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林
(解放軍92493 部隊醫院 檢驗科,遼寧 葫蘆島 125000)
甲肝和戊肝等屬于急慢性肝病,其疾病類型在當前世界臨床發展中都是較為普遍的,也是對人體健康具有嚴重威脅的疾病種類之一,對病毒感染性肝病進行快速,準確的診斷,有利于對病癥的治療。根據臨床相關研究數據結果顯示,甲肝和戊肝等是具有感染性的疾病,其工作在當前已經受到多方人士的廣泛關注,需要給予患者準確的診斷,對患者的病情發展進行了解,進而保證其所采取的措施足夠有效[1]。本研究將以此進行入手,在對甲肝和戊肝感染性疾病患者進行診斷的過程中,將不同的診斷方法進行應用,探究診斷率更高的診斷方法。
1.1 一般資料。以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間在我院接受免疫學檢驗的感染性疾病甲肝和戊肝患者,共有患者80例,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給予酶聯免疫法的為對照組,給予化學發光法檢驗的為對照組,每組患者人數均為40人。兩組患者均病理診斷為甲肝和戊肝患者,其中,實驗組患者均為戊肝患者,對照組患者均為甲肝患者。實驗組的40例患者中,年齡25 -77歲,平均(45.44±3.26)歲。對照組的40例患者中,年齡24-79歲,平均(44.96±3.22)歲,兩組患者資料不存在顯著差異,可進行組間比較。
1.2 方法。兩種標本患者均給予酶聯免疫法和化學發光法進行檢驗,并對其檢驗結果準確性進行比較。
就酶聯免疫檢測法來說,在將其進行實際應用過程中,需要從實際說明書進行入手,嚴格遵循其相關規定,將雙抗原夾心酶聯免疫法和間接酶聯免疫法進行聯合應用,實現檢驗過程。實際操作過程為:將相關試劑和微孔反應條放置在室內溫度環境中30 min左右,在微孔反應條中放入等待檢測的血清樣本,繼而將封片進行應用,給予其封鎖處理,并在此基礎上,將其放置在溫度為37℃的水浴箱中,處理60 min,然后將微孔反應條中的液體去除,進行反復洗滌,隨后在其中加入試劑,進行封鎖,再次放入到水浴箱中進行處理30 min,在取出后給予其中終止液處理[2]。在獲得其血清值大于等于臨界值時,則表明其檢測為陽性。
磁微粒化學發光法則將化學發光原理進行應用,對血清中的戊型肝炎病毒進行測定,確定其特異性IgM抗體,將捕獲法原理進行應用,促進人IgM抗體包被磁微粒,其中所具有辣根過氧化酶就會產生標記效果,主要是對hev抗原制備酶結合物進行標記,從而促進免疫反應的生成,在這種情況下,就會促進固相二抗-抗體-酶抗原復合物的生成,就這種復合物來說,其主要是促進發光底物發出光子,具有催化作用,而且其發光的光強度會與HEV-IgM抗體中所具有的含量表現出正比例關系。就甲型肝炎化學發光法檢驗來說,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需要對試劑盒進行選擇,分別為M,R1,R2,在對其展開分析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將時間控制在18 min,具體的操作步驟可以從分為兩步。第一步,對抗Fdy試劑進行預處理,將其中的10μL促進自動生成效果,將其稀釋為400倍的樣本,并采用釕復合物進行標記,促進抗甲型肝炎病毒單克隆抗體的出現,從而實現對特異性IgG進行阻斷[3]。第二步,需要在其中加入生物素化特異性IgM單克隆抗體,其中的甲型肝炎病毒抗原便會在此環境下,與鏈霉親和素包被微粒進行結合,這時的樣本中抗甲型肝炎病毒IgM和甲型肝炎病毒抗原會被釕標記,促進抗甲型肝炎病毒抗體,促進夾心復合物生成,同時,在此基礎上,使其經過生物素和鏈霉的親和素進行反應,促進于固相的生成,在接入電極和電壓后,就會促進化學發光反應的生成,在經過光電倍增管實現測定即可。
1.3 統計學分析。本次統計學處理使用SPSS 19.2.0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取t檢驗法。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檢測結果。對兩組患者的檢測結果進行比較,得出化學發光法的檢測準確率更高,而且其組間差異顯著,表示為P<0.05,詳見表1。

