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明霞
(昆明市官渡區人民醫院,云南 昆明 650200)
糖尿病是內科常見疾病,多與胰島素分泌缺陷引起的高血糖有關。近年來,我國老年群體發病率逐年上升,常伴隨著肥胖、多飲多食和疲乏無力等臨床癥狀,若患者血糖無法有效降低及控制,將誘發心血管、周圍神經等多種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命健康[1]。相關研究[2]發現,醫護一體化模式是指醫護人員共同參與患者治療過程,不僅能保護醫護人員利益,還能提高醫護人員的護理質量,進而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改善生活質量。基于此,本文將分析醫護一體化模式對老年糖尿病患者護理效果和生活質量的影響,具體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以2018年7月至2019年6為研究時間段,將與我院就診的2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100例。觀察組男56例,女44例,年齡61-83歲,平均(72.14±1.20)歲,病程2-5年,平均(3.53±0.16)年;觀察組男5 5例,女4 5例,年齡6 2-8 4歲,平均(72.32±1.04)歲,病程2-6年,平均(3.75±0.20)年.納入標準:確診為糖尿病;無認知、語言等障礙;排除標準:心、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患腦出血、腦梗死者;治療依從性差者。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P>0.05)。
1.2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即醫護人員給予患者健康宣教和用藥指導,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時處理異常情況。觀察組采用醫護一體化護理,即抽選優秀的1名醫生、1名護士長和3名護士組成醫護一體化小組,組員根據患者實際病情和心理狀態共同進行分析和評估,并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給予患者全方面的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心理干預: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因疾病折磨產生消極、抵觸等不良情緒,醫護人員應主動細致地與患者溝通交流,采用鼓勵、支持等不同方式給予患者心理疏導,引導患者傾述心理想法,以緩解患者心理壓力,提高治療依從性。②飲食干預:醫護人員應耐心告知患者嚴格的飲食控制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應戒煙戒酒、限鹽限甜食等。醫護人員應控制患者每日攝入熱量,以面、米和粗糧等食物為主,多食低糖水果和高纖維食物,以促進患者消化,降低血糖水平。③運動干預:醫護人員應指導患者進行長期的有氧運動,如飯后散步、慢跑和騎自行車等,每次30 min左右,后期可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強度,以改善患者耐糖量,有效控制血壓維持在正常水平。④患者出院時,醫護人員應仔細叮囑患者定時定量服用藥物,并增強患者對胰島素的重視程度。同時,醫護人員應教會患者及家屬使用家用血糖儀檢測血糖,一旦血糖水平異常,應及時告知醫護人員進行胰島素用量調整。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代謝指標,包括糖化血紅蛋白(HbAlc)、空腹(FΒG)及餐后2h血糖(2hFΒG)。②采用糖尿病生產質量特異性量表(DQOL)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包括生理功能、治療維持度、心理維度和社會關系維度等四方面內容,分數越低,則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分析。數據納入SPSS 22.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t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代謝指標比較。護理前,兩組代謝指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代謝指標均有所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DQOL評分比較。護理前,兩組DQOL評分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DQOL評分均有所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代謝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代謝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 護理前 護理后HbAlc(%) FBG(mmol/L) 2hFBG(mmol/L) HbAlc(%) FBG(mmol/L) 2hFBG(mmol/L)觀察組 100 11.98±2.14 11.76±2.76 14.07±2.47 6.24±1.53 6.93±1.34 7.84±2.01對照組 100 11.85±2.20 11.70±2.63 14.16±2.35 9.95±1.85 9.48±2.37 11.24±2.10 t - 0.423 0.157 0.264 15.453 9.366 11.696 P - 0.672 0.875 0.792 0.000 0.000 0.000
表2 兩組DQOL評分比較(±s)

表2 兩組DQOL評分比較(±s)
指標 例數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對照組 t P 觀察組 對照組 t P生理功能 100 34.63±3.23 34.70±3.18 0.154 0.877 17.46±2.20 28.34±3.17 28.196 0.000治療維持度 100 14.27±1.15 14.32±1.21 0.299 0.764 5.32±1.52 9.63±1.41 20.788 0.000心理維度 100 32.76±4.15 32.70±4.20 0.101 0.919 15.24±3.01 24.17±3.36 19.795 0.000社會關系維度 100 18.63±2.34 18.59±2.39 0.119 0.904 7.46±1.52 13.48±2.30 21.836 0.000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慢性疾病,多發于老年群體,主要指患者因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利用障礙等因素引起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代謝紊亂疾病。該病臨床表現為血糖水平異常、體重下降等,若患者血糖長期處于異常水平,將導致血管、心臟等重要組織發生病變,進而加重病情[3]。相關研究[4]發現,醫護一體化模式通過促進醫護人員間的合作,使護理工作貼近患者,進而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治療效果。
本次研究發現,對老年糖尿病患者實行醫護一體化模式護理,觀察組代謝指標和DQOL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分析其原因可知,給予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宣教、生命體征觀察等常規護理,常因護理內容單一和針對性不強等因素影響患者護理體驗,進而無法有效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相關研究[5]發現,醫護一體化模式通過抽選優秀的醫護人員組建成為醫護一體化小組,再根據患者病情和心理狀態進行分析和評估,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提高患者治療效果。如醫護人員采用不同心理疏導方式引導患者訴說心理真實想法,以緩解患者心理負擔,增加治療依從性。并且,醫護人員通過給予患者飲食指導,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戒酒、控制熱量攝入,多食用低糖水果和高纖維食物,以促進腸胃消化,減輕患者胰島素β細胞負擔,進而促進胰島素組織功能恢復。此外,醫護人員耐心指導患者進行散步、慢跑等有氧運動,并根據患者病情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強度,以改善患者代謝紊亂,增加肌肉組織和脂肪對糖的利用,促進脂肪分解,進而降低和穩定患者血糖水平。總而言之,醫護一體化模式在護理老年糖尿病患者時,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并提高患者治療維持度、生理維度等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醫護一體化模式對老年糖尿病患者護理有顯著效果,能有效降低和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