高專普遍開設的專業,該專業一直以來具有教學目標、內容與方式雷同的問題,影響了畢業生的社會競爭力。新時代的高職高專院校還要創新環藝專業的教學特色,優化辦學的方向,創新教學的方式,以人本化、創新化、實踐化為辦學理念,大力培養具扎實理論素養和創新實踐能力的人才。因此,高職高專院校還要高度重視開發校本課程和交叉型課程,完善選修課程體系,大力興建品牌課程和示范課程。能夠基于學生成長需要優化信息教學資源配置,構建個性化的實訓機制,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全面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三、環藝專業教學特色的建設措施
1.制定特色人才培養方案
高職高專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還要制定特色人才培養方案,深入分析本專業特點與行業人才需求,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合理配置教學資源,精準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具有綜合性特征,應當基于社會的人才需要突出教學的藝術性特點。高職高專院校可以聯合行業協會、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突出專業教學的實踐性特點,為特色專業和品牌專業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滿足該專業學生多元化發展需要。
2.開發特色課程與專業教材
高職高專應當在打造特色環藝專業的過程中把主要精力放在特色課程與特色教材的建設當中。能夠以學生從事的具體崗位為導向,建設具體體現區域特色和傳統文化需要的專業課程體系。首先,充分的發揮網絡信息資源的價值,廣泛汲取有教育教學價值的內容,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大力與環保類環企業合作,把一些典型案例與課程建設相結合。其次,開展多學科交叉型課程的建設,在項目實踐中引入環保工程技術,體現差異化課程特點,實現課程個性化。第三,教師應當轉變以往模擬實踐教學的思路,自建環藝設計工作室,組織和鼓勵學生參與商業設計,實現企業與課堂緊密結合,在一系列的項目型、比賽型課程中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3.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
教師的綜合素養與教學能力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為了構建特色高職高專環藝專業,還要建設具有特色的教師隊伍。重點根據環藝專業的特點與要求制定教師發展規劃,多路徑引進教師人才,強調教師具有較強的理論與實踐指導的雙能力,重視優化教師知識結構,不斷補充教師面向5G時代的教育教學能力。依托雙師型教師隊伍開發特色課程,切實通過外聘的行業專家、企業高管開發特色課程,進一步把學徒制、校企合作制、聯合辦學等融入環藝專業教學不如此。完善教師的考評體系,明確教師的發展方向,激教師按照雙師型教師要求提高特色教學能力,鼓勵教師開發校本課程和創建品牌課程,在一系列激勵政策下促進教師助力特色教育的發展。
4.開發特色教學資源庫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還要開發特色教學資源庫,在構建智慧課堂的基礎上滿足學生課上課下同步學習的需要,著力發揮智能化教學資源的優勢,引導學生在網絡端自主學習環藝專業的相關課程。首先,優化教學資源供給方式,發揮模塊化教學的作用,滿足不同學生自主學習需要。重點運用慕課、微課的方式實現多種教學資源供給。其次,高職高專院校應當主動收集學生信息,建立學生檔案數據庫,既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又能根據數據分析學生發展方向,從而實現課程資源的合理化建設,保證教學資源供給質量,實現智能化教學資源充分供給。第三,開展教學實踐過程監督,打造智慧化教學管理平臺,進一步把藝術、環境等因素結合起來,為智能化、云教學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的教學指導。
結論:高職高專環藝專業教學改革還要從實踐需要出發,合理優化教學資源配置,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要,積極增強教學內容的實踐性、互動性與創新性,強調在多樣化的課程體系下滿足學生個性化的成長需要。還要依托優秀的教師滿足學生創新成長需要,促進高職高專環藝專業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勇.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20,2821:111-112.
[2]李朝獻.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創新模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26:370-371.
[3]王瑛.“項目式教學”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中的應用與思考[J].教育現代化,2020,751:127-13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