表1 檢測結果情況比較[n(%)]
2.2 兩組患者的檢驗靈敏度和特異性。實驗患者和對照組患者的診斷靈敏度,特異度對比差異均不存在統計學意義,表現為P>0.05,其差異較小,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檢驗靈敏度和特異性情況比較[n(%)]
甲肝和戊肝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其通常是由甲肝和戊肝病毒所導致的,對應的傳染性相對較強,甲肝和戊肝病毒會在人的身體內進行長期潛伏,很多攜帶相關病毒患者會因為其體內甲肝和戊肝病毒被激活而導致甲肝和戊肝問題的發生,甚至會導致患者出現肝硬化,肝癌和肝衰竭等問題的發生,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甲肝和戊肝病毒血清學檢驗在臨床是對甲肝和戊肝進行診斷的主要手段方法,臨床中的免疫學檢驗主要是指將免疫學抗原和抗體發生反應的原理進行應用,并在此基礎上,促進病原體檢驗,是一種有效的檢驗技術,這種技術是在近些年站起來的,在將其進行應用時,需要在抗原和抗體發生反應的基礎上,將放射性同位素,熒光素和激素,藥物等存在特異性的物質進行應用,實現檢測。在對人體當中的各種病理和生物方面的免疫學指標進行檢測時,將免疫學檢驗方法進行應用,其意義顯著。在我國生物學技術得以不斷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和酶聯免疫吸附實驗得以廣泛應用,其對應的檢驗方法不同,所對應的檢驗結果和準確率也存在一定的差異[4]。其中酶聯免疫法是將酶進行應用,對指示物進行標志,其可被當做一種固相吸附測定方法,但是前提是抗原抗體免疫反應。在應用過程中需要將待測標本和酶所標記的抗體抗原根據相關步驟,注意加入到反應系統中,從而使其在固相載體上進行結合,在其發生反應后,得到固相化的抗原抗體-沒復合物,在將其進行洗滌后,可根據一定的比例對標本中待測物質的量和固相載體上的酶量進行確定,添加酶反應底物后,借助固相載體進行酶催化,使其底物形成一種有色產物,而這種產物的量則與標本中待測物質的量相關,因此可根據顏色的深度對其的進行測量分析。對兩組患者的檢測結果進行比較,化學發光法的檢測準確率更高,而且其組間差異顯著,表示為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實驗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的診斷靈敏度,特異度對比差異均不存在統計學意義,表現為P>0.05,其差異較小。與此同時,有關學者曾認為對檢驗質量造成影響的除了檢驗方法,還表現在多個方面,像人員操作等因素,需要給予操作人員有效的培訓管理,并將檢驗流程進行完善和規范,從而提高檢驗質量。也就是說,對檢驗結果造成影響的因素確實是多方面的,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需要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對每個檢驗環節都加強管理,并定期開展人員技能考核工作,從考核結果和實際的工作情況進行出發,對人員進行篩選,只有合格者才能上崗工作[5]。并對標本的存放時間和溫度進行嚴格控制,能夠從患者的年齡,病史和所在就診科室進行綜合出發,進而對患者進行詳細的標注,促進檢驗質量不斷規范和提高,以便于為臨床提供更多合格的檢驗結果,為臨床診斷和治療工作奠定基礎,提供基礎依據,減少患者安全問題的出現[6]。
綜上所述,給予感染性疾病甲肝,戊肝展開免疫學檢查工作,需要將發光化學法進行應用,其所對應的檢驗效果更為顯著,能夠將臨床檢驗準確性進行提高,值得臨床進行積極推廣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