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娟
(武警北京總隊醫(yī)院 眼科,北京 100027)
準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削術最早是在上世紀末由意大利的Camellin醫(yī)生提出并命名的,該項手術方式具有準分子激光角膜切削術和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術兩種眼科常規(guī)手術的主要優(yōu)點,將其應用于臨床,可以為更多的屈光度高和角膜薄的近視疾病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療和康復的機會[1-2]。本文研究超高度近視患者采用準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削術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60例超高度近視患者,通過隨機分組的方式將其分成對照組(30例)和治療組(30例)。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單眼病變11例,雙眼病變19例;年齡19-39歲,平均(25.8±3.4)歲;患病時間1-8年,平均(2.3±0.5)年;治療組男16例,女14例;單眼病變13例,雙眼病變17例;年齡18-40歲,平均(25.5±3.3)歲;患病時間1-8年,平均(2.2±0.7)年。數(shù)據(jù)組間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分析。
1.2 方法。治療組:LASEK 對照組:LASIK。兩組患者在術前準備和宣教工作完成之后,均采用我院目前現(xiàn)有的準分子激光手術平臺實施消像差模式手術治療,在手術操作進行的過程中如果發(fā)現(xiàn)基質層切削深度達到甚至超過70μm,則可以按照常規(guī)激光切削方法進行操作,在完畢后使用濃度為0.02%的絲裂霉素對基質床進行浸潤,持續(xù)時間控制在40 s左右,采用50 mL的平衡鹽溶液
進行沖洗,在手術結束之后要囑咐患者佩戴純視角膜繃帶鏡,直至上皮達到完全愈合狀態(tài),使用濃度為0.3%的氧氟沙星眼藥水、濃度為0.1%的氟米龍眼藥水、濃度為0.1%的玻璃酸鈉眼藥水,直至上皮愈合期間,使用雙氯芬酸鈉眼藥水進行滴眼。
1.3 觀察指標。①手術治療總有效率;②術后不良反應情況;③術后疼痛程度消失時間、術后住院時間、術后視力水平恢復正常時間;④手術前后視力和生活質量評分水平。
1.4 評價標準。顯效:癥狀基本或徹底消失,裸眼視力、屈光度、眼軸長度均恢復正常水平;有效:癥狀減輕,裸眼視力,屈光度、眼軸長度以治療前比較改善50%以上;無效:癥狀沒有減輕,裸眼視力,屈光度、眼軸長度等比治療前改善不足50%[3]。生活質量:以SF-36量表進行評價,量表共包括8個方面的36個問題,滿分為100分,分數(shù)高則說明生活質量高[4]。
1.5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 18.0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P<0.05時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計數(shù)、計量資料分別進行χ2和t檢驗,后者以(±s)的形式予以表示。
2.1 手術治療總有效率。治療組手術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數(shù)據(jù)見表1。

表1 總有效率數(shù)據(jù)統(tǒng)計[n(%)]
2.2 術后不良反應。治療組僅有1例(3.3%)術后不良反應,少于對照組的6例(20.0%),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術后疼痛程度消失時間、術后住院時間、術后視力水平恢復正常時間。治療組術后疼痛程度消失時間、術后住院時間、術后視力水平恢復正常時間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shù)據(jù)見表2。
表2 術后疼痛程度消失時間、術后住院時間、術后視力水平恢復正常時間(±s)

表2 術后疼痛程度消失時間、術后住院時間、術后視力水平恢復正常時間(±s)
組別 例數(shù) 疼痛消失 住院時間 視力恢復對照組 30 6.03±1.50 10.62±2.74 36.25±1.17治療組 30 3.48±1.64 7.26±1.05 23.38±0.96 t - 4.191 4.295 14.003 P - <0.05 <0.05 <0.05
2.4 手術前后視力和生活質量評分水平。兩組治療后SF-36量表評分和視力水平檢測結果均高于治療前,組內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組間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組間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3。
表3 護理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和視力水平比較(±s)

表3 護理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和視力水平比較(±s)
注:t1、P1為對照組治療前后組內比較,t2、P2為治療組治療前后組內比較,t、P 為兩組治療后組間比較。
組別 時間 SF-36(分) 角膜光密度 視力水平對照組 治療前 54.72±6.94 17.29±2.51 0.19±0.04治療后 82.95±8.71 21.83±2.54 0.31±0.08 t1 - 32.627 14.208 11.369 P1 - <0.05 <0.05 <0.05治療組 治療前 55.29±7.64 18.09±2.63 0.16±0.05治療后 90.37±7.20 24.88±3.06 0.67±0.05 t2 - 37.859 16.539 11.781 P2 - <0.05 <0.05 <0.05 t - 16.520 13.421 11.062 P - <0.05 <0.05 <0.05
準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削術與臨床以往所應用的傳統(tǒng)PRK手術,在角膜上皮的去除方式方面更具優(yōu)越,可以將上皮和基質的切削操作過程一步完成,并且具有非接觸式的特點,可以使手術操作的時間明顯縮短,使角膜脫水量進顯著減少,從而使過矯發(fā)生的風險降低[5-6]。不需要采用化學方法對上皮進行松解,從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對上皮實施機械刮除操作過程中,對Βowmann膜造成不必要的損傷,對上皮進行切削操作的直徑大小與治療區(qū)域的直徑大小完全相同,這可以使上皮重新生長愈合的速度明顯加快,術后不適感與疼痛程度也更加輕微[7-8]。而準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鑲術屬于經典表面切削手術方式的一種,在臨床上的應用歷史已經超過20年,治療效果較為理想,但在操作過程中更需要使用酒精,會使患者術后疼痛感增加,并且會對患者的眼表產生有一定毒副作用,角膜緣干細胞也會同時受到影響,使上皮發(fā)生脫落的風險程度明顯加大[9-10]。本次研究中,采用準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削術進行治療的治療組超高度近視患者病情控制總有效率達到93.3%,高于接受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治療的對照組患者的76.7%,且術后治療組僅有1例不良反應出現(xiàn),少于對照組的6例,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此外,治療組患者的術后疼痛程度消失時間、術后住院時間、術后視力水平恢復正常時間、手術前后視力和生活質量評分水平等觀察指標數(shù)據(jù)表現(xiàn),也均較對照組更為理想。充分說明超高度近視患者采用準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削術進行治療的有效性、安全性、優(yōu)勢性,今后可以作為超高度近視的常規(guī)治療方法應用。總之,超高度近視患者采用準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削術進行治療,可以減少術后不良反應,大幅度改善視力水平和生活質量,縮短術后住院時間,使治療總有效率水平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