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霞
(江蘇省南通市老年康復醫院,江蘇 南通 226001)
腎病是臨床上常見病之一,而血透則腎病患者在末期所選擇的治療方式。近些年來,血透技術得到了不斷的完善與發展,患者感染問題成為致死的主要原因,患者死亡率占到12.0%-38.0%。為了給腎病患者提供安全而可靠的血透治療服務,應加強對患者的預防性護理干預,以降低此類疾病的發生概率。對此,本文選取我院接收的維持血透腎病患者116例,對其實施預防性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將回顧性結果展示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于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接收的維持血透腎病患者116例,運用隨機數表法將全部患者劃分為參照組與干預組,各58例。參照組58例,男28例,女30例,年齡47-68歲,平均(53.2±2.4)歲。干預組58例,男27例,女31例,年齡46-69歲,平均(53.4±2.3)歲。排除標準:癡呆、伴有免疫系統類疾病、合并其他器官的功能性障礙、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排除在外。全部患者均簽署了關于此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且都滿足腎病的診斷標準并要求進行血透。就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基本信息進行對比分析,我們了解到數據差異很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參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即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指標等進行檢測。而干預組則是實施預防性護理干預,具體操作展示如下:
(1)強調無菌。醫護人員需要佩戴上無菌手套,按照要求執行無菌性操作,在注射藥物時,將肝素帽去除后,要及時將血管通路與注射器進行銜接,防止空氣直接接觸[1]。護理人員要告知患者需要注意的問題,要時刻保持個人衛生,還要叮囑那些頸內存在靜脈置管的患者要戴口罩,防止感染。醫護人員要嚴格按照六步洗手法去洗手,對此,醫院應對醫護人員手部衛生情況進行考核與評價[2]。
(2)定期消毒。對血透室進行定期清潔與消毒,實施無探視、無陪護機制,等到交接班時,也要對血透室進行通風、消毒、備品更換以及相關的清潔工作,確保環境是無菌的。
(3)避免皮膚感染。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穿刺位置的分泌物、血跡等進行及時的清理,要求所敷貼的材料要具有良好的透氣性,一旦患者的穿刺位置存在滲液或紅腫等情況,需要及時處理[3]。
(4)敷料護理。護理人員需要結合患者透析的實際情況,更換合適的敷料,把敷料放到插管位置,一旦發生滲出現象,就要及時更換紗布。
(5)導管護理。每次治療都要對留置導管進行嚴格的消毒,消毒時,要指導著患者佩戴好口罩,并把頭部偏向對面。等到血透完成后,使用無菌敷料進行換藥,將無菌治療巾鋪到留置導管的下方[4]。選擇0.5%碘伏對置管口位置進行消毒兩次,選擇注射器把管腔內的血凝塊、肝素等清除干凈,還要對管腔長統獨進行檢查,保證管腔內無肝素與血凝塊后,即可進行血液透析。等到治療完畢后,需要再次使用0.52%的碘伏對留置管口位置消毒兩次,而后再使用10 mL的生理鹽水來沖洗管腔內殘余的血液,最終,使用肝素依照導管標示好的容量進行封管處理。
(6)其他相關護理。一般來講,體質較若的患者容易被感染,主要是由于其免疫力與抵抗力比較弱,對此,患者要及時攝入一定的營養,飲食要均衡、科學。同時,實施股靜脈穿刺的患者,皮膚更加容易發生感染現象,因此,告知患者要多多注意自己的個人衛生,適
量減少活動,確保皮膚干燥而清潔[5-6]。
1.3 觀察指標。觀察與對比兩組患者的血透導管感染發生率、置管時間以及兩組患者的SAS、SDS評分情況(評價患者焦慮、抑郁情況)。SAS、SDS評分均為100分,分數越高,表面焦慮、抑郁程度越嚴重。
1.4 統計學分析。文章數據用SPSS 19.0軟件處理,以χ2檢驗,若P<0.05,則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血透感染發生概率的對比。從表1來看,干預組患者血透感染發生概率要明顯低于參照組,數據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血透感染發生概率的對比[n(%)]
2.2 兩組患者置管時間的對比。通過預防性護理干預后,干預組的平均置管時間為(109.5±2.3)d,而參照組的平均置管時間為(83.5±1.8)d。從上述數據來看,干預組患者的平均置管時間要長于參照組,兩組數據差異比較大,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SAS、SDS評分的對比。干預組患者的SAS、SDS評分均低于參照組,數據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SAS、SDS評分的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SAS、SDS評分的對比(±s)
組別 護理干預之前評分 護理干預之后評分SAS SDS SAS SDS參照組 64.41±3.34 62.27±3.15 51.23±2.65 52.14±2.13干預組 64.35±3.30 62.26±3.12 36.24±2.20 52.14±2.13 P->0.05 - <0.05
導管血流感染是靜脈置管血液透析的一種常見并發癥,患者的穿刺部位、皮膚消毒液的基本類型、敷料類型以及手部衛生等均和導管血流感染密切相關。血液透析主要是把血透雙腔導管放置到患者的深靜脈內,以排除毒素與水分,從而緩解腎臟的負擔。在執行深靜脈置管時,感染是最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在醫院感染系統中,血透室的風險是最大的,長期進行血透會嚴重損害患者的免疫功能,因此,血透患者的感染率要明顯提高。尤其是一些老年血透患者,身體各項機能都在衰老,致使患者免疫力降低,進而容易發生感染的情況[7-8]。預防性護理是現代醫學領域發展的重要產物,使得醫護人員更具前瞻性,以避免更多的患者發生血流感染。預防性護理可以通過一系列的護理干預來控制患者的病情與感染風險,能夠有效延長患者的置管時間,能有效緩解患者身體與心理上的痛苦。
在本文中,選取我院于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接收的維持血透腎病患者116例,運用隨機數表法將全部患者劃分為參照組與干預組,各58例。其中,參照組選擇常規護理模式,而干預組則實施預防性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的血透導管感染發生率與置管時間進行對比分析[9-11]。從具體的結果來看,干預組患者的血透導管感染發生率是3.45%,而參照組患者的血透導管感染發生率是15.52%,干預組明顯優于參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參照組患者平均置管時間為(83.5±1.8)d,干預組的平均置管時間為(109.5±2.3)d,干預組置管時間要明顯長于參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患者的SAS、SDS評分均低于參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踐表明,預防性護理干預能有效降低腎病患者血透導管感染的發生概率,患者的焦慮與抑郁情緒得到明顯緩解,也延長了置管時間,因此,值得在臨床實踐中應用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