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潔,馬麗波,郭志慧,楊美英
(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0)
選取本院收治的128 例中青年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探究康復護理干預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療效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9年1月至10月在我院骨科門診收治的128例中青年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4例患者。觀察組男42例,女22例;年齡18-43歲,平均(31±5.6)歲;病程5個月至5年,平均(2.85±0.22)年。對照組男46例,女18例;年齡20-45歲,平均(32±5.8)歲;病程6個月至6年,平均(3.70±0.56)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具體操作方法如下:①為病人進行體位指導,幫助病人找到合適的姿勢,務必為病人提供合理且充足的休息空間。②為病人提供精神方面以及擴張血管方面的藥物治療,對于有嚴重疼痛的患者,可用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輔助治療;③腰椎牽引和按摩,牽引每天1次,每次時間控制在15分內,解除牽引后,休息30分。通過不同的手法對患者腰痛部位進行按摩。
(2)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行康復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心理方面的護理。積極和患者溝通,為患者講解病癥和預后的相關知識,以消除病人心理的負面情緒,這樣無論是對治療還是護理而言都非常有利,對于病人自信心的建立具有促進作用[1]。患者多為中青年,處于工作家庭雙重壓力,很難做到長期處于臥床休息的狀態,短時間的治療并不能有效緩解癥狀發生,反而還會加劇焦慮等消極情緒的出現。我們要針對病人的具體態度做出合理的處理,面對病人或者家屬提出的疑問要用最耐心、細致的解釋,給予心理安慰,同時還要幫助病人理解治療的具體意義,同時還要表明長久臥床的重要性,使患者安心治療。②病人在急性期要有充足的睡眠,將臥床休息作為硬性指標,必須嚴格按照醫護人員的囑托進行修養。絕對臥床休息是指無論是飲食、上廁所還是清理個人衛生,病人都是出于臥床的狀態。③恢復期護理干預:病人在接受醫護人員的護理治療時,首先要做的是保護好腰部,這是避免病情反復發作的關鍵之處,此外腰部的保暖是非常重要的。為了避免腰部出現寒癥或者有受潮的跡象,在冬天的時候可以在身下鋪上電熱毯,既可以保暖,又能防潮。夏天用毛巾被墊于腰部。④急性期治療后要加強腰背肌方面的鍛煉,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實行5點支撐,即患者仰臥時,頭枕部、雙肘、雙足跟落床,抬高腿部,反復進行,次數逐漸增加[2-3]。3天后實行3點支撐,即患者仰臥時,利用頭枕和兩足跟落床,抬高腿部,2周后實行飛燕式功能的鍛煉,鍛煉需循序漸進,每日3次,每次20組鍛煉。⑤生活方面的護理指導,對患者日常活動養成正確的站姿、坐姿、睡姿進行指導,以保證患者腰椎生理前凸位正常[4-6]。⑥飲食方面的護理,叮囑患者多食用清淡、高纖維的食物,平時可補充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以避免產生便秘。⑦出院后生活方面的護理指導,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可采取不同的方式隨訪如打電話等對患者出院后的生活情況進行指導,叮囑患者保證充足的時間休息,防止過度勞累、長時間坐立。本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多為單個或兩個髓核突出,并發癥少,除2例暫時癥狀或疼痛減輕,復發多次不能根治,其余病人效果良好。
1.3 觀察指標。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護理滿意度、復發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療效對比。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88 %,對照組為70.3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n,%)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6.88%,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6.5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2.3 兩組患者復發情況對比。觀察組復發率為3.13%(2/64),對照組為29.69%(19/6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腰椎間盤突出在骨科診治領域經常出現,臨床方面一般通過手術、非手術方式治療,大部分腰腿酸軟、疼痛無力現象的出現都與該疾病有關。脊椎的腰段是生理性前凸,而骶段則后凸,當人們以站立的姿態走或跑時,脊椎將承受來自身體多方面的壓力,特別是腰骶段是承擔壓力的主要支撐,兩段的交界處所承擔的負荷最大,因此這也是最易受傷的一處。反復的彎腰,扭轉動作,這些動作使得椎間盤受傷的概率大大增加。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出現并不是偶然所致,這是在椎間盤發生退行性病變的前提下發生的,加之該處經常受傷,長久下來就造成了病癥的由來,由此可見,除了退行性病變以外,時常受傷也是致使腰椎間盤突出癥出現的重要原因,對于這一致病因素,我們主要能做的就是降低受傷次數。所以,當病人患上腰椎間盤突出癥時,急性期應絕對臥硬板床休息,可使患者腰肌放松,這對于提高血液循環,降低病人的痛感非常有用[7-8]。病人臥床休息時可以選擇平臥的姿勢,這一姿勢除了能夠幫助受損的纖維環得到改善之外,還能使得炎癥的消退變得更快,對于提升脫出的髓核的機化速度也有明顯的促進作。本次研究通過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病人的心理狀態,對于提升病人對護理人員工作的配合度有積極影響。早期腰背肌功能鍛煉,提高患者腰背肌肌力,保證其脊柱的穩定和靈活。糾正不良的坐姿、站姿、睡姿等,有發揮較好的脊柱內外平衡的保護效果。恢復期要加強患者腰背肌鍛煉,維持腰椎的穩定性,避免產生病情復發,而飲食方面的護理,能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確保身體營養均衡。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在各方面的表現均明顯優于對照組[9]。
綜上所述,對中青年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采取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提高其對疾病預防和康復鍛煉的認知,使患者認知到問題所在,以此積極調動患者遵醫行為。