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喚春
摘 要:在數學閱讀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很是關鍵。有效的閱讀,不但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也能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數學閱讀當中,教師要加強學生的閱讀技巧,讓學生掌握數學閱讀的要領,才能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減少出錯率,也促進數學學習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數學閱讀;解決問題;培養能力
所謂數學閱讀就是學生在進行數學習題解答的過程中,要認真對數學習題進行認真、有效的閱讀,要完全理解其含義,才能更好的進行問題解答,這樣不但不會出錯,也能提升正確率,改善學習質量,提升學習效率,也間接對學生的解決的能力進行了加強培養。數學閱讀是加強學生解決能力的重要組成,只有進行有效的閱讀,才能更好的促進能力提升。目前,對于學生的數學閱讀,教師還缺乏應有的重視,導致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改善。因此,教師要從“源頭”抓起,加強閱讀,培養能力。
一、反復閱讀,認真審題
數學閱讀是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的不可或缺的環節,同時也是教師容易忽略的環節。一道習題的解答,必須要經過有效的閱讀,在學生真正理解其含義后,才能進行解答。閱讀理解,缺一不可,認真閱讀,才能有效理解,數學結果才能正確,如果閱讀理解有誤,那么數學結果也出現偏差,對學生的整體數學成績會造成直接的影響,久而久之會嚴重影響學生對數學的學習信心。因此,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對數學問題進行反復閱讀,認真審題,既提高能力,也完善綜合素養。
例如,在應用題的解答當中,教師要告知學生對題目進行反復閱讀,認真審題,理解其中的含義,并且明確解答結果,這樣才能進行正確的解答過程,避免出錯,也促進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如,這道題當中,機器人25元,小汽車20元,積木15元。問,買4個機器人、4個小汽車以及4個積木分別需要多少錢?在閱讀當中,學生先要明確每一個玩具的單獨價錢,然后對題目進行反復閱讀,認真審題。部分學生只看到了題目當中的4,沒有看到“分別”兩個字,因此,在運算的過程中也就出現了偏差,學生只算出了機器人或者其中某一樣玩具的價錢,沒有體現“分別”二字,這就是學生對題目沒有進行反復閱讀,缺少正確的閱讀理解。學生要注意題目的問答,題目問這幾樣玩具,每一樣都購買4個,分別是多少錢,那么在解答的時候,就應該是機器人25×4=100,小汽車20×4=80,積木15×4=60。這是題目的正確解答,如果題目的問題是其中某一樣玩具的價錢,那么學生對任意玩具進行算數都是正確的,但加入了“分別”二字,解題的步驟和結果也會發生改變。因此,對數學題目進行反復閱讀,認真審題,不但能減少出錯率,還能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情境閱讀,圖畫結合
數學的語言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學生在進行閱讀的時候,可以代入相對的解題情境,圖畫結合,來輔助閱讀,促進閱讀的實效。學生根據習題的類型,在腦海中建立情境思維,也就是構建有效的思維導圖,結合題目,用圖畫結合的方式,將題目在紙上進行模擬,這樣在進行題目的閱讀會更加的事半功倍,對題目的理解也會更加準確深入。
例如,在關于圖形類題目解答的過程中,如果只是依靠題目簡易的文字進行閱讀,難以給予學生直觀的概念,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要在其中注入情境思維,圖畫結合進行輔助閱讀,以此來保障解題的實效。如,把18個邊長為2厘米的正方體進行重疊后變成了一個立方體,問,這個立方體的表面積為多少平方厘米?針對這個圖形類的題目,學生首先要代入思維情境進行閱讀,在腦海中構建一個類似的立方體,然后將這種思維進行圖畫模擬,也就是說在紙上將情境思維當中的立方體圖形進行繪畫,然后將題目代入其中,這樣的方式更加直觀,也易于學生進行計算理解,那么根據學生的思維情境,進行了圖畫結合,正確的解答方式,應該先計算有多少個小正方形的表面,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計算,2×2×8+2×2×2+2×2×9×2=184(平方厘米),這就是正確的立方體表面積的解答過程。學生通過構建情境思維進行有效閱讀,并且運用圖文結合的模式來進行習題解答,不但提高了閱讀實效,也促進了學習效率的提升,加速了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三、分解閱讀,逐層遞進
在數學閱讀當中,語言雖然精煉,但是需要學生解答的問題可能包含了多層含義,需要學生在這當中進行分解閱讀,也就是對需要解答的題目進行分段式閱讀,然后對每段內容當中的含義進行解讀,逐層遞進,才能保證閱讀理解的正確性。因此,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不可急躁,要認真閱讀,對題目進行分解,層層遞進,才能更好的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習題當中,語言文字的描述雖然不多,但是問題過于隱晦,需要學生進行分解閱讀,逐層遞進,才能正確解答問題。如,這個問題當中,兩家旅行社都推出了優惠套餐,第一家旅行社的優惠政策是如果購買三張全票,則其余人按半價優惠;第二家旅行社一律按照原價的60%優惠,這兩家旅行社的原價均為1000元。問,選哪一家旅行社會為合適呢?這樣的開放性題目,需要學生在反復閱讀的基礎上再進行分解閱讀,因為題目當中沒有明確表明旅行人數,所以在解題的過程中,我們只能在合理范圍內進行假設。如,第一段當中,如果購買三張全票,其余人按半價優惠,如果是一家三口去旅游,顯然第一種是不合適的,其中含有兒童,則不能按全票處理,如果都在全票范圍內,但只有三人,全部全票,也就沒有了優惠空間。但如果人數越多,這一種優惠方式則較為合適;第二段中,旅行社一律按照原價的60%進行優惠,如果人數較少,這一種顯然較為合適,但是人數越多,優惠空間則被進行了壓縮。根據閱讀分解,兩種旅行社推出的優惠套餐都要根據實際人數來決定,但一種是人數越多越劃算,另一種是人數越少較為劃算。通過這樣的分解閱讀,逐層遞進,不但能夠思路清晰,也能夠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四、結束語
通過數學閱讀來對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加強培養是非??扇〉?。學生要認真審題,對題目進行反復閱讀;構建情境思維代入閱讀當中,圖畫結合,事半功倍;分解閱讀,逐層遞進,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培育。
參考文獻:
[1]吳玲玲.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研究[J],考試周刊, 2015, 000(042):75-75.
[2]周辛果.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20, 014(0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