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梅
(桂林市資源縣人民醫院 急診科,廣西 桂林 541400)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由于嚴重而持久的急性缺學出現壞死,患者病情危急,發病突然,進展快,需及時進行搶救。將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是首選治療方案,有報道顯示[1],法患者發病6小時以內,實施再灌注治療能夠促使死亡率下降至5%-6%,如救治時間提前至1小時內,死亡率則僅為1.2%。因此,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時間就是生命,需盡早、充分的實施再灌注,進而改善預后。急診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搶救有著重要意義,如何進一步優化其路徑,提升整體護理質量,縮短等待時間,一直是臨床研究的熱點。本次研究中,給予觀察組急診護理+態勢分析法(SWOT),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隨機抽取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時間范圍在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對照組,每組38例。觀察組男18例,女20例,年齡45-60歲,平均(52.25±2.36)歲,其中合并高血壓30例、糖尿病8例;對照組男22例,女16例,年齡42-60歲,平均(52.29±2.33)歲,其中合并高血壓29例、糖尿病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意義(P>0.05)。納入標準:均自愿參與且知情同意;依從性較好;均有直系家屬陪伴;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標準[2]。排除標準:既往有精神疾病者、認知功能障礙者;合并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惡性腫瘤者。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急癥治療,對照組:實施常規急診護理,接到急診求救電話后,值班護士隨急救車接診,待接到患者后,檢查并記錄其基本信息,給予常規救護,合急救醫生將患者接回醫院,送入急診室并做好病歷登記,同時安撫家屬情緒,配合臨床醫師完成急診救治工作,嚴密監測生命體征指標,同時做好相關并發癥的預防工作。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入SWOT,具體為:
(1)根據SWOT矩陣圖對科室情況進行分析,制定護理措施,制定急診護理對策。
(2)分析優劣勢:對醫院優勢、劣勢、面臨的機會和挑戰實施分析,優勢部分主要為:為急診科條件、設備齊全、醫務人員專業技能等;劣勢部分主要為:救護車接診時間較長、人力資源較少等;面臨的機會為: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診救治;挑戰部分為:提升護理質量,改善預后。
(3)制定護理方案:根據分析結果,分別將優勢與機會、劣勢與挑戰等實施組合,制定護理方案。完善設備,定期養護儀器、做好消毒工作,充分利用醫院設備,強醫溝通和配合,總結經驗,促使醫護之間配合工作得到極大的改善,進而增加改善預后的機會。在接診過程中,選擇暢通線路,避開鬧市區或者交通堵塞路段,減少耗時,必要時可請求相關部門配合。在接診返院后,迅速利用設備和檢測儀器,完成診斷及分診工作,若病情較為嚴重,則及時實施急診手術。
1.3 觀察指標。檢測兩組護理后呼吸、心率以及收縮壓,實施對比。統計兩組進-出急診室時間、就診至球囊擴張時間,并對比兩組患者臥床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實施比較。統計兩組并發癥,包括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胸痛。
1.4 統計學分析。對研究所用數據分組,分為定量資料、定性資料,分別用(±s)、(%)表示,采用SPSS 19.0軟件實施統計學處理,觀察反應強度,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生命體征變化比較。觀察組護理后呼吸、心率以及收縮壓均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生命體征變化比較(±s)

表1 兩組生命體征變化比較(±s)
組別 例數 呼吸(次/min) 心率(次/min) 收縮壓(mmHg)觀察組 38 21.25±6.25 91.25±10.23 129.52±20.23對照組 38 27.22±6.39 105.23±10.39 146.25±20.17 t - 4.117 5.910 3.610 P - 0.000 0.000 0.000
2.2 兩組救治流程時間比較。觀察組各救治流程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救治流程時間比較(±s)

表2 兩組救治流程時間比較(±s)
組別 例數 進-出急診室時間(min)就診至球囊擴張時間(min)觀察組 38 21.25±6.25 65.25±4.25對照組 38 27.22±6.39 84.25±5.62 t - 4.117 16.623 P - 0.000 0.000
2.3 兩組臥床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比較。觀察組臥床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分別為(2.24±1.10)d、(23.55±3.35)d、(5128.11±131.58)元,對照組臥床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3.92±1.03)d、(29.30±2.88)d、(7410.55±127.55)元,觀察組臥床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少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照組38例,心源性休克8例,心律失常5例,胸痛4例,觀察組38例,心源性休克2例,心律失常2例,胸痛2例,觀察組總并發癥發生率(15.79%)少于對照組總并發癥發生率(44.7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急性心肌梗死的誘發原因有很多,如過度勞累、情緒激動、便秘等,患者在救治過程中,除病情嚴重程度意外,分診和急診延誤、院內急救延遲等均可對預后造成影響。研究顯示[3],優化急診護理模式,可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及時救治提供保障,同時也是減少并發癥和改善預后的重要前提。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和醫療水平的提升,人們對護理服務質量有了更好的要求,常規護理已經逐漸無法滿足患者需求,探尋更為優質的護理方案,提高滿意度,一直是醫院改革的關鍵。SWOT作為企業管理戰略分析方法,逐漸在衛生服務領域擴展,其通過綜合分析自身的優勢、所面臨的威脅與機會,進而制定針對性的戰略方針,促使護理效果更具有針對性以及個體化[4]。
將其應用于急診心肌梗死患者的護理干預中,可綜合地分析醫院岑仔優勢、劣勢、面臨的機會和挑戰,根據分析結果,制定針對性干預措施,從而強化優勢、減少風險,提高急救成功率及護理質量。同時 SWOT 與常規方法護理比較,能夠合理、優化配置資源,縮短急診停留時間,改善預后。通過實施 SWOT 還可促醫護人員共同探討,強化配合能力,確保各項護理服務的正確性與科學性,促使醫護人員的專業水平進一步提高,通過做好護患間溝通,增強信任,進而改善護理服務滿意度。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呼吸、心率以及收縮壓均低于對照組,且各救治流程時間均較短,證實SWOT在急診心肌梗死急診護理中有著較好的應用效果[5-6]。研究結果顯示,給予試驗組SWOT干預,結果發現,試驗組分診評估時間、急診停留時間、急救時間均較常規組明顯縮短(P<0.05);試驗組肺水腫發生率、心源性休克發生率、病死率均遠低于常規組(P<0.05);試驗組對急診環境、護理人員專業水平、護理人員溝通能力、醫護配合的滿意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提示,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診護理中應用SWOT可以縮短分診評估時間、急診停留時間和急救時間,還可改善預后,提高滿意度,與本次研究結果相似,進一步證實本次研究的有效性。而且研究表明,觀察組臥床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少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少于對照組,這表明觀察組SWOT護理方法應用,可促患者病情早日康復,縮短患者住院時間,節省治療成本,同時降低患者住院后并發癥,改善患者預后,具有確切可行的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急診護理中應用SWOT的實施效果顯著,可縮短各救治流程時間,維持患者生命體征評分,促進其康復,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