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平
(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湖北 武漢 430000)
腦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據相關的研究資料顯示,由于腦卒中的患者活動量減少、臥床時間較長,最高有一半的幾率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當出現該病癥后應該及時治療,以防患者下肢功能障礙加重,甚至威脅生命安全[1]。采用藥物和按摩的方式預防患者的深靜脈血栓效果不是很理想,經過相關研究證明治療腦卒中偏癱并且預防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有效合理的方式是氣壓儀療法[2]。作為一種能夠改善肢體組織循環壓力、促進血液流動的設備氣壓治療儀可以有效預防患者血栓的行成[3]。本文給予腦卒中偏癱常規護理和治療的基礎上增加氣壓治療儀,通過研究分析臨床效果顯著?,F將實驗過程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隨機將105例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由于腦卒中偏癱到我院治療的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所有患者經過CT診斷為腦卒中并為單側偏癱,患者下肢無深靜脈血栓情況同時患者能夠進行氣壓治療。52例僅僅采用常規護理和藥物治療的對照組中男31例,女21例,年齡55-76歲,平均(64.2±10.3)歲,腦卒中偏癱平均病程(2.3±1.3)天;53例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氣壓治療儀的實驗組中男31例,女22例,年齡54-77歲,平均(63.8±10.2)歲,腦卒中偏癱平均病程(2.4±1.2)天。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上無統計學差異。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被告知實驗目的和過程,并征得患者及其家屬的同意。
1.2 方法。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先采取常規藥物治療和常規的護理措施,具體治療方法如下:抬高患病側下肢,維持下肢正確位置,按摩肌肉和關節,旋轉活動踝關節等關節,每2h與家屬一起協助患者進行翻身,遵守醫囑為了進行抗凝治療,可以每日定量的使用低分子肝素鈉[4]。實驗組為了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增加氣壓治療儀,具體措施如下所示:患者平臥的情況下,當患者患病側下肢被抬起后套上充氣護套,調整松緊度至患者感覺適應,設置充氣護套的壓力為80-100 mmHg,按照一定的順序對患者的腿部進行充氣。以充氣1 min休息20 s的循環對患者持續30 min,每日進行兩次,早晚各一次,若是患者在使用過程中感覺身體不適或儀器故障,應該立即停止使用[5]。兩組以兩周為一個治療周期,周期結束后評價治療效果。
1.3 觀察指標。治療周期結束后統計患者發生下肢深靜脈的情況。通過自制滿意度問卷調查表對患者的滿意度進行評價,主要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定義非常滿意和滿意的患者所占比例為總滿意度[6]。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20.00軟件處理本次預防腦卒中偏癱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相關數據,將0.05作為檢驗臨界值,若是檢驗值低于臨界值表示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滿意度問卷調查表統計的患者滿意度的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對照組患者的總滿意度(75.0%)明顯低于實驗組患者(96.2%),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周期結束后統計患者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情況,對照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為23.1%(發生12例),實驗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為5.7%(發生3例)。

表1 對比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總滿意度[n(%)]
作為腦卒中偏癱患者主要并發癥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病原因是患側肢體偏癱后長期臥床導致血液淤積,當血液出現不正常的凝結后就會堵塞血管,導致血液無法回流,若是不及時防治深層靜脈血栓則會引發肺柱塞等惡性疾病甚至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脅。醫學上認為腦卒中偏癱后一周左右大部分的深靜脈血栓將形成,體溫升高、下肢腫脹是主要的臨床表現,按摩護理法、抗凝藥物治療法和彈力襪支持療法等是常規的保守處理方法,但是一般對于深靜脈血栓的防治效果不明顯[7]。
作為一種利用空氣泵的物理療法的氣壓治療儀主要是按照一定的機械原理將額定壓力的氣流通入患者肢體表面附著的氣囊上,可以通過氣囊壓力的調整按摩、擠壓患者大面積的皮膚、肌肉,促進患者血流、淋巴液循環,防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據相關研究證明,氣壓治療儀能有效防治患者深靜脈血栓的形成,改善腦出血偏癱患者患側下肢水腫癥狀,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8]。本文實驗組給予腦卒中偏癱常規護理和治療的基礎上增加氣壓治療儀,患者的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5.7%)明顯低于對照組(23.1%),表明了氣壓治療儀的作用,對照組患者的總滿意度(75.0%)明顯低于實驗組(96.2%),表明了增加氣壓治療儀能夠提高患者的總滿意度,促進患者的快速康復。
綜上所述,給予腦卒中偏癱常規護理和治療的基礎上增加氣壓治療儀,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有效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值得在腦卒中偏癱下肢深靜脈血栓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